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的融合初探

2018-12-19 11:07沈春国
教育界·中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慕课融合

沈春国

【摘要】慕课是一种在线传授知识的方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慕课具有学生学习的主体化、教学资源的精品化、教学过程的个性化及教学方式多样化等特点。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取慕课之长补传统教学模式之短,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慕课;传统课堂教学;融合

慕课是音译词,其英文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缩写为MOOC,意为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其理念是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送达地球最偏远的角落。慕课的发展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颠覆了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撼动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上课模式。

一、慕课的优势

1.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

慕课是一种网上在线学习方式,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慕课学习方式灵活,不受时空限制,不受课程表制约,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时间,可以很方便地和教师、同学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课堂对学生的束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这样的学习,学生体验到的是学习过程中的存在感和幸福感,体会到的是求知过程中的激情和快乐,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凸显。

2.教学资源真正做到精品化

慕课的传授者基本都是名师,他们无论是在教育教学还是在理论研究上都堪称一流,在慕课资源中,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先讲,什么后讲,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精雕细琢的,拿捏到了最佳状态,是真正的精品。

3.教学过程真正实现个性化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以单一的教学计划和推进策略面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教师讲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概念、每一种方法,即使有某些学生没听懂,也无法停下来或再讲一遍。而在慕课平台上,学生可以在任何一处让老师停下来,也可以让老师再讲一遍甚至讲多遍,直至理解了、掌握了,而较容易的部分可以选择跳过。

二、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的融合

1.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1)从教师角度来看,可供备课时学习借鉴。通过慕课平台,教师们可以搜索到名师的讲课课件,在这里有名师对课程标准的精准理解、对教材的精确分析、对课堂教学的精致设计,在备课时如能加以借鉴,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从学生角度来看,可供学生课后自学。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认为,记忆力再好的人,遗忘也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在课堂上学生学得很扎实,课后如不及时复习也会遗忘。现在有了慕课平台,通过微视频,可再现老师授课的情景,激活记忆的细胞,提高复习的效率。对于因病因事缺课的学生而言,有了慕课平台,通过网络下载老师的微课进行自学,变固定学习为移动学习,就能及时补上所缺课程;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而言,在课堂上有时没有完全掌握老师教授的内容,有了慕课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根据慕课提供的习题进行强化训练,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升。

(3)从家长角度来看,方便家长课外辅导。现在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想辅导,但苦于不能了解教师的授课进度和授课要点,或限于文化水平而觉得力不从心。慕课打破了年龄、身份的限制,家长可以通过慕课平台提前学习,做到心中有数,再辅导孩子就得心应手了。

慕課的优势,使之成为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助推器。慕课为非名校的师生提供了享受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可能,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了教育的公平。

2.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学方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位老师面对几十名学生要完全实施个性化教学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进度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取舍上,教师有时办法也不多。因此,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就成了主要的教学方式。由于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教师厌、学生烦,效率低。慕课将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视频、图片、音像、文字等生动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授课方式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恰当地引入慕课,可以活化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慕课翻转课堂和微课堂的结合

(1)慕课与翻转课堂结合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慕课有其独到的优势,也有其不可回避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教与学的针对性不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由于技术的限制,学生只能按照慕课设计者预设的思路与方案进行学习和互动等。以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翻转课堂,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视频的录制、线上自学、合作学习、个性化指导、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让慕课融入翻转课堂,实现慕课与翻转课堂的优势互补,通过微视频、课间测验、实时反馈等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减少教师讲授时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发声。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学生先思,教师后导”“学生先展,教师后评”,切实保证教师教学之前,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主动的问题探究和自觉的知识构建。在将这一教学理念付诸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高慕课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慕课与微课互化

慕课的核心概念是微课程、小测验、实时解答。通过慕课平台,学生可以学习课程内容的精髓部分和重点内容,但是知识的延伸、内化、运用等任务慕课无法实现,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慕课也无能为力,所有这些,必须靠课堂教学来解决。微课的慕课化,慕课的微课化,两者融为一体是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统治者”,而是与学生一起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做“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教师此时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做个性化指导,对课程的重点难点集中解释,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答疑,也可就某些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在这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中探索了问题,提高了能力,培养了情感,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三、应该注意的问题

1.杜绝过分依赖

目前,慕课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应用还处于初始阶段,发展进度慢,体系也未形成,另一方面,慕课视频短小精悍,呈现的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要点,知识之间的连接、教学内容的扩展无法做到,一些交互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难以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育目标也无法实现,传统课堂中临时生成的问题和精彩也没有。因此,慕课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实体课堂,不能替代课堂上老师的点拨和指导,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适时、适量使用。

2.防止学生产生惰性

基础教育阶段,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自控力差,学习的自觉性不强,在课堂上还心不在焉,缺少了学校环境的约束,他们是否都能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呢?学生如果不能很好地管束自己,结果将适得其反。

3.避免加重师生负担

慕课将老师变成了演员,每一堂课都像一个精心编排的节目,老师为了“节目”的精彩,为了“表演”的精当,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这在无形之中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学生也不轻松。譬如不懂的地方,老师若当面点拨,一“点”就懂,一“拨”就通,而慕课形式,有时学生虽经反复观看最后还是一脸懵懂。

慕课是随着网络的兴起应运而生的知识传授方式,改变的是知识传授模式和载体,我们要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真正建立起“以传统教学为纲,以慕课为辅助手段;以线下教学为主,以线上教学为辅”的新课堂,取慕课之长补传统教学模式之短,实现慕课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夏颖,张慧,董明晶.慕课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5(1).

[2] 龚晖.“慕课”的优势究竟在哪里?[J]. 小学教学(语文版),2015 (05) :52-53.

[3] 王秋月.“慕课”及“微课”的积极作用与适用范围[J]. 上海教育科研,2014(08).

[4] 黄启龙.“慕课”只能作为传统课程的补充[J]. 中国教育新闻网,2014.

[5] 张伟俊.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 江苏教育研究,2015(05).

猜你喜欢
慕课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