创意语文再出发

2018-12-19 11:07陆其勇
教育界·中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

【摘要】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笔者提出“创意语文”的教学主张。在继承中创意,主张源于对前辈思想的继承;在引领中创意,主张源于前辈专业的指导;在实践中创意,主张源于实践中的积累丰富;在示范中创意,主张源于笔者在课堂上对创意的孜孜追求。

【关键词】创意语文;主张;高效课堂

我始终有一个观念,干任何事情,不只是教学,一旦我们故步自封,因循守旧,这个事业便失去活力,没有前途,干这件事的人也会失去活力,没有前途。语文教育是这样,语文学科的教与学也是这样。我不反对常常有人搬出谁谁谁说的理论、方法、经验,而且学习研究这样的经验、方法、理论尤为必要,但是如果我们在实践中总是固守既有的经验、方法、理论,不但语文学科被教死了,学生也教不活,教师自己也会教得老气横秋,毫无生气。因而我在自己工作第十五个年头的时候,提出了 “创意语文”的教学主张,在接下来的十年实践中,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和区域语文教研员的身份不断地在课堂教学以及区域教研与学科建设中丰富、提炼以及再实践,逐步形成富有区域特色、彰显学科特点、具备时代特质的“两活”,即活动充分、思维活跃的创意语文教育主张。

一、继承中创意——我的主张源于对前辈思想的继承

1993年我从当时的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分配到高中母校——丹徒区高资中学。

初到高资中学,我看到很多教过我的老师,并且我被分配到和我的语文老师于光华、王政老师一个办公室,当然还有文学才华出众的王誉生老师。虽和以前的老师在一起工作,但也改不了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少轻狂。记得以前都不签到,但是那年改革,让所有老师每天早晨都要在校长室门口签到,刚开始实行时大家都不习惯,心里多少有些不满。有一次,我和另外一个年轻教师一大早去校长室门口签到,但是校长室还没人,门口签到的桌子和簿子还没拿出来,于是我俩一合计就直接把名字签在了校长室的大门上,大家都上班了之后,议论纷纷,我们自己还自鸣得意。也有人说校长肯定要找你们谈话,我们趾高气扬地说,怕什么。后来也没有人找我们谈话,倒是许多年之后,有一次和陈大照校长谈心,说起这件事,他笑着说,你们这些小年轻呀……

现在想来,愧疚自己当时的莽撞,感恩师长们的大度和宽容。走上工作岗位,为人轻狂有时和专业轻狂一样,如果缺乏引领,就会陷入盲目自大、目标短浅、学识鄙陋的境地。

当时办公室的于光华老师和王誉生老师是高资地区极为闻名的“语文二老”。于老师擅长语言教学和情感教育,他常常在报纸杂志上读到一个生僻字后便查字典,反复论证比较,吃透要义。更有趣的是,他又常常把这个生僻字带到办公室,有时候写在手上,到你面前,问你这个字怎么读,什么意思。我们常常被他问得哑口无言,答不上来。这时他会很神秘又很得意地向我们进行详尽的阐释,最后总不忘说一句:作为语文教师,这个知识是要知道的。弄得我们时刻当心他把手伸出来考我们,但又时刻觉得自己浅薄和无知。倒是王誉生老师常常替我们解围,他说,老于,你不要用这些老掉牙的陈词滥调把他们问得一无所知了,这些词都被历史淘汰了,知道多少又有何益。于是他们一阵争辩,我们就在他们的争辩声中备课、改作业。

上過于老师课的人都忘不掉他教柳永的《雨霖铃》,他喜欢范读,用他标准的南京高淳的普通话,也许他个人经历的苦痛和社会对他的诸多不公,抑或是年少丧父的缘由,每每读到第二句他便开始嗅鼻涕,我们做学生的便停止了嬉笑,颇为诧异,当他读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时更是涕泗横流,有的同学被吓到了,有的被感染得也不断地擦拭着泪水。这个场景成为他教过的每届学生聚会时不可绕过的一个经典话题。于老师的蝇头小楷堪称一绝,工整、精美,他曾把他练习的一本《欧阳询九成宫碑宋拓本》送给同样爱好书法的我练习。

