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教育:解读孩子的心灵密码

2018-12-19 11:07孙艳
教育界·中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情绪心理

孙艳

【摘要】 每年开学的前几个星期,总能在一年级教室的门前见到家长不安的身影,以及一部分哭闹着不进教室而拼命拽着大人不放的孩子。这是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一年级新生,由游戏式学习转为正规系统的知识学习,进入了较严格的学校管理体系,有一个必然的适应期。这时候我们开启的入学教育就显得尤为关键,在起点教育时稍不小心,就可能使他们受到心理挫伤,从而产生害怕学校与学习的心理,这对其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还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关键词】 情绪;心理;畏学型;障碍型

一、案例

案例一:情绪畏学型

新生开学报名的第一天就让我遇上了一个特倔的男孩小珈源,每天上学来都哭闹不止,父母的哄劝、责骂和痛打都无济于事,每一次看着孩子满头的汗、满脸的泪,嘶哑着嗓音哭得是那么伤心,家长和我都为此很纠结。起初我常常抱着他不让他冲出校门去追他家人,一次又一次的挣扎,抓、撕、咬、踢全上,手被他咬破我都没松过手,我满手都是他弄的伤而从没对他发过脾气。一次一次地我用包容去冷处理,识趣的他从那开始,只要是我在教室迎着他,他就很乖地走进教室,而如果那天不是我在教室,他依旧是哭闹不止,也不进教室,或一直跟在我身后,非得我去安抚。孩子入学的不适应充分体现在这个孩子身上,开学已经半个月了,如果还是听之任之,这孩子恐怕没法安心上学。不行,我得想法子,我得“主动出击”:于是每天上学我都先在校门口等他,见到他首先伸开双臂去拥抱他一下,给他一些鼓励和关注,手牵手和他一起走进教室,课间我有意去靠近他,有事没事找他聊天,听他讲他觉得好玩或有趣的事,而后我不失时机地去亲近他,摸摸他的脑袋,拉拉他的小手,告诉他:男子汉上学时还哭闹让很多同学都看着是一件多丢人的事,在校有老师和这么多的同学在一起学习、玩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这样持续了一个学期,爱哭的他再也不闹了,有一天竟跟在我后面喊“妈”!一声“妈妈”让我为之动容,在震撼中我才真正用心走近有效的教育,开始踏上了亲近教育的征途,去亲近教育,亲近孩子。

案例二:心理障碍型

这学期我又遇上一个女孩名叫文文,开学时一到学校就哭着喊“肚子疼”,下课总是一个人趴在桌上说肚子疼。看着孩子哭得伤心又无助,原以为她身体真有问题,我只好叫来了她的家人,后来才知道带去医院检查了好多次,身体根本没有问题。那又是为何呢?我开始去了解她为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原来这孩子是在一个全托中心寄宿,一两个星期才可以回家,上学之前从没离开过家人,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校園,这一切给她带来了紧张恐惧的心理,因上学焦虑从而导致她身体不适,在心理学上称为“心理障碍”,因心理障碍而条件反射到生理不适。找到了缘由,我开始“对症下药”:下课,我常常牵着她的小手把她带到办公室,为舒缓她紧张不安的心,给她一袋牛奶、一块面包,或帮她倒杯水,在边吃边喝的过程中和她聊天:今天在老师家吃什么?有哪些有趣的事?如果你想家的话,可以跟老师说,老师帮你打电话给爸爸妈妈,让他们到学校来看看多懂事的你……经过一个多星期不懈的努力,有了我的亲近和安抚,她变得开朗活泼多了,上学来的状态也好多了,肚子也不疼了,心结解开了,话也多起来了,课前课后常跟着我,告诉我今天在全托吃了什么,老师又帮梳头了,自己洗脚了……

二、剖析

我翻看了一些心理方面的书籍,上网搜集了一些资料,发现造成孩子入学不适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受心理、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比如,父母过度限制孩子的活动,不给孩子多接触同龄伙伴的机会,造成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不合群;家长过分娇宠孩子,事事包办替代,孩子在校就会有孤独、失落感;幼儿园边游戏边上课还可以吃零食的角色还没有转变……那么应该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这个适应期呢?我陷入了沉思:我亲历的这两个案例不只是个案,我接触的都是极富个性的孩子,孩子学前的生活是以游戏活动为主的,上学以后,以学习生活为主,这是一个很大的转折,不一定每个孩子都能适应。孩子一上学,必须学会上课听讲,学会完成作业,学会和几十个孩子相处……仔细想来,孩子面对的困难是很多的,我的意志与信念必须要打磨得相当坚定,那就是:孩子不是教训出来的,是引导过来的;没有不好教的孩子,只有想不到的方法;“教”以“育”为先,“育”以“教”为辅。如果有老师的爱,有老师对他的亲近,相信所有孩子都能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三、策略

