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个体心态自由化的护理策略对慢性失眠伴抑郁症患者情感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12-20 06:32黄立萍
现代实用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自由化绿萝心态

黄立萍

作者单位: 312000浙江省绍兴,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

慢性失眠伴抑郁症常诱使患者出现内心的焦灼、不安等消极情绪[1]。伴随着不良情绪的持续性滋生,这会引起机体出现急性应激状态,导致心率加快、血压骤升,给患者带来极为不利的精神心理体验[2]。有学者从心理学系统理论视角出发,提出了引导个体心态自由化的护理策略,旨在从患者的心态入手,力求帮助患者以自由的心境感知状态面对临床诊疗进程,从而以平和、沉稳的态度接受治疗,这对其自身免疫水平的改善有所帮助,为病情的预后转归奠定基础。该项照护策略需要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故在临床实施过程中要求较高,亦尚未在临床上进行标准化模式定制,使得循证数据仍未得以证实。本次调研旨在从对照及随机视角,以进一步剖析引导个体心态自由化的护理策略对慢性失眠伴抑郁症患者情感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浙江省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慢性失眠伴抑郁症患者82例,均符合:(1)《美国精神障碍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中关于慢性失眠伴抑郁症的诊断标准;(2)患者的心脏、肝脏及肾脏等重要躯体脏器无疾患;(3)在对话沟通方面,无交流障碍;(4)不存在先天性或继发性颅脑损伤,以及其他部位恶性肿瘤;(5)自身未并发免疫系统疾病。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基线数据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在健康宣教方面主要以口语化的方式进行认知干预,告知有关慢性失眠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诊疗模式、康复要点以及注意事项,力求帮助患者掌握大体的知识体系;向患者做好基本的心理疏导,帮助其宣泄内心的焦灼、不安、惶恐等消极情绪,使其能较为从容的心境状况面对治疗;做好病室温湿度的有效调控,使患者感受到生理的舒适度;在开展具体的药物治疗时,应告知患者有关药物的药理机制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良风险;做好床单位的整理,使患者享受到贴心及舒适的就医环境。

1.2.2 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开展引导个体心态自由化的护理策略。(1)心理状态全开放式表达:将患者安置到一个无人打扰且安静的环境,让其将当前的心境感知以文字或图片的方式进行表达。患者进行心态全开放式表达的时间控制在15 m in以内。待患者表达结束后,护士打开手机的录制功能,让患者将自己当前的心境感受以音频的方式进行表述,时间设定为5 m in以内。待结束后,护士将音频拷贝给患者,让其认真聆听,并代入当时情绪,帮助自身不断梳理心境感知状态。(2)冥想式的情感传达:为患者营造好一个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让其调整好自身的情绪状态,尤其是呼吸节奏的把握。让患者想象自己肩负着沉重包裹,而此刻要做的就是一件件将包裹卸下,从而使自身倍感轻盈。联想自己躺卧在一片青翠的草地上,嗅闻着花朵的芬芳、感受着阳光透过指尖的温暖、聆听着娟娟溪流撞击石头的清脆声响、观赏着骏马奔腾的壮阔景象。你享受着周边一切生灵的壮阔及优美景观带来的视野体验,慢慢调整自己的呼吸节奏,想把周边一切的气息缓慢吸入体内,与周边景观发生着关联,并将自己沉浸在这绝美的环境之中,体会着活着真好。当患者不断步入积极的情感正轨后,护士则让患者睁开双眼,将自己在冥想状态中看到的景象以绘画的方式进行描述,护士则在一旁应让患者以自由化的心态天马行空地进行涂鸦。该项干预手段时间控制在20 m in以内。(3)绿植引导心态自由化:让家属为患者购置一盆绿萝,放在患者病床旁。要求患者每天清晨醒来及入睡前,认真观赏绿萝,并用手机拍摄下绿萝最美的状态,并于当晚入睡前将照片分享至朋友圈。护士要求患者于上述2个时间点,对绿萝进行洒水、修剪、晒太阳等任务,使患者感受到生命成长的力量。另外,要求患者每周进行一次绿萝养护日记,记录自己所做的工作以及从中得到的启发。

1.3 观察项目 (1)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2周末接受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测评。(2)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2周末接受Spitzer生活质量量表测评。该量表共囊括5个维度,分别为日常活动、健康意识、家庭和朋友的支持、生活观点、运动,每个维度分值为1~3分,得分越高,则表明其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取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况比较干预前,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2.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日常活动、健康意识、家庭和朋友的支持、生活观点及运动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满意度为97.6%,高于对照组的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7.256,P<0.05)。见表4。

表1 两组基线数据资料比较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况比较 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分

3 讨论

慢性失眠伴抑郁症使患者常出现较为明显的恐惧、焦虑及紧张等负面情感[1]。而不良的心态感知状态将诱使机体呈现出机体应激反应,这将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难度。传统的护理诊疗模式更多的是注重患者在躯体功能层面的管理,而忽视了患者在心态方面的有效干预,这不仅无法提高护理满意度,更是不利于病情转归以及手术治疗[3]。个体心态自由化认为心态自由感是界定休闲的主要标准,是行为自愿性的主体体验和感知[4]。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这表明引导个体心态自由化的护理策略能有效改善慢性失眠伴抑郁症患者的情感状况。另外,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这可能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1)心理状态全开放式表达,能使患者在交谈中体会到愉悦的心境感受,能产生自由的感觉,为幸福感情绪的呈现制造前提[5]。另外,自我表达也是对自我心境感知的重新整合,有利于其进行自我认知层面的整体化调控,使内环境趋向于稳态。(2)冥想式的情感传达,是冥想训练中的具体呈现方式[6]。在冥想状态中,患者能回归内心的宁静,从中感受着生活的美好以及产生积极、正面的情绪感知。当正面情绪得到持续性叠加与累积时,构建休闲动机,使其形成良好的体验关联性和自主性,迸发出内在自我认知修养的文化价值。(3)绿植引导心态自由化,能帮助患者在照顾绿植过程中体会到爱心、贴心的重要性,使患者在照护的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使其珍爱生命,并帮助患者转变既往的视角领域使其从潜意识中构建良好的情绪氛围,产生愉悦、放松和乐趣[7]。伴随着患者情感状况呈现出愉悦化以及正性情绪的强化,使其以心态自由化的视域应对疾病以及日常生活,这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8]。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综上所述,引导个体心态自由化的护理策略应用于慢性失眠伴抑郁症患者,可改善其消极情感状况,且能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自由化绿萝心态
绿萝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我的植物朋友——绿萝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探索实行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措施
做谦逊的人
绿萝
略谈金融自由化
绿萝庵里看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