和于老师不同的是,同样教语文的王誉生老师却是个文学青年、写作高手,他是述而又作、以身示范的典型。80年代,喜欢文学创作的王老师因一部中篇小说《私奔》在《雨花》杂志上发表而驰名镇江文坛。王老师因父亲是民国时期苏北的县长,1949年随老蒋到了台湾,“文革”期间,王老师吃了不少苦头。听他说,第一次上南师大,上到一半被赶到农村养猪,第二次考取南师大时和尉天池是上下铺的兄弟,“当时哪想到他后来成了书法家”,王老曾调侃地说。幸运的是在王老退休前的那几年我和他在一个办公室,他常常指导我说,你要让学生写,写作是要下水的,你不能只让他们站在岸上。他又说,要让他们的作品发表,文字印成铅字对他们的激励是不一样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以身示范,指导学生修改文章,发表文章,一直传承着王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这两位语文前辈的情感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研究与思考,追求自己的创意与实践。

二、引领中创意——我的主张源于前辈专业的指导

2007年8月29日我到润州区镇江实验学校报到,在黄科文局长的直接关心下,专心做学科研究和科研引领的工作。在润州区整体教育改革推进的大潮下,我尚未来得及适应即被卷入其中,被逼着思考,逼着写作,逼着变革课堂,改进教学,提升理念。和很多老师有同样感受的是我们在思考着、行动着的时候,区域改革的思路又走到了我们的前面,这几年来大家都是连赶带跑地奔走在润州区区域教育改革的大道上。我先后负责区语文学科教研以及担任润州区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区中学语文学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区研训处主任等。几年里,我们参与申报了国家级、省级课题,致力建设“区域创意语文课堂”,几年来的中考成绩也一直处于高位发展,得到了不同区域同行们的高度认可。从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在这个岗位上取得一些成就,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热爱,并且不停息地思考和实践。

特级教师严华银是我心中的榜样和专业引领的师父,他在写作教学、阅读教学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研究,他的有些观点我至今记忆犹新并努力实践着。他待人随和热情,关心扶持青年教师。他经常说我,你在高资教书的时候,刚走上工作岗位没多久,就知道把我和黄厚江请到高资中学做讲座,可见你对语文有敬畏之心,对学科发展有精进的信念。之后我一路随着他从高中学校到市教研室到省教育厅,他对我的业务指导与引领也愈加用心。

与南通大学副校长周建忠教授的相识更富机缘,他是中国楚辞研究的学界泰斗,同时又是一个睿智执着、和蔼可亲的学者、长者。当我提出请他担任我们名师工作室的导师时,他欣然应允。黄局长亲自颁发了导师聘书,周校长即兴题写楚辞名句“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相赠,并说,下次到南通,我赠你一副对联。时隔半年,我带名师工作室团队赴南通大学集中研修,周校长接待我们时随手从包里拿出他早已写好的对联“润浦逶迤催玉润,州池偃蹇茂九州”,并为研修学员开讲,导师的学术境界、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三、实践中创意——我的主张源于实践中的积累丰富

在区域教研实践中,我把“主题课例式”的合作教研与管理作为主线,把教学案背景下的合作教研与管理进一步推向深入。区域语文学科提出了“主问题引领课堂结构法”的研究项目,在备课中厘清主问题,以主问题引领“学、讲、想、练”的课堂结构。在实施中,教师们普遍觉得好用,头绪清楚,结构分明,我们称之为“一线串珠法”。这种教法既提升了教师立足课堂的自信,又能有效地落实课堂目标。

课堂教学无疑是教育教学改革中最核心的要素和最显性的标识。我们看改革成败与否,改革走向何方,请看今日之课堂教学。有个国培项目请我们去展示课堂,研究教改,我的思考是,从整个区域的课堂建设来看,我不能带中看而不中用的课,也不能带中用却学不会的课,我会选择中看、中用而又学得来的有效的课,甚至是高效的课,这样才能让更多的教师受益,让更多的教师从中习得方法,受到启发。

谈到高效课堂,有老师说还是先从有效出发吧,我是赞同的。但自古行百里者半九十,有个远大的目标,或许能让我们走得更远些,高效课堂未为不可。然而,究竟何为高效课堂之“效”,这个问题倒是要搞清楚的。我对“效”的理解是效果、效率、效益,所谓一课三效,方能称之为高效课堂。

