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二甲医院临床护士对生命教育的认知调查分析

2018-12-20 06:32冯志亮彭文亮姜东霞芦丽波王青
现代实用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健康状况个体

冯志亮,彭文亮,姜东霞,芦丽波,王青

作者单位: 315000宁波,宁波市第九医院(冯志亮、姜东霞、芦丽波、王青);贵州省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彭文亮)

生命教育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健康生活与独立发展,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生命教育的内容在我国大陆还未涉及深广,也未纳入我国护理教育体系[1],临床护士对生命教育的知晓度亦知之甚少。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与人文价值的不断提升,生命教育在临床护理层面上对护士、患者起了重要的精神促进作用。本研究旨在调查某二甲医院临床护士对生命教育的了解现况与认知分析,为生命教育深入基层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2月宁波市某二甲医院138名临床科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年满18周岁,具有护士执业资格证,工作满1年及以上,有良好的沟通和理解能力,自愿参加此项调查。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具体如下:(1)一般资料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工龄、宗教信仰、婚姻、学历、职称、健康状况、对生命教育的了解及有无经历亲友死亡等;(2)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PIL)由Crumbaugh编制[2],后经台湾学者宋秋蓉修订。量表共20题,包括生活态度、生命价值、生活目标及生活自主4个维度,其信度为0.878,效度0.415~0.933。量表计分方式以 Likert式7点量表为评定方式,1~7分别代表极反对、反对、有些反对、中性、有些同意、同意、极同意,总分20~140分,其中2、5、7、11、14、17、18 题为反向计分题,总分越低代表生命意义感越弱,反之则越强,得分在92分以下代表生命意义感较低,得分在112分以上代表生活有明确的意义和目标。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基本情况

表2 生命意义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2 结果

2.1 临床护士基本情况 入选患者基本信息见表1。

2.2 临床护士的生命意义感及各纬度得分情况 生活目标得分最高,生活自主得分最低,见表2。

2.3 临床护士的生命意义感在婚姻状态上的差异 生活自主在婚姻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婚比已婚的护士生活自主高,见表3。

2.4 临床护士的生命意义感在宗教信仰上的差异 生活品质、生活价值和生活自主在是否有宗教信仰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宗教信仰的个体生活品质低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个体,生活价值高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个体,生活自主高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个体,生活目标与生命意义感在宗教信仰上没有差异,见表4。

2.5 临床护士的生命意义感在不同健康状况上的差异 生活自主在不同的健康状况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体状况较好的个体生活自主得分高于身体状况一般、较差的个体。见表5。

3 讨论

生命教育是一种人生观教育,是教人认识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完整过程[3]。培养正确、科学和积极的人生观,珍惜理解生命、正视死亡、提高生命价值,努力实现人生目标对个体有重要的人生影响。

3.1 临床护士生命教育的现状 本调查显示 138名临床护士生命意义感较低,表明临床护士的生活意义整体较低。在各纬度方面,生活目标得分最高,生活自主得分最低;由于临床护士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不规律、长期处于倒班作息中及考试和培训占据大量时间。因此,对生活目标往往会向往过高,而由于工作及生活的关系,生活自主因此受限,长此以往易产生负面情绪影响人生价值观。基于此,护士应明确生活目标,实现自我价值,提高生命意义感;医疗机构和护理教育者应帮助临床护士正确面对人生,增强其对生命的认识。

3.2 临床护士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

3.2.1 婚姻 本调查显示,虽然生活自主纬度较其他纬度得分低,但在婚姻状况上存在差异,未婚比已婚的临床护士生活自主性高。已婚护士有更多家庭成员的牵绊自然会占用自身更多的精力时间,对自己的生活安排会不由自己。而此次调查因均为女性,离异或丧偶个体较少,其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3.2.2 宗教信仰 研究证明宗教信仰是个体生命意义感调节和影响的一个因素[4]。本文结果显示信仰赋予临床护士一种精神支持与宽慰,在社会越来越物质化、快节奏的时代,她们能淡然看待生活中的物质条件,调节生活和工作节奏,运用自身能力体现更高的社会和人生价值。但本调查中宗教信仰的样本量较小,其准确性依然有待研究。

表3 生命意义感在婚姻状况上的差异比较 分

表4 生命意义感在宗教信仰上的差异比较 分

表5 护士的生命意义感在不同健康状况上的方差分析 分

3.2.3 健康状况 健康状况与临床护士职业性质关系密切,高强度、时间久的护理工作给护士带来了不同的生理与精神损害,久而久之磨灭了人生的目标追求,降低了其生命价值。在生活自主纬度上,身体状况较好的护士有更积极的生活愿望,会充分调整状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以尽可能实现个体价值,体现其生命意义所在。

临床护士每天面对生老病死,同时外界医患关系的负面消息不断,这将影响护士的职业幸福和生命意义感,甚至因消极的想法产生自杀意念[5]。而因为工作属性,临床护士的健康状况堪忧,日常工作之余依然需要面对各类考核和培训,对其生活自主性带来影响,局限了生命意义的价值。实施生命教育有利于临床护士提高人文素养、职业作风建设,更好地提升护理效果。我国教育普遍注重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生命教育的内容不管在高校、医学院还是临床医疗机构都只处于初级阶段[6],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对护士进行生命教育知识传授既合乎实际,也能提高学习效果[7-9],这也为我国护理教育者日后进行生命教育内容编制和传授时提供了借鉴。培养护士的生命意义感,树立正确的生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将增强护理工作的成效,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促进护士的身心发展,引导积极的人生导向。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健康状况个体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
“造神” 与“娱神”——论民间宗教信仰与20 世纪小说的政治叙事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