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小农场资源渗透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实践探索

2018-12-19 11:07缪登勤
教育界·中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探索资源活动

缪登勤

【摘要】大自然是一个非常有益的教育资源,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大自然的宝贵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影响。浦口区万江幼儿园就有一块自然宝地——小农场,教师以此为基地,开展了将小农场资源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当中的研究,此项研究,激发了教师的智慧和创意,增强了幼儿关注自然、感受自然、体验自然的情感和能力,让师生都享受其中。

【关键词】小农场;资源;活动;探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提出“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的教育思想及“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教育观点,由此,我们感受到环境对幼儿成长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大自然是一个非常有益的教育资源,在工作中可以充分挖掘大自然的宝贵资源,带幼儿亲近自然,走进自然,收获不一般的成长。

在我们幼儿园,就有一块自然宝地——一个近700平方米的小农场,孩子们在这里春播夏种秋收冬藏,经常与它为伴,互动游戏,收获了很多快乐。我们就以此为基地来开展研究,将小农场资源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当中去,促进幼儿快乐地学习与成长。

一、巧妙链接小农场劳动经验,开展晨间体锻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成人可以依据各年龄、季节变化,安排多样的户外体育锻炼内容,提高幼儿对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因此我们思考并实践如何链接小农场资源,来开展具有幼儿园特色的晨间体锻活动。

首先,展开联想,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将劳动工具转化为体锻器械。如用竹梯当平衡梯,用竹竿当障碍物和赶小猪的棒子,用草帽当飞碟,用小水桶当投掷框等,并在劳动工具上做简单鲜明的装饰,使其更加直观形象。

其次,结合小农场劳动内容来巧妙设计体锻游戏。小班有:圈蔬菜、收获季节、蔬菜园;中班有:运牛奶、小兔采蘑菇、农场主运蔬菜;大班有:运西瓜、勇敢的小农夫、玩豆袋等,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将得到锻炼,增强运动能力。

再次,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特点和运动需要,创编具有劳动特色的韵律操,并自制道具,如“小猪宝宝上幼儿园”“水果拳”“甩葱歌”来增强幼儿做操的趣味性和动作协调能力。

滲透小农场劳动经验来开展晨间体锻活动,激发了教师创新的灵感,提高了幼儿运动的兴趣和能力。

二、多元利用小农场的种植物,开发主题教学活动

每年在小农场种植,涉及的种类有花卉、蔬菜瓜果、农作物等,我们从划分责任田开始,让各年龄段的幼儿参与分地、种植、管理和收获,那么这些种植物就成了我们开发主题教学的核心素材。

首先,我们根据季节、时令以及幼儿的学习需要,制订出大、中、小各年龄班的主题活动。例如,小班的“种蚕豆”“好吃的青菜”“苋菜长大了”;中班的“南瓜的秘密”“我认识的蔬菜”“和豆子玩游戏”;大班的“农场里的小动物”“丰收的季节”“小农场大秘密”。通过主题教学,引导幼儿在亲历的过程中逐步认知、感受和体验。

其次,鼓励教师结合主题大胆生成与种植物相关的公开教学,通过“集体备课—试教—研讨—再磨课”来实现。两年来,我们成功开展了以下教学活动:小班美术活动“红萝卜和白萝卜”“大西瓜”“蝴蝶飞飞”;中班综合活动“有趣的萝卜”、体育活动“小兔子采蘑菇”、美术活动“有趣的脸”“花儿朵朵开”“木棒娃娃时装秀”;大班美术活动“牵牛花”、综合活动“认识山芋”“水培洋花萝卜”“大蒜、韭菜、葱”等,通过生成教学,增强了教师设计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教学的能力与自信,也促进了幼儿对小农场种植物的关注与认知。

三、分类运用小农场的自然材料,玩转区域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内容,提供丰富、适宜的玩教具和游戏材料,并善于把握蕴含其中的教育契机,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由此,我们从小农场资源入手,大量收集自然材料,并加以分类,以补充班级区域材料,更好地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我们将收集来的自然材料分为:花草类、果实类、种子类、叶子类、枝条类、木质类、综合材料等,将其放置于各区域当中,方便幼儿取放、操作和运用。