1.效果之效

所谓效果之效,我认为,讲是有效果的。效果的解释是某种因素造成的结果。我幼时听评书《说岳传》《三国演义》等,听得身临其境,情节曲折时情绪激动,心潮起伏,听到关云长败走麦城时更是涕泪涟涟,不能自已。到了飯桌上,再讲给农作之后的父母听,也能讲得绘声绘色、头头是道,只顾埋头吃饭的父母有时也会听转述听得上瘾,猛然抬起头:说说看,那个马谡究竟有没有被诸葛亮杀掉?这是讲的效果,能达到吸引人、能记住、能长知识的效果。但前提是你讲的内容是吸引人的,讲的人是评书名家,是讲的技巧、讲的能力、讲的功夫已达登峰造极的语言大家。这样的“讲”是我们一般的语文老师所望尘莫及的,尽管我们有时也在修炼这样的功力。因此,只靠讲达成的效果是有限的,尤其是针对青少年。

2.效率之效

讲和练的结合往往是最有效率的。效率的解释是单位时间内的成果。单看体育界、音乐界的冠军、明星,无一不是在名师的引领下善于听讲、勤于苦练而有所成就的。课堂教学也是这样,只讲不练,效果是有的,效率不高;既讲又练,讲练结合,精讲精练是效率提高的保障。讲得是否得法、练得是否适切往往是效率高下的标志。反过来,效率低下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只讲不练,或者是讲得不得法、练得不适切造成的。教师讲什么、给学生练什么直接关系高效课堂第二效即效率之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校本教研、团队合作,这是为了弥补我们个体往往不能够充分地保证讲得科学、练得科学,从而集众人之智,发众人之力。

3.效益之效

然而,讲和练就够了吗?还是以体育界、音乐界为例,那些成功人士,往往是在讲和练的基础上,反复地学和想,反复揣摩,而后悟出效益。效益的解释是效果与利益,效益更强调成果的品质,更强调在场的人、物甚至时光有无共同收益。所以,学想讲练结合才能促成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又往往充满着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互通有无,教学相长,最终实现学生和老师素养的综合提升,这就是效益,效果和利益的提升。不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关键是有时燃烧了自己,并没能照亮别人;不是一桶水,用完了就没了,而是源头活水;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力量在于唤醒,唤醒别人的同时也唤醒自己、提高自己,这是课堂的效益。

4.一课三效

只看效果不看效率,往往低效高耗;只看效率不看效益,往往高效低能,耗费的是师生的时光乃至生命,低能的不只是学生还有老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曹勇军直言了一个惨烈的现实:语文阅读教育正在被异化。他犀利地称这种瞄准应试而进行的阅读,是测试性阅读,甚至是不折不扣的伪阅读。尽管现代文阅读题的特殊功能——“大量、快捷、低成本测试阅读能力的一种手段”是有效率的,但这并不能怪学生。更荒谬的现状是,不少老师自己都不读书。他曾问一些年轻教师是否读过某些书,那些80后老师表情尴尬,不好意思地摇摇头。“这些年轻老师可以被称为‘做卷子长大的一代。”曹勇军形容道,“他们能做的就是捧着教材,把答案搬给学生,难怪很多学生很鄙视语文课。”你说这样能不造成教师的低能吗?这是语文教师,恐怕也不仅仅是语文教师所面临的悲壮的无奈吧。

我想,只有从效果出发,追求效率,着眼效益,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实现人的培育,既重知识又重能力;既重视思维品质,又重视人文素质;既关注学生的培育,又关注教师的成长。真正的高效课堂能一课三效,真正实现培育好人的目标。

四、示范中创意——我的主张源于在课堂上对创意的孜孜追求

近几年来,随着我区的教学案背景下的教学与管理和片区合作教研范式在省市乃至全国的推广和运用,我也常被邀请在各省市执教示范课,我始终给自己一个信念,在备课和示范中做到三个不重复,即不重复自己,不重复别人,不重复过去。下面是我数次执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后的一个创意解读。

