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结构音乐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2018-12-19 11:07鞠骊
教育界·中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师幼互动音乐活动有效策略

鞠骊

【摘要】音乐活动是给予幼儿充分表现机会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而有效的师幼互动是保证低结构音乐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研究总结了以下几点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支持低结构活动中幼儿的表现,给予幼儿大胆表现的机会;关注低结构活动中幼儿之间的矛盾,帮助幼儿提高合作能力;利用低结构活动中的反思与评价,帮助幼儿提高学习能力。低结构音乐活动教学策略的研究使教师和幼儿共同获得了成长,满足了每位幼儿参与和表现的需要,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关键词】低结构;音乐活动; 师幼互动;有效策略

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儿童艺术是儿童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儿童生命的自然展现,是儿童精神世界自然而真切的流露。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表现欲望,他们热爱表现,渴望表现,也需要表现,音乐活动是给予幼儿充分表现机会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对于促进幼儿生命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幼儿园进行的音乐活动多以高结构的集体音乐教学活动为主,在高结构的活动中,课程的生成多来源于教师,源于统一的学习目标、统一的学习内容、统一的发展方向。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关注能力强的幼儿的表现,而另一部分能力较弱、表现力不强的孩子往往处于被动地跟随的学习状态,能力强的孩子占据了能力弱孩子的发展空间,掩盖了他们的表现,久而久之会产生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面向全体幼儿,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并指出:“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因此我们试图通过低结构音乐活动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在幼儿园音乐集体活动中融入低结构的音乐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教师能更多、更准确地关注到每一位幼儿,为每一位幼儿提供充分表现和表达的机会,满足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的需求。本文中的低结构音乐活动是指活动的过程是比较自由的,活动形式以幼儿自主活动为主,活动状态是开放的,多以小组活动为主,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自由选择,教师的控制是比较间接和隐蔽的音乐组织形式。这种低结构的音乐活动不单指向区角音乐活动,还包括集体活动以及集体活动中的一部分活动过程。

有效的师幼互动是保证低结构音乐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的师幼互动意味着教师与幼儿之间是积极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维果斯基说过,教育作为一种代际之间的文化传送活动,实际上就是成人与儿童之间发生的“社会共享”的认知。在低结构的音乐活动中,增加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机会,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积极的互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通过研究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

一、支持低结构活动中幼儿的表现,给予幼儿大胆表现的机会

师幼互动是一种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应该尊重幼儿,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幼互动,明确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满足幼儿的需要,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有效的师生互动在低结构的音乐活动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角色的扮演,要支持幼儿的大胆表现,给予幼儿表现的机会。

例如在大班韵律活动《欢乐舞》中,在幼儿听音乐自由创编动作的过程中,此时教师扮演着观察者和支持者的角色,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关注每一位幼儿的创造,用微笑和微微点头等肢体语言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勵,让每一位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尽情地去表现、去创造。从教师的观察中可以看到,孩子们的创造是多样的,也是有一定的经验基础的:他们做出了打鼓、甩彩带、拍手、秧歌步、娃娃步、摇头、扭动身体等多种与音乐内涵和情绪相匹配的动作。在学习舞蹈动作环节,教师的身份又是一名学习者,向这些有着丰富创造力的孩子们学习,学习他们原创的动作,给予他们极大的支持。同时教师也是合作者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探究与合作,通过分享和交流其他幼儿的创造成果,从而达到提升幼儿舞蹈表现力的教育目的。而达到这一教育目的的手段并不是教师一味地教授和幼儿从教师这里完全的模仿,而是发动集体的智慧在幼儿自身的经验基础上相互学习,从而不断完善教育过程,让他们感受到集体创造的力量,体验创造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创造智慧。教师是一名引导者,要给幼儿全新的经验,拓展幼儿创编的空间,如此一来,这种引导既是活动的延伸,又是幼儿新的创编的开始。

二、关注低结构活动中幼儿之间的矛盾,帮助幼儿提高合作能力

在低结构音乐活动中,幼儿需要和同组的小朋友进行合作,共同完成相关的任务。分组合作对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的。他们必须和组内的其他成员共同商讨,统一意见,相互帮助,从而共同完成任务。在分组合作中,也会遇到多种困难和矛盾,教师应关注到幼儿之间的这些矛盾,引导他们学会迁移合作经验,有效促进他们的合作,提高合作的能力。

如在大班打击乐活动《森林音乐会》中,小朋友们分组讨论配器方案的时候第二组里传来了争执的声音,李怡然说:“我觉得孔雀这儿应该用铃鼓。”说着就把手中的铃鼓标记贴在了孔雀的下面,同同马上就从图上把铃鼓标记拿了下来并说道:“不!我觉得应该用小铃。” 然后贴上了小铃的标记,“不!用铃鼓。”“用小铃。”两人你争我夺,互不相让。这时同组的妞妞说:“那你们俩包剪锤吧!”结果李怡然赢了,同同也不再争执了,同意怡然贴上铃鼓的标记。