在生活区,我们开展剥毛豆、煮蚕豆、剥向日葵、炒瓜子、磨豆浆、榨果汁、制作蔬果沙拉、做菜汁面点等,让幼儿体验真实的厨房生活。在美术区,我们开展根茎印画、蔬菜拼盘、种子贴画、花草园艺制作等,让幼儿感受用实物做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乐趣与成功。在科发区,我们开展称重、测量、根茎叶吸水、沙水土种植实验、种子发芽等,让幼儿尽情探索和发现……

多样化的区域活动,吸引着幼儿参与的兴趣,激发了幼儿探究的欲望,拓展了幼儿对自然材料使用的能力。

四、大胆开放小农场的户外场所,创新游戏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也提倡“多组织一些户外活动,让孩子更好地、更有意义地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所以,我们也用心思考如何结合小农场资源来开展有特色的游戏,让幼儿真正自主,乐在其中,得到发展。在多次商讨、深入观察及亲自体验的基础上,我们创新出一个新的游戏项目,那就是——亲近自然游戏,即直接将游戏开放在户外小农场里,让幼儿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尽情玩耍,释放天性。

首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在小农场创设美观而富有童趣的游戏环境。我们和孩子一起利用轮胎、大小水管、厚木板、坛坛罐罐等废旧物品,进行加工美化、造型设计,做成彩虹围栏、花园小景、休闲桌椅以及小动物乐园,形成亮丽抢眼的游戏场所。

其次,大胆创意,鼓励教师将原先一块块方方的种植园地进行巧妙分割、围合、美化成各种造型:爱心型、同心圆、趣味字、十字型等,力求让每班种植园地色调统一、风格个性,为游戏环境增添观赏性、趣味性,营造花果园式的游戏乐园,让幼儿一进门就喜欢。

再次,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提供多样的游戏用具和材料,支持幼儿游戏。我们在小农场的空旷角落和水泥地上提供各类自制吊锅、真假厨具、餐具、盆、旧木板、奶粉罐、围席、竹罩、砖块、泥土、米、沙、活性炭等,支持幼儿自主开展各种游戏:有的用砖块搭建灶台,用奶粉罐当凳子,用大木板当饭桌,用泥土、青草、树叶、花瓣当饭菜炒,玩起了扮家家的游戏;有的用米、沙、活性炭玩滤水净化器的游戏;有的用糖、面包屑、饼干屑引诱蚂蚁,用火龙果汁逗西瓜虫走出漂亮的足迹;有的还会掼泥巴、捉虫子、浇水、拔草、摘桃子、为稻草人涂新衣等等,真是花样层出,乐不思蜀。

开放小农场玩游戏,让大自然成为天然的游戏场所,打破了传统游戏模式,创新了游戏教育理念,这非常鲜活地体现了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的教育理念。

五、充分发挥小农场共育价值,延伸生活活动

研究中,我们不断商讨如何发挥孩子在小农场活动中的自主性,如何让孩子能多参与一点、多感受一点。基于幼儿一日活动考虑,我们决定将生活活动利用起来,进一步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入园时,家长义工可以带自己的孩子去小农场观察、照顾自己种的植物,鼓励孩子参与除草、浇水,观察蔬菜的生长变化,记录蔬菜的样子;教学时,邀请家长进课堂,带幼儿去小农场采摘,回来烹制各种美味的食物;离园时,幼儿将采摘好的瓜果蔬菜带回家,和家人一起择洗,做成可口的菜肴,在群里分享给大家。如有班级带回洋花萝卜和大蒜,家长和孩子一起用心烹饪出五花八门的菜肴:洋花萝卜炒辣椒、凉拌洋花萝卜、洋花萝卜腌制鱼、糖醋洋花萝卜、洋花萝卜炖豆腐、洋花萝卜小拼盘、蒜蓉蒸鸡蛋、河虾炒蒜苗、清炒大蒜等,真是乐趣大,喜煞人。

将小农场的资源有机延伸到幼儿生活活动中,既增进了家园共育,又给幼儿拓展了认知,增添了乐趣。

我们发现,小农场就是一块宝地,是一个大大的资源库,在这个资源库里,我们源源不竭地开发、利用,將其有效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中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对幼儿来说,这是一本天然的教科书,让他们每天徜徉其中就是一种成长与快乐;对教师来说,这是一本智慧的教科书,让我们每天探索发现就是一种享受和美好。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培养好人的秘诀就是让他在大自然中生活。”的确,这种精神理念将会指引我们一直探究下去,为幼儿的成长注入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教育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探索资源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