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疗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和相关因素分析

2018-12-20 06:32章丽芳
现代实用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营养化疗

章丽芳

作者单位: 310000杭州,杭州市肿瘤医院

由于肿瘤的发病率较高,肿瘤患者也日趋增加。内科治疗、外科手术及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常用手段。多年来,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证明,化疗方法更完善合理,治疗效果值得肯定[1]。但是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由于疾病因素常伴有味觉异常、摄食困难、消化吸收障碍及厌食等症状,增加了发生营养风险的概率。同时肿瘤化疗患者由于药物因素,常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化疗副反应,导致患者摄食不足,精神状态欠佳,体质量降低,进一步恶化营养状况。因此,及时对肿瘤化疗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其发生营养风险的原因,旨在为肿瘤化疗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 3月至2017年3月杭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58例肿瘤化疗患者,均符合《肿瘤学》的相关诊断标准[2],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住院时间>1 d,神志清楚,符合化疗指征,之前未接受营养支持治疗。排除:(1)年龄<18岁或>90岁;(2)神志不清或昏迷;(3)急诊手术者;(4)不同意参与本次调查者。其中男89例,女69例;年龄20~81岁,平均(54.65±5.28)岁;高中及以上学历52例(33.54%),初中及以下学历106例(67.09%);肿瘤位置:消化系统100例、非消化系统58例(呼吸、生殖、血液和其他);1个月内存在手术史者107例,无手术史者51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应用营养风险筛查 2002(NRS2002)[3-4]对158例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前1 d进行系统的营养风险调查,并分析原因。具体措施:空腹测量体质量、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BM I),详细询问患者近2周进食情况和近3个月的体质量变化。BM I按照中华医学会制订标准,<18.5表示低体质量。NRS2002评分涵盖疾病严重程度、营养受损状况和年龄(≥70岁测评加1分)3部分内容,总分为7分,若≥3分,则表示患者存在营养风险,<3分表示患者无营养风险。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营养风险和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营养风险发生率和相关因素 在158例肿瘤化疗患者中,评估有营养风险者59例(37.34%),无营养风险者99例(62.66%);其中男34例,女25例;年龄 33~ 81岁,平均(60.87±7.43)岁。单因素分析发现,高龄、消化系统肿瘤、近期存在手术史和肿瘤Ⅲ~Ⅳ期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年龄、肿瘤部位、手术史和肿瘤分期与营养风险有关(均P<0.05)。见表1。

2.2 多因素分析 肿瘤部位对肿瘤化疗患者营养风险的影响最大,其他依次是肿瘤分期、手术史及年龄(均 P<0.05)。见表 2。

3 讨论

营养不良是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会导致患者体质量下降,还会增加抗癌治疗并发症和病死率。营养风险是指现存或潜在的营养因素,对患者的结局(感染有关并发症、住院天数等)出现不利临床结局的风险。肿瘤化疗对患者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或腹泻、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消耗进一步增加,影响患者的营养进食和消化吸收。因此,对肿瘤化疗患者及时进行客观的筛选,不但有助于及时发现营养风险的患者,还能够分析发生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根据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措施,制定营养支持方案。

表1 158例肿瘤化疗患者营养风险分布 例(%)

表2 营养风险和不同因素的Logistic分析

本研究采用营养调查工具 NRS 2002对肿瘤化疗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调查,该调查工具的优点是简便、易行[5],能够预测营养不良的风险,及时反馈患者的营养状况,并为调整营养支持方案提供证据。本调查发现158例肿瘤化疗患者中,有营养风险者占37.34%(NRS≥3分),发生率与张亚茹等[6]的结果大致相同。老年患者器官功能衰退,基础病多,代谢能力下降等因素,更易存在营养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患者更易发生营养风险,提示临床护理工作中需加强对老年肿瘤化疗患者的营养管理。本研究中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营养风险显著高于非消化系统肿瘤患者(P<0.05),这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消化系统肿瘤占位,导致患者进食障碍,同时肿瘤分泌特殊细胞因子,使患者存在恶心、呕吐、腹泻及厌食等症状,影响其营养状况;(2)消化系统功能受损,胃酸、消化酶、胆汁等分泌紊乱,导致患者存在营养风险。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肿瘤部位对肿瘤化疗患者营养风险的影响最大。因此,对消化系统肿瘤患者需重点关注其营养问题。另外,本研究发现,近期手术史和肿瘤分期对营养风险存在影响,可能是有手术史患者消耗气血增加,营养丢失增多;肿瘤分期越高[7],营养状态越差,可能是晚期肿瘤生长快,恶性消耗增加,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

笔者认为,应根据调查结果,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1)未发生营养风险者入院时对其进行营养健康宣教,增强患者对营养知识的认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降低营养风险的发生。同时,每周对该类患者进行复评,及时了解患者的近期营养状况。(2)存在营养风险患者,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营养支持,使患者受益,主要方式包括肠内营养和静脉营养两种。一般来说,对于有胃肠功能障碍的肿瘤患者,首选肠内营养,必要时请营养科医生会诊,提供参考意见。同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营养支持对疾病治疗和恢复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化疗的耐受性。

总之,应重视肿瘤化疗患者的营养问题,营养风险筛查是开展护理和营养支持工作的前提,便于进一步营养评估和选择恰当的营养方式。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营养化疗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跟踪导练(二)(3)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