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的应用及对血清CTX-I、IGF和T水平的影响

2018-12-20 06:32李应斌
现代实用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伤椎前缘椎体

李应斌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年龄增加,机体各个器官功能下降,钙流失较为严重,患者常表现为剧烈疼痛、不敢活动[1]。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半数以上患者伴随脊髓受损症状,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2]。以往临床以传统固定、制动等保守方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主要由于患者年龄较大,不易耐受开放性手术治疗;而保守治疗稳定性相对较差,不能够较好的维持损伤椎体高度[3]。近年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及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等经皮手术方案在临床应用逐渐广泛。本文探讨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对患者血清Ⅰ型胶原 C端异物肽(CTX-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和睾酮(T)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浙江省永康市骨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84例。纳入标准:(1)经过血常规、CT、MRI以及X线等检查,并结合剧烈疼痛、传导叩击痛以及肢体活动障碍等临床症状及体征,符合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诊断标准[4];(2)经过影像学检查发现骨折线及其移位情况;(3)年龄>60岁,具备完善的临床资料,思维感受方面正常;(4)新发生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符合手术适应证;(5)能够较好地配合完成研究、相关检查以及随访等,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坠落、跌倒以及车祸等外力冲击爆裂性骨折;(2)内分泌功能严重紊乱,目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性药物治疗者;(3)各种疾病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者或伴有严重贫血者;(4)严重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者及依存性差无法完成本研究者;(5)合并败血症、心梗、休克等其他急性并发疾病;(6)不能完成治疗疗程或不愿参加本研究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61~79岁,平均(67.28±2.44)岁;病程 1 ~ 15 d,平均(7.15±2.07)d;体质量指数(BM I)(23.27±1.42)kg/m2;骨折损伤类型:胸椎骨折19例,腰椎骨折23例。对照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62~78岁,平均(67.31±2.48)岁;病程2~14 d,平 均(7.11±2.05)d;BM I(23.29±1.51)kg/m2;骨折损伤类型:胸椎骨折18例,腰椎骨折24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

1.2 方法 观察组予PKP进行治疗。采用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取俯卧位,采用X线确定伤椎部位,完成后在C臂机透视下,于伤椎的一侧椎弓根影外上缘处使用胸腰椎穿刺针进行穿刺,达到骨皮质后;将X线调整值侧位透视,改变穿刺针头方向,继续向前穿刺,行正侧位透视,正位至椎弓根,侧位至椎体后缘1/3处时,固定并向导管置入扩张球囊,将5m l对比剂推入后再扩展球囊,使其能够撑开压缩骨,恢复椎体高度。另一侧操作如前述,调制骨水泥,将其缓慢沿椎管推入至椎体,注入量根据个体差异适当调整。对照组给予PVP方式治疗,除了球囊支撑不适用外,麻醉方式、患者体位与前述一致,医务人员行单侧穿刺,正位至椎体中线,侧位至椎体前缘1/3,将骨水泥缓慢沿椎管推入至椎体,注入量根据个体差异适当调整。两组患者术后制动,根据情况给予止痛治疗,同时调整血糖、血脂等指标,进行抗骨质疏松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周时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12个月时血清CTX-I、IGF和T水平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ODI评价标准[5]:共10个项目,采用6级评分制,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障碍越严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以及ODI比较 两组术后1周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以及 ODI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血清CTX-I、IGF和T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术后12个月血清CTX-Ⅰ、IGF及T水平恢复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常出现肢体活动障碍、严重疼痛等急性表现,常伴有脊髓神经功能损伤[6]。因此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此类患者尤为重要。以往临床采用保守方案进行治疗,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7],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该种治疗方案常易导致感染、废用性肌萎缩以及畸形愈合等情况,不利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预后。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外科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取得一定进展,主要包括PKP及PVP等微创手术方式,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等特点[8-9]。

本研究结果说明,与PVP相比,采用 PKP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恢复伤椎Cobb角以及伤椎前缘高度,主要原因在于 PKP使用的扩张球囊能够有效撑起塌陷的伤椎,使骨水泥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填充,有助于恢复解剖结构,同时减轻对神经的压迫,改善伤椎对神经功能的影响;从而有助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显著提升手术治疗效果[10-12]。血清CTX-Ⅰ是Ⅰ型胶原分解代谢的产物,骨转换加快时其含量明显增加[13]。血清IGF参与骨细胞生长、增殖以及代谢等过程。血清T具有刺激破骨细胞的作用,其含量增加能够导致骨质疏松[14]。采用PKP方案治疗后,患者血清CTX-Ⅰ、IGF和T水平较之前有明显改善,说明PKP方案在控制及改善骨质疏松病情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

表1 两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以及ODI指数比较

表2 两组血清CTX-Ⅰ、IGF和T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综上所述,采用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可以显著促进伤椎及神经功能恢复,有较好地改善骨质疏松效果,满足患者期望值。

猜你喜欢
伤椎前缘椎体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一种飞机尾翼前缘除冰套安装方式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深水沉积研究进展及前缘问题
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