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殖问答(20)

2019-01-06 02:13高光明陈昌福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9期
关键词:病原体小龙虾患病

高光明 陈昌福

97.如何预防及治疗淡水小龙虾白斑病

淡水小龙虾目前出现的大量死亡问题主要表现为:虾活动减少、无力上草、摄食减少、体内出现积液、头盖壳易剥离、肝胰腺颜色变白,死亡量迅速上升等症状或现象。通过实验室PCR分子检测病毒,确认几乎全是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所致。小龙虾绝大部分种苗的体内携带了病毒,早期病毒量极低,虾正常,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温度的上升、水环境的恶化、饲料摄入量的增加以及营养不全面、虾抵抗力下降、虾体内病毒大量增殖、水体中病毒病原和致病菌数量迅速增加、病死虾被摄食致传播病毒感染加剧,形成暴发病,导致虾大量死亡。

防控方法:

①改善水质,确保水环境稳定;

②投喂全价饲料,添加抗病毒中药(渔经120)或者免疫促进剂(渔经壹号)的饲料;

③切忌高温期间或温度变化期间过度投喂;

④保持水深,注意水温剧烈变化而引起温度应激;

⑤水体消毒杀灭病毒,采用聚碘溶液全池泼洒,每立方水体0.3~0.5mL,连续2~3次,隔天一次;

⑥避免捕捞小龙虾时过度干扰小龙虾,以免惊吓引起应激;

⑦注意放养密度,密度应激是小龙虾短时间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捕捞时地笼的小龙虾极易在很短时间内发生死亡都是密度应激造成的;

⑧药物治疗: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渔经壹号对小龙虾白斑综合征治疗效果显著。内服剂量每80kg饲料加500g,每天2次,连续投喂5~7天即可。

⑨无害化处理:白斑综合征病毒传染性极强,死亡虾或病毒污染水体可迅速传播疾病,尽可能捞出病死虾,切忌将患病虾池水排入进水沟渠。

渔经公司生产的渔经120,纯天然植物复配而成,可高效抑制病毒的复制增殖,对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小龙虾、河蟹以及南美白对虾等的病毒性疾病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使用时,按饲料重量的2%~5%,称出药品,再用2倍左右的沸开水,盖盖浸泡30~60分钟,或文火煮沸20~30分钟,冷却后均匀拌饲料制备成药饵投喂,连续投喂4~6天。效果极其明显。使用前一定要沸水浸泡或煮沸,浸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此外,有条件的养殖场如果能将“渔经120”按照每吨饲料30~50kg的添加量制备药饵饲料投喂,效果更佳。药饵的投喂方法是:疾病流行高峰期每10~15天投喂3~4天药饵,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小龙虾白斑综合征。

渔经壹号,为小肽类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能有效抑制病毒的繁殖,增强小龙虾的体质,控制疾病的发展。渔经壹号需冰冻低温保存。使用时解冻,用少量清水稀释,和饲料拌合均匀,投喂小龙虾。每80kg干饲料用渔经壹号500g,1天2次,连续5~7天。

98.如何防治小龙虾的细菌性疾病?

(1)彻底清塘。为小龙虾准备优良的生活环境。

(2)运输和投放小龙虾虾苗、虾种时,注意不要堆压和损伤虾体。

(3)饲养期间,饲料要投足、投均匀,防止小龙虾因饵料不足而相互争食或残杀。

(4)经常清除小龙虾饲养池中的残饵、污物,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和养殖环境的卫生安全,控制水体中溶氧量在4mg/L以上,避免水质污染。

(5)定期按照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2g,全池泼洒,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99.如何防治小龙虾的纤毛虫病?

(1)病原与症状。纤毛虫病的病原体最常见的有聚缩虫、累枝虫和钟形虫等。纤毛虫附着在成虾、幼虾、幼体和受精卵的体表、附肢、鳃等部位,大量附着时会妨碍虾的呼吸、游泳、活动、摄食和蜕壳机能,影响生长、发育。尤其在鳃上大量附着时,影响鳃丝的气体交换,甚至会引起虾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幼体在患病期间,虾体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絮状物,致使幼体活动力减弱,影响幼体的发育变态。该病对幼虾危害较严重,成虾在低温时候容易患病。

(2)防治方法 ①彻底清塘,杀灭池中的病原,对该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②用3%~5%的食盐水浸洗,3~5天为一个疗程;③用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季铵盐含量为50%)全池泼洒,浓度为0.3mg/L;④用福尔马林全池泼洒,连用3天,有一定的效果,但福尔马林是限用药物,要慎用;⑤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注意虾池的环境卫生,经常换新水,保持水质清新。

100.小龙虾的敌害生物有哪些?

