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导学案设计“三基点”探讨

2018-12-19 11:07王淑华
教育界·中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导学案小学语文

王淑华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导学案在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基于单元主题设计导学内容,二是要基于学生实际设计导学问题,三是要基于教学内容设计导学练习。把握好这“三基点”,能够确保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学案;三基点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载体。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特别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所以导学案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为了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做好导学设计,从而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预习和复习,提升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基于单元主题设计导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都是以单元主题的方式设计的,每篇课文都是围绕这个主题选择的,教学目标比较类似,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却没有充分认识到这方面,直接针对性地对某篇课文进行导学案的设计,没有进行整体把握,这样的导学内容是不全面、不合理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基于单元主题,根据整体的思想主线,合理设计导学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对所学课文有深入的认识[1]。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长城和运河》时,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主题,这一组课文还包括《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都为了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使其产生热爱和赞美家乡的情感。《长城和运河》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优美景色,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在内容上就要对这两个景点进行充分的展现:一方面要让学生通过导学案学会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能顺利地阅读整篇课文,然后重点了解诗歌是如何描述这两处景色的,了解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诗歌中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样的导学案就充分结合了单元主题,内容也非常丰富,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基于学生实际设计导学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及时革新教育观念,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多分析他们在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状况,确定学生应该学习什么。基于学生的实际,在导学案上进行问题设计,也只有把握住学情这个关键,才能使问题设计的针对性更强,从而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来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文章[2]。比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单元主题就是让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此时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经历了多年的语文课程学习,对于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也能初步感悟其中的思想内涵,但是学生的阅读思维还不是很成熟,对抽象深刻的内容还不能达到自主理解,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设计导学问题时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他们的阅读探究能力。这篇课文的语言通俗易懂,表面上看内容比较浅显,讲述了波兰音乐家肖邦流亡到其他国家的事情,但实际上其中蕴含着很深刻的寓意,所以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学问题:“为什么肖邦要离开祖国,当时的背景是怎样的?为什么埃斯内尔会以泥土作為礼物送给肖邦?课文题目到底有什么样的深刻内涵,表达了肖邦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自己思考以后,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这样的设计就把握了教学的重点,也通过合作学习交流让学生的回答更为准确和全面,这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基于课文内容设计导学练习

学生通过导学问题充分掌握所学内容以后,还需要通过练习的方式进行反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确保教学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做好导学练习的设计,进一步发挥出导学案的教育功能,实现高效的教学。比如《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就是讲述乌鸦通过一种很巧妙的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的故事,目的是启发学生应该学会动脑思考。教师在设计导学练习时,首先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中的故事,最后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再思考一下,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帮助乌鸦,比一比谁最善于动脑。当学生完成这样的导学练习以后,就实现了对他们学习情况的检测,不但关注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注重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所以最终一定会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导学案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载体,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确保导学内容、导学问题、导学练习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夏海燕 .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学苑教育,2017(02):91.

[2]王朋.例谈小学语文导学案的有效设计策略[J].语文天地,2015(10):53.

猜你喜欢
导学案小学语文
创新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