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准备的教师

2018-12-19 11:07朱立群
教育界·中旬 2018年11期

朱立群

【摘要】教师应创设有准备的学习环境,借鉴艺术教育中的单项深度法,为幼儿建立每日常规——“计划—工作—回顾”的活动循环。要回归研究儿童的学习,聚焦对艺术领域关键经验的观察与评价,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教研模式,建立持续性沉浸式教研制度,研究进行针对同一问题的持续观察研讨,将问题有效分解至每一次教研活动中,分享经验,引领共同对话,提升园本教研活动的实效。

【关键词】课程审议;主动参与式学习;问题教研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幼儿园课程管理从高控逐渐走向自主,在赋权我们建设儿童适宜性课程的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我园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平均年龄不到27岁,教师对儿童行为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对综合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能力普遍不足,亟须过程性的教研工作予以切实有效的指导。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我们倡导回归研究儿童的学习,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教研模式,尝试建立持续性沉浸式教研制度,研究进行针对同一问题的持续观察研讨,将问题有效分解至每一次教研活动中,分享经验,引领共同对话,提升园本教研活动的实效。

一、价值取向——聚焦项目活动的课程审议

借助《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价值引领,从实际出发,从现有的艺术化园本课程出发,从生活出发,从问题出发,构建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厘清艺术化园本课程的内涵与价值取向,通过系统的主题活动,追随幼儿的兴趣,把经典艺术进一步拓展到一日生活与区域游戏中,探究以问题解决过程为载体的项目活动基本路径,在不断聚焦问题、观察记录、持续探究、表现与创造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与发展。

課程要聚焦儿童的多感官参与,探究成为艺术主题开展的载体。源于需求、载于问题、终于发展是艺术化园本课程改造的三个立足点。我们将课程审议聚焦项目活动,重点在艺术化主题实践中开展以问题解决过程为载体的项目活动,有效实现主题活动中的领域整合,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以探究、体验为主要方式,组织实施项目活动,幼儿通过集体讨论、小组探究、个别操作等方式自主探究,在区域活动、实验操作、问卷调查、资料查找、户外考察等各种活动中获得丰富的体验。教师支持幼儿通过观察、阅读、体验、尝试、思考、交流等方式对周围生活进行主动探究,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尝试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二、基本路径——“主动参与式学习”,用两条腿走路

教师是“主动参与式学习”的引发者,教师的引导、提问对于引发幼儿的兴趣、思考、探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借鉴高瞻课程主动学习精要,我们要求教师创设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建立稳定的一日常规,开展持续性评价以制定教学计划。

1.教师——创设有准备的学习环境:借鉴艺术教育中的单项深度法

借鉴高瞻课程幼儿艺术教育中实施的单项深度法,能够丰富儿童的认识,提高儿童的创新能力与表现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感官和智慧去实现目标,解决问题。我们要求教师借鉴艺术教育中的单项深度法,为孩子创设有准备的学习环境。首先,环境——布置一个富有吸引力、固定的艺术区角,能欣赏自然界中的艺术,加入多感官体验。其次,材料——提供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工具与材料,吸引幼儿多感官参与,多种方式操作,实现连续性和多样化教育,有助于幼儿拓展经验,激发思考。再者,时间——保证幼儿的深度探索时间,包括对材料、工具和程序的探索,积累个别化经验,以此推广室内环境——区域设置合理,提供充足的、多样化的、适宜的操作材料。

2.幼儿——每日常规——“计划—工作—回顾”的活动循环

借鉴高瞻课程一日生活安排的最重要的环节组合:“计划一工作一回顾”,让幼儿自我计划,自我实施,自我反思。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之前已经有了目标,规划了自己的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他们还可以不断地根据情境、材料等因素调整自己的行动。最后到了回顾环节,幼儿不仅要回顾自己在活动区做了什么,还要把自己所做的和自己当初的计划联系起来。这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目标意识是十分有利的,特别是能够帮助幼儿养成做事之前做好计划的良好习惯,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基础。这样一来,幼儿的主体性真正得到体现,幼儿成为幼儿园课程的主动参与者。

三、问题教研——基于关键经验的观察与评价

首先,系统学习,理论先行。

幼儿园要为一线教师搭建融阅读反思、观察实践、分享交流、专业指导为一体的学习空间。通过聚焦式理论培训,在专业书籍的阅读指导下实践,在实践中理解专业,努力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园级层面推荐阅读《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理解蒙台梭利教育法,学会创设有准备的环境,理解环境的重要性,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创设安静和有秩序的氛围,强调教师作为环境保持者的职责,应该在安静的教室中为儿童提供学习机会。分层阅读《学前教育中的主动学习精要》,认识高瞻课程模式,主动学习“计划—工作—回顾”流程,理解“主动学习”五要素,即材料、操作、选择、儿童语言及思维、成人支架。教研组阅读《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帮助教师建立儿童、环境、关系之间的联结,建立儿童学习与发展、教师学习与发展、幼儿园的管理与发展之间的联结,引领老师们更好地理解、感受课程游戏化的内涵,去发现“如何做”,明白“为何做”。

其次,梳理艺术领域关键经验。

艺术领域的关键经验紧紧围绕着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课题组成员要率先阅读学习孔起英著的《幼儿园美术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王秀萍著的《幼儿园音乐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美]安·S.爱泼斯坦、伊莱·特里米斯著的《我是儿童艺术家——学前儿童视觉艺术的发展》,分别梳理音乐、美术领域的关键经验,汇编成《艺术指南》口袋小册,熟悉了关键经验,教师就能将关键经验作为观察、描述幼儿行为的工具,更好地理解幼儿正在做的事,理解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并以此支架儿童的学习。

再次,基于关键经验的观察与评价。

本学期的教研重点在于对艺术领域关键经验的观察与评价,深刻认识艺术领域关键经验,基于关键经验进行观察与评价,继续研究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和对观察量表的学习使用;探索清单式记录评价、个案分析评价、亲子互动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每次教研前,结合前期观摩现场信息收集的情况与教研组长共同制订当次教研活动的方案,过程中注重以分享成功经验、模拟问题情境等方式进行分析研讨,教研后及时梳理提炼相应策略。

回归研究儿童的学习,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教研模式,各教研组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区域游戏观摩现场,一线教师和教研组骨干力量等多个视角聚焦和诊断问题。

【参考文献】

[1][美]安·S.爱泼斯坦,伊莱·特里米斯. 我是儿童艺术家——学前儿童视觉艺术的发展[M].霍力岩,郭珺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美]安·S爱泼斯坦,伊莱·特里米斯. 高瞻学前课程模式[M].霍力岩,郭珺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美]丽莲·凯兹,西尔维亚·查德. 项目教学法[M].胡美华,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