我们要做好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衔接工作,不能让孩子把上学视为精神负担,甚至产生“学校恐惧症”,这势必有害于他们的心理健康,甚至形成缺陷的人格。为了孩子的入学适应、养成教育和终身发展,只有用心把握时机处理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问题,解读孩子的心灵密码,读懂孩子的心理需求,做好孩子心理疏导的工作,才能减少孩子入学后的适应性困难,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为孩子建构温馨的心灵驿站,让他们在学校教育的起始点拥有健康的心理和阳光的心态,去面对今后的学习生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去亲近教育。亲近教育是一把打开我们与孩子沟通的钥匙,是我们成功进行孩子心理疏导的最佳策略,它能淡化孩子上学不愉快的阴影,让阳光洒满孩子的心灵世界。

俗话说,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开学初的几天,老师可以把教学进度放慢一点,多一些亲近互动活动,让你与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亲近起来,在快乐的氛围中让孩子自己感悟学校生活的乐趣。心理疏导要落实在工作的每个细微处,体现在对每个孩子的举手投足间,让孩子觉得老师可亲,同伴可爱,学习是轻松有趣的。有了这种良好的心理体验,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进入状态,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有了良好的开端才会有孩子今后更好的反展。

1.家校合力最优化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积极与家长配合指导儿童安排好作息时间,与家长努力协作,争取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最优化,共同促使孩子形成一定的生活、学习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心态健康,引导孩子给自己的角色定位。这些工作可适当提前,让孩子有个缓冲期,生理和心理都慢慢适应自己的新角色。

2.教室布置儿童化

所有的教育活动、教育场景都要因孩子而生,因此教室要布置得儿童化一些,利用黑板报、橱窗向学生展示快乐的校园生活,让孩子对未来的学习充满向往。一般来说,愉快的学校生活有益于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生。

3.教学内容趣味化

一年级老师应从儿童心理特点出发,从他们具有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出发,以此为基础,设计趣味化的学习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其养成爱学习、爱集体、爱劳动的优良品质。如果不了解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对学生的要求偏高偏急,采取一些不适当的做法,给学生布置过重的学习任务,把学习作为惩罚手段,儿童就会产生苦闷、畏惧甚至厌恶心理,阻碍他们求知、兴趣的正常发展,如此是不利于儿童心理发展的。

四、 亲近教育常态化

一年级的孩子不适应的问题还有许多,只要没有太特殊的表现,我们应该把这些不适应都视为这个年龄段孩子正常的心理和行为上的表现,是完全可以包容和改善的,只是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花比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只要我们用充满爱的心去亲近教育,孩子就会在你我如春风化雨的亲近中润泽自己富有灵性的生命,将会健康而快乐的成长。

四、成果

案例一中的珈源小男孩,顺利地度过了他入学不适应的哭闹期,一声“妈妈”,让我们有了母子般的亲近。

案例二中的小女孩文文,从那开始她就跟我都很亲,一见到我还是小嘴呱唧呱唧地说个不停。直至如今的分班,她哭着还要留在我这班。

五、反思

说实话,教学一年级真的很不容易,而身兼一年级班主任的重任更不容懈怠。我们只要在别人认为最辛苦的教育历程中快乐地前行,就会体验到别人体会不到的幸福,只要你亲近教育,快乐其实很简单:老师,我书包带断了,你帮我……老师,我书包拉链坏了……老师,我鞋带掉了……老师,帮我雨伞撑一下;老师,帮我把水杯开一下……孩子的裤子穿倒了,孩子的纽扣扣错了,孩子的头发没人打理了,全托的孩子没有本子了……面对一群时时、事事、处处都需要你用心去关注的孩子,在课余时间有意无意地帮帮孩子,帮他理理没穿整齐的衣服,帮她把小辫儿扎好,拉拉他的小手,摸摸她的小脸,他会跟你特亲近;玩时请他们教你玩游戏,请她们教你跳皮筋,你会觉得和他们在一块玩得是有滋有味。不谈师生,不分年龄,孩子愿意跟你亲、跟你玩,上课的时候自然也乐意与你合作。相信有我们对教师这份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孩子、对教育的這份亲近,孩子入学的心理疏导就会水到渠成。

六、结语

教育是一门艺术,亲近教育,就是要用心去亲近并学会这门艺术,更需要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努力去践行;亲近教育,你就会结识许多淘气而又可爱的孩子,找到孩子角色转换的盲点,读懂孩子的心理需求,就会解开孩子的心灵密码;亲近孩子,你就会真真切切地走进了孩子的心里,打开了孩子入学不适应的心结,蹲下来和孩子一样高,孩子就不用仰视高大而严肃的你,抛去教与学中“恨铁不成钢”那些不和谐的音符,和孩子的交流就没有了距离。在入学教育时把孩子的启蒙教育做得细致而扎实有效,为孩子的养成教育奠定基础 ,相信将对孩子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猜你喜欢
情绪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心理小测试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