小龙虾的敌害生物主要有老鼠、青蛙、蟾蜍、水蜈蚣、蛇、乌龟和水鸟等,平时及时做好灭鼠工作,春、夏季需经常清除池内蛙卵、蝌蚪等。人们发现,水鸟和麻雀都喜欢啄食刚蜕壳后的软壳小龙虾。

有的小龙虾养殖池塘鼠害比较严重,一只老鼠一夜可吃掉上百只小龙虾,水蛇对小龙虾也有威胁。要采取人力驱赶、工具捕捉、药物毒杀等方法彻底消灭老鼠,驱赶水鸟和水蛇。

101.如何检查患病的小龙虾?

检查患病的小龙虾,最好是采用既具有典型的病症又尚未死亡的个体,死亡时间太久的小龙虾一般不适合用作疾病诊断的材料。

作小龙虾疾病检查时,可以按从头到尾,先体外后体内的顺序进行,发现异常的部位后,进一步检查病原体。对于个体较大的病原体肉眼即可以看见,如体表寄生虫等。还有一些病原体因为个体较小,肉眼难以辨别,需要借助显微镜或者分离培养,如细菌和病毒性病原体。

(1)肉眼检查。一是观察小龙虾的体型,注意其体型是瘦弱还是肥硕,体型瘦弱往往与慢性型疾病有关,而体型肥硕的小龙虾大多是患的急性型疾病;小龙虾肠道内是否有食物,如出现鼓胀的现象,应该查明鼓胀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此外,还要观察小龙虾是否有畸形。

二是观察小龙虾的体色,注意体表颜色是否正常,游泳足是否完整,体表是否有水霉,水泡或者大型寄生物等。

三是观察小龙虾的鳃部,注意观察鳃部的颜色是否正常,鳃丝是否出现缺损或者腐烂等。

四是解剖后观察内脏,若是患病小龙虾比较多,仅凭对小龙虾外部的检查结果尚不能确诊,就可以解剖3~5只小龙虾检查内脏。从腹腔中取出全部内脏,将肝胰脏、肠等脏器逐个分离开,逐一检查。特别是要注意检查肝胰脏有无淤血,消化道内有无饵料,肾脏的颜色是否正常等。

(2)显微镜检查。在肉眼观察的基础上,从体表和体内出现病症的部位,用解剖刀和镊子取少量组织或者液体,置于载玻片上,加1~2滴清水(从内部脏器上采取的样品应该添加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稍稍压平,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特别应注意对肉眼观察时有明显病变症状的部位作重点检查。显微镜检查特别有助于对原生动物等微小的寄生虫引起疾病的确诊。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生活在水体中的小龙虾,身体内外或多或少都会带有几种乃至数种寄生虫的。当人们采用显微镜系统地检查鱼体上寄生的寄生虫时,一般总是可以发现一些寄生虫。不过,检查者即使发现小龙虾体上有少量寄生虫寄生,也并不能表明这只小龙虾就是患了寄生虫病,而是只能表明这尾小龙虾已经是某种寄生虫的“带虫者”。小龙虾上带有少量寄生虫并不影响其正常的生理状况,也就无须采用杀虫药物杀灭这些对小龙虾未产生危害的寄生虫。

(3)确诊。正确诊断疾病,是有效治疗疾病的前提。根据对患病小龙虾检查的结果,结合各种疾病发生的基本规律,就基本上可以明确疾病发生原因而作出准确的诊断了。需要注意的是,当从小龙虾上同时检查出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时,如果两种病原体是同时感染的,即称为并发症;若是先后感染的两种病原体,则将先感染的称为原发性疾病,后感染的称为继发性疾病。对于并发症的治疗应该同时进行,或者选用对两种病原体都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由于继发性疾病大多是原发性疾病造成鱼体损伤后发生的,对于这种状况,应该找到主次矛盾后,依次进行治疗。

对于症状明显,病情单纯的疾病,凭肉眼观察即可作出准确的诊断。但是,对于症状不明显,病情复杂的疾病,就需要作更详细的检查方可作出准确的诊断。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委托当地水产研究部门的专业人员协助诊断。

当由于症状不明显,无法作出准确诊断时,也可以根据经验采用药物边治疗,边观察,进行所谓治疗性诊断,积累经验。

102.如何对小龙虾投喂免疫刺激剂?

每一种免疫刺激剂的有效剂量都存在使用上限和下限,对人工养殖的小龙虾采用间隔一定时间定期投与免疫刺激剂较长期连续投的效果好,而且只有在投与量和方法正确的前提下,免疫刺激剂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

从B. thermophilum菌中提取的肽聚糖,每天按0.2mg/kg体重的剂量投与,对小龙虾是适宜的剂量,如果每天按该剂量的10倍投与,供试小龙虾的免疫系统的机能就会趋于与未使用免疫刺激剂的对照组相同。此外,用该物质作为小龙虾的免疫刺激剂时,采用连续投喂4 天停用3天或者连续投喂7 天停用7 天的投与方式,其效果较连续投喂好。

