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语言在小组合作中训练有素

2018-12-19 11:07张菊丽赵法云
教育界·中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数学语言单元教学小组合作

张菊丽 赵法云

【摘要】“基于小组合作的适应性教学实践研究”正在我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适应性教改研究中提倡小组学习,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圍,让学生敢于、乐于在老师、同学面前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经探究,我们认为可以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模仿中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实践中总结习得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发挥,数学语言的表达得到锻炼。

【关键词】小组合作;数学语言;有余数除法;单元教学

本人尝试让学生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进行说话,使小组合作有话说,从而让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放开胆子,大胆表达,锻炼语言,提升自我,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一、模仿尝试,小组合作有话说

1.尝试练说,以样学样

在教学本单元第二课时“除法的竖式”时,学生学会了除法的竖式的书写格式,接着老师指着板书中的余数与除数,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有学生说到重点:余数、除数一比较,余数都比除数小;还有学生补充说:余数大的话,说明还可以再分、再除。同学们听后纷纷微笑点头,默许:言之有理。老师随机出题:此题余数为几?( )÷8=( )……( )。6人为一小组,讨论得出“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组内同学分别进行尝试练说,以样学样,举一反三。

组长领说: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余数可能是7。

组员1说: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余数可能是6。

组员2说: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余数可能是1。

组员3说: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余数可能是5。

组员4说: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余数可能是2。

组员5说: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余数可能是3或4。

这样,整组成员有说有听,连平时不爱发言的、不敢发言的同学也加入“举一反三练说队”。

2.举例练说,大不一样

老师再次组织让学生“举一反三”举例练说,除数与余数的关系不一样时:

组长领说:除数是9时,余数可能是1—8。

组员1:除数是8时,余数可能是7—1。

组员2:除数是5时,余数可能是1—4。

组员3:余数是4时,那除数可以是5—9。

组员4:余数是5时,除数可以是比5大就行。

组员5:除数是几时,余数只能比几少,不能超过除数。

这节课中,小组讨论合作研究5分钟左右,无论优秀生,还是学困生,大家在“举一反三”的练说过程中明白了“除数与余数的关系”,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自己学会了突破。从课后的相关作业来看,学生对自己讨论过的知识点记忆犹新,作业正确率高,数学语言得到了极好的锻炼。

二、探究实践,小组合作有话说

1.知识建模,轻松说

在教学本单元第4课时“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最多可以买几个?”此类问题时,老师组织小组讨论,6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小朋友都得坐船,就得再加一条船;而买面包时,余下的钱不足以再买一个,就不用加一。通过几题的练习,小组成员进行了“举一反三的练说”。

组长领说:动物酒店,都住大房间时,余下的小动物也得住,房间数得加一。

组员1:动物酒店,都住小房间时,余下的小动物也得住,房间数也得加一。

组员2:同学们租车,都租大客车时,余下的同学也得乘,车子数也得加一。

组员3:工程队运东西,余下的货物也得运,用车次数也得加一。

组员4:买儿童读物时,余下的钱不足以再买一本,本数就不用加一。

组员5:剪成跳绳,余下的长度不足以再做一根,跳绳根数就不用加一。

同学们在举一反三练说中联系生活,概全了“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部分题型,解决此类问题得心应手。

2.方法多样,快乐说

在教学本单元第5课时“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相关规律的问题”,问:第19面小旗是什么颜色?先个人独立思考方法,再小组合作,可猜测,可画图,相互讨论,老师指名一组上台汇报。

组长领说:我的方法是:从已经出现了的第11面小旗接着画到第19面,对照颜色,确定是红色。

组员1:我的方法是,我自己一共画了19面,涂上颜色,确定也是红色。

组员2:我没有画小旗,我是写小旗的颜色规律,“红红黄红红黄……”写到第19个颜色,我也确定是红色。

组员3:我的方法也是画小旗,但是只画3面,因为题目中的小旗是按红红黄3面为一组排列的,我就在3面小旗下面来回数标上数字,标到19面刚好是红色。(大家争着凑过来瞧瞧,验证对错,组内同学不约而同响起了掌声!)

组员4:我没有画小旗,我猜是红色,我就在题目上3面3面的圈了,题目中的小旗是红红黄3面为一组排列的,我还写了一个算式:19 ÷3 =6 ……1,还余下1面,就是红色。

组员5:我跟组长,还有组员1一样画小旗,对照颜色,我也确定为红色。我听了你们的方法,我觉得组员4、组员5的方法比我的好。

每一组同学围着组长举一反三地练说,有七嘴八舌的,有异口同声的,有激动的掌声,也有大声的辩解。老师再请小组汇报,同学们侧耳倾听,从各组同学的发言汇报中收获更好的方法和思想,学以致用,提升举一反三的能力,数学语言又一次得到极好的锻炼。

三、生活对接,小组合作有话说

1.联系生活,说得欢

上了本单元的一节练习课,老师让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有什么收获?找到解决找规律问题的方法了吗?怎样又对又快地解决“用有余数来解决有规律的数学问题”?

组长领说:穿珠子的类似题目可以用有余数来解决有规律的数学问题,看余数就知道该穿什么颜色的珠子。

组员1:花圃里有规律的摆花也是这类题,看余数就知道接下来该摆什么颜色的花。

组员2:同学们排队也是这类题,看余数就知道接下来该排男生还是女生了。

组员3:国庆节,学校设计校园楼顶的彩旗也是这类题,看余数就知道接下来该挂什么颜色的彩旗。

组员4:一个星期有7天,过几天之后是星期几也是这类题,看余数就知道该是星期几了。

组员5:游乐园里同学们划船也是这类题,看余数就知道要不要再加一条船。

同学补充说:拿钱去买早点也是这类题,看余数就知道最多可以买这样的几份。

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小组讨论时,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有话说”,可以是自由发言,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各抒己见,很有收获。

2.数学日记,感悟深

下面是一篇来自学生学习本单元后写的数学日记,学生上台朗读日记,信心满满地话说数学。

有趣的余數 2016.5.13

有一天,妈妈带我来到“西朗牛排”,我的小表弟小博过生日,牛排、蛋糕很好吃,我吃了很多。妈妈告诉我:下个月的12号是我的生日,再过30天吧。我想了想,对妈妈说:“再过30天,我的生日刚好在星期天呀,我们也来这儿过吧!”妈妈爸爸,舅舅舅妈,还有几个小伙伴奇怪地看了看我,又都拍手叫好。妈妈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手机的日历?我说:我是算的,30天,算算4个星期多2天,今天星期五,那我的生日就是星期天。我的脑子中有一个算式:30÷7=4……2,这是我上课学过余数的妙用。舅妈为我点赞说:小学生就是不一样,幼儿园的就知道吃。爸妈也微笑地点点头。这下,我就来劲了,我像个小老师一样拍拍小表弟:抬头看看,窗边挂着的彩色三角旗也是有规律的,红黄蓝白4色排开的,最顶上的刚好排到红旗,它是每一组的第一面,还有这中间掉了的一面肯定是黄旗。小表弟傻傻地眨眨眼,爸爸妈妈仔细地看了看,妈妈高兴地说:真不愧是老师表扬的“数学小明星”。我心里美滋滋的。

平时教学中老师要多多注重让学生课堂上“说数学”,课堂下“讲数学”,多多表达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提升数学语言,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举一反三,小组合作“有话说”,数学语言真正“训练有素”,真好!

【参考文献】

[1]刘成山,刘跃. 浅谈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读与写,2016,13 (2).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 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数学语言单元教学小组合作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学好数学,从数学语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