当我们的视角逐渐从过去的机械单一的固有模式走出来的时候,二十年后再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越来越有一种感觉,也就是童年在人的一生中留下的印记是那样的深刻和难忘,越来越感觉到鲁迅先生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他的三位人生导师对他一生的影响深远。

1.家庭教育的人生导师——长妈妈:让我觉得做人之险

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描述他幼年保姆阿长以及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他在作品中屡屡提及,可见长妈妈在幼时的鲁迅眼中是有着独特地位的。相伴、玩耍、借书、讲故事,甚至也睡在一起,长妈妈俨然是鲁迅家庭教育中的人生导师。这个颇为迷信的长妈妈的关于美女蛇的故事在幼时鲁迅的心灵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难怪他不无感慨地说:“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再联系鲁迅的一生,也确实是在一个无论是时代,还是家庭以及亲人之间都险象环生的境遇中求生存、求革命中走过来的,长妈妈的早期家庭教育一定给了他更多的心理准备,使他勇于应对各种险恶。

2.社会教育的人生导师——闰土的父亲:你太性急

据周建人回忆,闰土的父亲是确有其人的,他叫章福庆,鲁迅称他为庆叔,是距绍兴30公里的杜浦村的农民,除了种田外,他还是一个很好的竹匠。每逢农闲时,他都要外出进城做工。有一年,他经人推荐来到周家做工,周家看他手艺好,并且为人忠厚老实,就把他留了下来。文中他教鲁迅在雪地上捕捉鸟雀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在动手动脑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读书人鲁迅明显很笨拙。然而,闰土的父亲毫不避讳他的问题和缺点,一针见血地指出“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这个社会教育的人生导师真有先见之明,用句俗话说,从小看桩,长大看秧。在以后的人生中,鲁迅为人的决然、果断、锋芒毕露,为文的匕首、投枪、痛打落水狗,无不显示这个文化急先锋急的特点,并且是“太急”。

3.学校教育的人生导师——寿镜吾先生:给我读的书渐渐增多

鲁迅先生对于这个寿老师的崇拜是无以复加的,对寿镜吾先生,他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尊敬之感,认为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有些人把寿镜吾先生描写成迂腐的秀才,那是不真实的。寿镜吾先生在当时的社会里是一个比较优秀开明的教师,尤其是他的因材施教,对于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来说是件多么幸运的事呀。寿镜吾先生给我读的书渐渐增多,先生由起初严厉,到好起来,尤其是到给我读的书渐渐增多,无不看出,寿老师对童年鲁迅的逐步认识、发现,到因材施教、个性化指导的过程。从十二岁那年到三味书屋上学到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狱, 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再到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1898年往南京水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与寿老师相处首尾竟达六年。

这是怎样的六年塑造了后来的鲁迅,我们无法妄加猜测,但我们更无法割断这六年与鲁迅后来近40年的人生。这六年,让我想到,莫言12岁读五年级时辍学回家,在农村劳动多年直到1976年应征入伍的经受饥饿、孤独和贫困的八年。也许不同的经历塑造了不一样的人生和文学,但我觉得这个密码一定和经历有关,和他经历的人有关。

其实,每个教师的成长也一样,和你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和誰在一起有关,和谁对你提出了怎样的要求有关,当然更和你怀着怎样的一种职业信念和职业追求有关。我在乡村工作十五年,在城市工作十年,当我接受省乡村培育站的工作时,我就有一个信念:城乡互动,反哺乡村,通过自己的勤勉工作,让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教师都能确立自己的职业追求,都能享受到专业发展与提升的美好与幸福。

【作者简介】

陆其勇,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现任镇江市润州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处主任。1972年12月出生,江苏省丹徒人。1993年毕业于镇江师专,江苏省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苏州大学研究生课程班结业。先后在镇江市丹徒区高资中学、镇江实验学校、润州区教育局教研室工作,历任教科室主任、教务主任、副校长、区教研室副主任、区研训处主任。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兼任润州区中学语文教研员,先后执教过人教版、苏教版、统编本教材。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首届省级领航名师(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工程项目成员,江苏省基础教育改革先进个人,镇江市“169”学术技术带头人,润州区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江苏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全国教师研修网专家团队成员,江苏省教育厅省级培训专家库培训专家。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浅析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优化教学方法,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