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兴趣的策略

2018-12-19 11:07张明忆
教育界·中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习兴趣

张明忆

【摘要】赫尔巴特说:“教育工作如果不能引起各方面的兴趣,讲授教材就易进入睡眠状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强的现象,发呆、打盹更是屡见不鲜。“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也。”因此,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语文课堂的成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并探究的问题。只有当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兴趣,才会乐学、善思、明辨、笃行。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习兴趣;有效激发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巨大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作为语文老师,我始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使命,力求使学生爱上语文、乐学语文、善用语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笔者试浅谈一二。

一、如鱼得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可见,紧扣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十分重要的手段。没有精心的教学设计会使课堂黯然失色,无法达到教学效果。有时自己觉得十分有趣或充满激情的课,在课堂上却死气沉沉,甚至连抛出去的问题都“无人问津”,浪费了优美的文章不说,学生和老师都十分沮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为直接的场地就是课堂,而最有效的途径便是教学过程。设计好了教学过程,课堂的趣味性就出来了,学生的兴趣也跟着来了,课堂效果自然水到渠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有几点值得探究。

“源头活水”——巧妙设问。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学生与生俱来的,也是学习兴趣中最重要的来源。在课堂上,只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便会使他们主动地去学习和发现问题。“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如执教《小儿垂钓》一课时,想让学生理解小儿垂钓的乐趣,先创设情境:“钓鱼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你们钓过鱼吗?分享一下你钓鱼的趣事吧!”学生交流后,我也分享了自己钓鱼时发生的趣事。同学们哈哈大笑,原来钓鱼是这么有意思的事儿啊。这样就为学生理解诗人笔下小儿垂钓的乐趣做好了铺垫。“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有了妙趣横生的问题,思维才有活力,课堂才有生机。“水”活起来了,“鱼儿”自然享受其中。

“山容水态”——多样呈现。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能突破课堂视觉的限制,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海底世界》一课,光凭文绘口述,学生很难想象海底世界的多姿多彩,鱼儿长什么样?它们的声音是怎样的?不亲眼见一见、听一听,这课怎么能算上过了呢?借助生动的图片、形象的视频,就能帮助学生进入情境中,鱼儿的样子、声音全都印到了学生脑海中,仿佛置身于海底,乐不可言。图文声像并茂的形式能辅助教师将学习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老师感到轻松,学生学得也有劲。

“柔情似水”——有爱激励。在课堂中面对学生的发言,努力寻找其中的闪光点,哪怕回答并不完全对,也要先肯定其中值得赞赏的地方,增强发言同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除了言语上的激励,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学生起来发言时,微笑地看着他,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学生感到不适时,轻轻地抚摸他,送上一个关心的眼神;拍拍调皮学生的肩膀,给他一个希望他改正的眼神......教师以宽容的心态、关爱的心理、耐心的态度,关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想学、要学、会学,这便是激励的作用。充满爱的激励,会使课堂充满无穷无尽的光芒。

二、爱屋及乌

做一名语文教师难,做一名专业性的语文教师更难,做一名学生喜爱的专业性语文教师难上加难。记得有一次下课铃响后,我听到有学生抱怨:“这节课终于结束了!”这对我触动很大。同学们觉得一节课很漫长,说明这节课上得不成功;学生下课后如释重负,说明我的课堂没有吸引力,我没有魅力。我们常常说,语文教师应该要具备“有深厚的语文功底,有高超的引导技艺,有揭示整个作品内在生命力的能力”。这值得我们终其一生去学习、去探索。而以充分地准备和应对每一堂课,应是我们首先要做到的。

情感准备。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先保有兴趣,爱上课堂和学生。教师的精神状态能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当一只脚迈进教室的一刻起,这节课就开始了。我精神饱满,学生自然精神抖擞起来,兴趣盎然;我全情投入,学生自然愿意跟着我学,爱听我的课。如《大江保卫战》一课,课前我浏览了多个长江流域洪水肆虐的视频,感受当年的情况危机。我又将课文读了一遍又一遍,力求讀出文字中的“情”,读出女教师较难读好的壮阔。一直到走进教室,我始终沉浸于情境中,一声掷地有声的“上课!”将同学们的注意力全都拉了进来。声情并茂的语言、恰到好处的朗读,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走进令人胆战心惊的抗洪现场。这节课,同学们异常投入,课堂上的朗读令人身临其境,课堂这把火被彻底点燃了。课后,有位同学说:“老师,我觉得我可以用这篇课文去参加‘朗读大赛了。”这样的课,学生爱上。

专业准备。要掌控好课堂,必须要精心备课;要驾驭课堂,必须对教学内容深谙于心。每上一篇新课,都应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去查阅、去请教,最终得出自己的理解,也可以针对教材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在执教《三亚落日》一课前,我了解到好多同学都没去过三亚,对三亚十分陌生。为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欣赏祖国的大好风光,我在预习课文时对三亚进行了充分了解。上课时,我将三亚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风俗人情等介绍给同学们,配上图片、视频,一目了然。有位学生说:“仿佛置身于三亚海滩,吹着海风,沐浴着阳光,好不惬意。”读完课文,大家意犹未尽,我又将我课前所写的一段《三亚旅行小感》读给同学们听。同学们听得入了迷,竟说比课文还美,老师也可以当作家了呢。我听了忍俊不禁,学生们喜欢我,爱屋及乌,当然喜欢语文课。

只有用心、用情备好每一节课,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充分展现老师的魅力,使学生爱上语文老师,爱上语文课,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得其乐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喜爱语文课,便会认真听讲,课堂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反之,再怎么“生拉硬拽”都无法使一个没有兴趣的学生投入学习,没有这份兴趣,教师再多的准备都成了无用功。所以,营造课堂的情趣,将关注点放在使学生在“学”中获得乐趣上,会使学习成为一件有趣的事儿。

课上,引导学生了解语文的多元化。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语文不是只能说的,可以画,线条、色彩、构图,怎么想的就怎么画;可以唱,旋律、曲调、节奏,什么心情就怎么唱;可以演,小品、相声、舞台剧,适合什么就演什么......你看,语文多有趣啊!在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时,同学们的角色朗读精彩之余,我发现有几位同学竟边读边做起动作来了,多投入啊。我想如果能演一演,他们一定能更好地展现自己。果不其然,同学们精心准备了道具,换上了借来的古装,举手投足有模有样......这次表演,赢得了一致好评。同学们纷纷说道:“今天的语文课真有趣!”“我太喜欢语文课了!”“希望每天都是语文课!”最直接的感受,最能反映学生的心理,好多学生因此对语文课堂产生了兴趣,有了这样的兴趣,课堂效果必定事半功倍。《让我们荡起双桨》这堂课上出现的惊喜更是令我深感“课堂因趣而活,学生以趣创新”。当我提议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将这篇诗歌“唱”出来时,同学们各个灵感迸发,有的边打节拍边唱,有的边做动作边唱,有的拉上同桌来个男女对唱,还有的将昆曲唱腔融入歌中,吟唱出一曲昆歌......我听得陶醉了,同學们也陶醉了,我们一齐唱着、笑着,课很快就结束了,可“趣”却一直荡漾在我们心中。

课外,充分发挥语文的魅力。“小小朗读者”“小小演说家”“故事达人”“诗词大会”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着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也培养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获得奖项的、赢得掌声的、积极参与的每一位学生都沉浸在语文的魅力中,享受其浓郁的美感,从而爱上语文。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石,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我们只有不断思索、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才能让学生爱上语文课、上好语文课,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亚玲.小学语文情趣课堂[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罗霁雯.对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认识与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1):44.

[4]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学习兴趣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
构建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