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回归实效

2018-12-19 11:07王佳润
教育界·中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实效合作学习小学语文

王佳润

【摘要】合作学习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的有效设计与指导。教师要激发合作动机,促进有效参与;设计预习任务,确保合作实效;基于学生主体,推进合作深度;改革评价方式,保障合作效度,从而让小学生的合作学习回归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实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这门课程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展开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的定位得以改变,学生从以前的旁观者变成了现在的参与者。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养成了倾听的好习惯,并且合作意识也增强了。但是学生并没有对合作学习有一个系统全面的理解,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来展开合作学习。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让学生的合作学习回归实效呢?

一、激发合作动机,促进有效参与

学生想要学习的动机通常情况下是由诱因和内驱力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所以,教师要培养和激励学生,让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教师的引导要基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来展开,让学生有一个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进而高效地展开合作学习。对学生的情感以及参与的动机进行激励,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交流和探索中来。

例如,在对《庐山的云雾》这一课展开教学时,在上课之前笔者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利用小组合作来对庐山的相关材料进行搜集,上课时让每一组的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搜集的资料。此时,笔者给出了一个问题:“大家看到该图之后有没有想到什么?通过这段文字大家有什么感想?”基于此来引导学生在组内展开讨论,同时给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来让全班学生进行探讨。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调动,并且体悟到了庐山云雾的魅力,加深了对庐山云雾的认识以外,合作学习还让学生有了和文本交流的平台,让他们抱着好奇心去阅读文本。

二、设计预习任务,确保合作实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此可知,预习对于教学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新课改之后,教师要加大对预习的重视程度,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预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很多学生都不会预习,更不用说主动学习新知识了。学生在课堂上通常都是被动地学,伴随着教师的灌输,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提升。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主动的预习,进而提前学习新知识。

1.引导学生合作搜集资料

在进行语文学习时,知道怎样获得合适的资料特别重要。所以,教师在让学生进行预习时,要基于教材内容来设计有趣味的预习课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搜集资料,然后进行筛选,进而找到合适的资料。

例如,在对《长城和运河》这一课展开教学时,笔者通过不同的课题来引导学生展开合作预习,学生的预习效果非常好。长城与运河都是我们国家非常浩大的工程,其中包含了我国大量劳动者的智慧和汗水,可以说是奇迹。“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说得非常好,它让很多人想要到长城去看看,感受一下长城的伟岸。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为了让学生对长城和运河有更深入的了解,笔者设计了多个问题,通过抽签的方式让各小组来选取问题,问题主要有:

(1)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可不可以搜集一些和长城相关的其他资料?

(2)为什么要修筑京杭大运河?可不可以搜集一些和京杭大运河相关的其他资料?

(3)大家对我们国家的其他“奇迹”感兴趣吗?列出你感兴趣的“奇迹”,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

通過如此预习,让学生对资源进行了充分利用,而且通过合作分工,学生可以很好地完成预习课题任务。

2.引导学生提出合作任务

在开展预习活动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改进,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解决。即教师先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基于主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如此一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地进行学习。

例如,在对《鞋匠的儿子》这一课展开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后提出问题,并基于此展开合作预习。在进行预习时,学生要先对课文进行阅读和思考,然后再提出问题,小组内对问题进行整合,并展开讨论,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进行预习时,每组学生提出的问题均不相同,教师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问题互换,让他们基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基于学生主体,推进合作深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道:“阅读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叶圣陶是我国非常著名的教育家,他曾经说过学生要有“可以不用等老师讲,自己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明确教和学的关系: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要基于学生来展开教学。

1.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形式有很多种,要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不是仅少数尖子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笔者通常基于教学的重点和关键点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因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畏惧心理得以消除,从此他们敢于发言,乐于读书。例如,在对《说勤奋》这一课展开教学时,笔者让学生对“古今中外,每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句话进行理解时,便引导他们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同时让他们将组内发言最少的学生选出来,让该学生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汇报。在笔者安排完之后,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和讨论之中,课堂学习气氛非常活跃。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同时发言较少的学生也有了发言的机会,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互相启发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之间进行帮助和启发,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表现的机会,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对《诚实和信任》的最后一节展开教学时,笔者给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基于自己的生活来谈一下你是如何理解“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这句话的?笔者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他们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诚实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要讲诚信;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有很多人要交往,要时刻讲诚信,如此才能顺利……假如让学生自己学习后站起来回答该问题,得到的答案一定是不全面的,但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得出了非常全面的答案,同时使他们的推理、判断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改革评价方式,保障合作效度

小组评价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在进行实际操作时非常复杂。假如过多地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就会打击优等生的参与积极性,而假如过多地关注优等生,就会出现强的更强、弱的更弱的现象。为了让小组评价变得更加有效和公平,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第一,在进行口头评价时多给予激励。无论是小组展示还是个体展示,教师都要对他们的优点进行挖掘,着重讲述他们的优点,而尽量避免讲述他们的缺点。

第二,用“★”来对优秀的个人和小组进行评价。需要注意的是,加“★”要真实有效,如此才可以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应该怎样实施呢?笔者是这样做的:教师设定评价周期,每个周期评比一次,采取多种奖励方式,例如物质奖励、奖状奖励,或者让获奖的小组少写作业……这样的奖励看起来很小,但是在学生眼中却非常重要,这是成功的标志,同时这样的奖励还会鼓励没有获奖的学生在以后更加努力学习。

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在评价时要注重均衡,如果有一组经常性落后,就要人为地制造机会来让他们获得进步,让他们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基于以上四方面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优化,从而使课堂合作学习回归实效。

【參考文献】

[1]马丽娜.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设计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2]朱晓芸.小学语文阅读反思性学习模式的建构[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3]陈雁.加强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7(4).

[4]左昌伦.促进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J].荆楚学刊,2003(2):41-43.

猜你喜欢
实效合作学习小学语文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