两名幼儿在发生争执时采用了“包剪锤”的方法公平竞争,输者服从。由于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也经常会在双方发生争执时采用此方法自行解决矛盾,对规则的认定性较强,从心理上也能服气地接受,因此今天他们也迁移了这样的合作技巧,化解了矛盾。

第三组的幼儿也发生了矛盾,只听见美美大声地说道:“我不同意!”原来是大家都认为“小青蛙”这应该用圆舞板,就美美一人不同意。于是我上前询问,美美用眼睛看着我,似乎想得到我的帮助,我轻轻地摸了摸美美的头问道:“美美那你说说看,你为什么不同意呀?”美美没有回答。我又鼓励地问她:“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可以告诉大家。”美美听我这么说,抓了抓头不好意思地回答道:“没有。”“那我们今天就用小朋友们的方法试一试,行吗?”美美微笑地点点头,接纳了我的建议,服从了大家的想法。

教师发现了一名与他人有着不同意见的幼儿(美美),此时她是孤立的,更需要他人的支持。教师发现后首先用手摸了摸她的头,有意识地与她拉近距离,给予她支持。接着又用语言鼓励她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给予她表达的机会。当她没有确定的理由时,教师的动作和语言同时暗示她可以接纳别人的意见,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融入集体。在活动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幼儿,他们有着“求异”的思维,总想与众不同。这些孩子他们有的确实有着自己的想法,思维独特,其创造性强,而有的孩子只是一味地“求异”,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其实他们是不会与他人合作。这时教师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加以协调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促进小组活动成功的关键。

幼儿在活动中能迁移出多样的合作技巧,也需有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只有幼儿在掌握一定的合作方法后,通过多次与他人的合作实践,才能真正地学会与人合作,使合作行为更加自觉化。

三、利用低结构活动中的反思与评价,帮助幼儿提高学习能力

在低结构音乐活动中幼儿进行了自主的学习与表现后,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反思评价。教师试图通过反思与评价引导幼儿观察自己与他人的学习状况,从中找到差异,发现问题,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幼儿提高学习能力。这里所说的反思评价来自三个方面。

1.来自幼儿自我的反思与评价

教师往往会让幼儿自己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会通过这些问题:“你们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好在哪里?有什么困难?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需要大家的帮助吗?”等引导幼儿进行自我的评价。这样的自我评价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2.来自同伴的反思与评价

教师往往会请同伴说一说:“你们觉得他们表现得怎么样?好在哪里?有什么值得你们学习的地方?还有什么需要和改进的地方?”通過这些问题引导同伴关注他人的学习,学习正确客观地评价他人,从而促进自己的发展。例如在大班韵律活动《欢乐舞》中,教师在第一组幼儿表演结束后请其他组的幼儿来说一说这组小朋友表现得怎么样时,幼儿就非常积极,有的说:“这组小朋友的动作很整齐。”有的说:“他们跳舞的时候站得太靠近了,会碰到别人。”有的说:“他们组里的文文小朋友跳舞的时候很有表情。”……这些同伴的评价内容马上就成了下面几组小朋友表现时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当第二组上场时,他们首先就先调整好队列距离;第三组表演时几个小朋友都注意了自己的表情等等。

3.来自教师的反思与评价

在低结构音乐活动中教师的评价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幼儿表现的肯定与鼓励。幼儿非常重视教师的肯定,一旦得到教师的赞扬会更大地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对幼儿评价时往往会抓住幼儿表现的闪光点以及有个性特点的方面加以肯定与赞扬。二是对幼儿自我评价以及同伴评价的接收与回应。当幼儿和同伴进行评价后,教师不是简单地重复他们的评价,而是要对幼儿评价进行接收理解,并进行恰当的回应。三是对幼儿没有发现的现象以及问题的提出与质疑。在低结构的音乐活动中有时候会遇到幼儿与同伴的评价内容比较简单,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没有困难,没有什么问题,此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表现情况提出问题对幼儿进行质疑。如教师会说:“我觉得这一句歌词有点难,你们来教教我怎么唱?”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幼儿对刚才学唱过程中有难度的地方进行反思,在教师的质疑下有的幼儿确实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从而通过同伴学习、倾听琴声等多种方式完善自己的学习,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也提高了学习能力。

低结构音乐活动教学策略的研究使教师和幼儿共同获得了成长,低结构音乐活动满足每位幼儿参与与表现的需要,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低结构音乐活动的实施在充裕的时间内给每一位幼儿都提供了参与操作、表现的机会,不再是个别幼儿表现的舞台。每个幼儿通过自身的实践得到不断的提升,从而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让每一位幼儿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与成长,同时也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低结构音乐活动的设计需要教师较为准确地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发展状况以及相关的经验水平,要以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去看待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教师学会了观察幼儿的学习过程,给予积极的回应,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关注幼儿的需要与发展,进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季媚,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虞永平,王春燕.学前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罗秀琴. 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发挥良好的师幼互动[J].教师论坛,2011(07).

[4]白慧. 试论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师幼互动——以“圈圈乐”音乐游戏为例[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05(09).

猜你喜欢
师幼互动音乐活动有效策略
谈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操作材料的体验
在音乐活动中升华幼儿科学素养
玩转音乐 “乐”享精彩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