关于免疫刺激剂投与的时间与期间,如果能做到在小龙虾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里连续投喂为好。其理由主要是在免疫刺激剂的实际使用时,当连续投与免疫刺激剂一段时间后,一旦停用时,养殖动物就可能开始发病。这可能是因为在使用免疫刺激剂期间,即使有细菌或病毒性病原进入了水产动物机体,但是,由于机体的免疫机能在免疫刺激剂的作用下,表现出较高的免疫活性,抑制了病原体增殖而并未将其消灭或排除体外的缘故。采用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作为水产养殖动物的免疫刺激剂时,在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流行高峰时期,可以采用连续投与的方式,而在一般养殖时期则可以采用连续投与2周,间隔2周后再进行第2个投喂周期的方式进行。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免疫刺激剂是通过激活水产动物的免疫系统而发挥抗传染病的功能的,如果水产动物的免疫系统已经衰弱至不能激活的状态,免疫刺激剂也就难以发挥其作用了。所以,从改善水产动物的饲养环境、加强营养和饲养管理入手,尽量减少抑制小龙虾免疫系统的环境因素,是提高免疫刺激剂使用效果的重要途径。

103.治疗小龙虾疾病有哪些给药方法

对小龙虾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口服法、浸浴(药浴)法、注射法和涂抹法等。

(1)口服法。此法用药量少,操作方便,不污染环境,对不患病小龙虾不产生应激反应等。常用于增加营养、病后恢复及体内病原生物感染,特别是细菌性和寄生虫病。但其治疗效果受养殖小龙虾病情轻重和摄食能力的影响,对病重者和失去摄食能力的个体无效。

(2)药浴法。按照药浴水体的大小可分为遍洒法和浸泡法。根据药液浸泡浓度和时间的不同,浸泡法又可以分为瞬间浸泡法、短时间浸泡法、长时间浸泡法、流水浸泡法。遍洒法是疾病防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浸泡法用药量少,操作简便,可人为控制,对体表和鳃上病原生物的控制效果好,对养殖水体的其他生物无影响,是目前工厂化养殖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药浴方法。在人工繁殖生产中从外地购买的或自然水体中捕捞的小龙虾亲虾及其受精卵也可采用浸泡法进行消毒。

(3)注射法。此法用药量准确,吸收快,疗效高(药物注射)、预防(疫苗、菌苗注射)效果好等,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操作麻烦,容易损伤小龙虾。适用对象是那些数量少又珍贵的亲虾,即用于繁殖后代的亲本。

(4)涂抹法。具有用药少,安全、副作用小等优点,但适用范围小。主要用于少量名贵小龙虾亲虾的疾病治疗,以及因操作、长途运输后身体受伤或亲虾等体表病灶的处理。适用于皮肤溃疡病及其他局部感染或外伤。

(5)悬挂法。用于流行病季节来到之前的预防或病情较轻时采用,具有用药量少、成本低、方法简便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但是,杀灭病原体不彻底,只有当小龙虾游到挂袋食场吃食及活动时,才有可能起到一定作用。目前常用的悬挂药物有含氯消毒剂、硫酸铜、敌百虫等。

104.如何判定药物治疗小龙虾疾病的效果?

对患病小龙虾使用药物后的药物疗效通常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判定。

(1)死亡数量。在投药后的3~5天内,如果选用的药物适当,患病小龙虾每天的死亡数量会逐渐下降而显示出药物的治疗效果。若是用药5天后死亡率仍然未出现下降的趋势,即可判定用药无效。

(2)游动状态。健康的小龙虾往往是游动频繁,而患病后的小龙虾大多是离群缓慢行动,或者是静卧在池底不动。采用拌药饵投喂的方式给药时,由于出现了这种症状的小龙虾大多已经失去了食欲,所以难以获得治疗效果而控制死亡现象的发生,采用药液浸浴的方式就有可能治愈症状较轻的小龙虾。如果选用的药物有效的话,患病小龙虾的游动状态也会逐渐改善。

(3)摄食量。患病后的小龙虾摄食量一般都会下降,用药后摄食量应该逐渐恢复到健康时的摄食水平。

(4)症状。不同的疾病具有各自不同的典型症状,如果用药后其症状得到改善或者消失,即可以判定药物治疗是有效的。

(5)病原菌保有率。在发病的前期和发展期,小龙虾群体中的病原菌保有率均很高,随着患病症状的逐渐改善,保菌率也会逐渐下降。药物治疗效果的判定不仅要依据死亡率的下降和临床症状的消失,还需要通过检查群体中的病原菌保有率的高低,从细菌学角度判定是否已经痊愈。

(6)组织图象

通过组织切片,比较正常与患病组织的差异,以判断药物治疗的效果。这种方法虽然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这种方法的过程比较复杂,因此一般都较少采用。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病原体小龙虾患病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小龙虾不火了?亩赚10000元!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小龙虾
疫苗,原来是这么回事
疫苗,原来是这么回事
脂肪有时可助免疫
小龙虾的正确打开方式
小龙虾
玻璃艺术中的病毒
完形填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