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8-12-21 11:19谢慧蔡小彬丁丽远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6期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谢慧 蔡小彬 丁丽远

[摘要] 目的 分析与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接受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的效果以及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内接收的8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分别接受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仅眼底激光治疗。对比视力改善情况、临床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视力提高率、视力稳定率、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较对照组来说更高,且视力下降率、恢复时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来说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经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促进了视力的恢复,并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激光;雷珠单抗

[中图分类号] R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8(b)-0170-03

糖尿病发病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主要表现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的紊乱。糖尿病患者若不及时治疗,使得病程逐步延长,会对人体其他部位造成一定的损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患者由于眼组织发生改变会导致视功能受到一定损伤,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眼盲甚至死亡[1]。基于此,该研究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2例患者,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接受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的效果以及预后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收的8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40~67岁,平均年龄(53.5±13.5)岁,糖尿病病程4~7年,平均病程(5.5±1.5)年;对照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41~64岁,平均年龄(52.5±11.5)岁,糖尿病病程3~6年,平均病程(4.5±1.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纳入及排除标准:①均符合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②该研究已获该院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自愿参加研究;③视网膜脱落、青光眼、白内障等眼部手术史患者、精神意识障碍且无法配合患者不纳入该次研究。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仅眼底激光治疗,眼底激光治疗时直径为200~300 μm,激光曝光时间为0.2 s左右。其中,增殖期患者采用全视网膜激光进行治疗;非增殖期患者采用局部视网膜激光进行治疗;严重增殖患者则采用眼底激光治疗后根据患者病情实施氪黄激光C字形光凝或格栅样光凝治疗,光斑直径100~200 μm,曝光时间0.1~0.2 s,波长480~568 nm,能量150~240 mw,光斑Ⅰ~Ⅱ级。连续治疗3~4次后间隔14 d再进行下一疗程治疗,治疗3个月[3]。

给予观察组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进行眼底激光治疗前1周于手术室内采用30 G注射针头对准眼球中心于角膜缘后3.5 mm处进针,将0.05 mL雷珠单抗注入玻璃体腔内,注意进针时应避免水平进针。注射完毕后使用无菌棉签轻压注射点3 min,观察眼压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内,若眼压过高应立即采取前房穿刺至正常眼压,对结膜囊内使用氧氟沙星眼膏(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40177),并包扎术眼,术后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批準文号:国药准字H20103148),滴眼,4次/d,治疗1周。眼底激光治疗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3个月后进行复查,观察视力改善情况,以视力水平提高程度≥2行为视力提高;以视力水平有所提高,但提高程度未达到2行为视力稳定;以视力水平下降2行及以上为视力下降[4]。观察临床恢复情况,指标包括渗出吸收时间、眼底出血吸收时间、视网膜水肿改善时间、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并对比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该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视力改善情况对比

观察组视力提高率53.66%、视力稳定率41.46%较对照组39.02%、26.83%来说更高,且视力下降率4.88%较对照组34.15%来说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临床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渗出吸收时间、眼底出血吸收时间、视网膜水肿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来说更低,且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较对照组来说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7.32%较对照组24.39%来说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代谢功能异常所导致的一种慢性疾病,饮食结构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剧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代谢出现异常,会对神经、血管、眼组织等造成一定影响,从而使得眼内营养缺乏,视功能受到损伤,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内毛细血管出现斑点、出血等,患者常伴随视力障碍症状,临床上多采用眼底激光、雷珠单抗等治疗该病,激光光凝能够将视网膜内无灌注区域进行封闭,从而有效抑制视网膜上新生血管的生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患者视力丧失的症状,但对于增殖期患者来说,大面积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后可能导致黄斑水肿症状加重,不利于预后。因此临床上提出了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的方式,雷珠单抗注射液主要用于治疗新生血管性黄斑变性,通过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和增殖性病变,减少视网膜渗漏现象,促进网膜吸收内渗出液到达降低黄斑水肿的目的,从而使得患者视力得到改善[5]。张斌等[6]研究结果显示,经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的患者治疗后视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仅眼底激光治疗患者,该研究结果与之符合。提示联合治疗在短时间内可以有效促进黄斑水肿吸收和视力恢复。该研究中,观察组经治疗后渗出吸收时间、眼底出血吸收时间、视网膜水肿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来说更低,且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较对照组来说更高,与陈志雄等[7]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联合治疗能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并能有效改善患者视网膜厚度。陈圣文等[8]研究中观察组经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该研究观察组不良发生发生率仅占比7.32%,与之结果符合,提示在进行眼底激光治疗前加以雷珠单抗治疗能够提高治疗安全性,可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治疗的首选方式。

综上所述,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视网膜厚度的恢复,从而改善患者视力,并且极大的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朱丽,陈晓,宋艳萍,等.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25G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6,32(1):22-25.

[2] 张永红,张晓湄,付鹏.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手术后视力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7,23(7):1105-1108.

[3] 殷莉,张德龙,孙朝晖,等.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的影响[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7,45(5):485-488.

[4] 段娜,戴丹,周灵.血栓通联合眼底激光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血清NOS、VEGF和IL-6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6,38(18):2751-2753.

[5] 司长峰,杨达珍,王佳,等.眼底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2016,24(5):407-409.

[6] 张斌,孙先勇.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药物治疗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10):1440-1441.

[7] 陈志雄,付劲松,宋薇,等.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4):706-708.

[8] 陈圣文,吴子东,李刚.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激光与单纯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视力恢复中的效果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8):1800-1802.

(收稿日期:2018-06-14)

猜你喜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依帕司他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及对血清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压变化的规律性临床研究
糖尿病视网膜增殖膜应用抗VEGF因子后组织病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