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型肝细胞癌与肝脏不典型血管瘤的CT特征分析及鉴别诊断

2019-01-07 14:39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8期
关键词:肝细胞典型肝癌

季 红

(辽宁省本溪钢铁(集团)胸科医院,辽宁 本溪 117021)

原发型肝细胞癌为原发性肝癌的一种,占原发性肝癌的绝大多数,患者早期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可出现肝区痛、急腹症等,但早期一般无症状,因此当患者就诊时,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此时治疗的难度就加大[1]。我国的乙肝感染率非常高,原发型肝癌往往是由乙肝肝硬化发展而来,因此对此病的早期诊断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此病易与肝硬化、继发性肝癌、肝囊肿和肝海绵状血管瘤混淆,尤其是肝血管瘤,因其与原发型肝癌影像学表现上有许多共同点,因此临床诊断就变成了一大重点。本次试验通过对比原发型肝癌与肝脏不典型血管瘤的CT图像,分析二者的特征及鉴别诊断依据,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试验选取了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的14例原发型肝细胞癌和14例肝脏不典型血管瘤患者,其中原发型肝细胞癌组患者年龄39~75岁,男10例,女4例,平均年龄(55.6±22.4)岁,病程2年~4年,平均(2.75±1.25)年,肝脏不典型血管瘤组患者年龄40~78岁,男5例,女9例平均年龄(53.7±23.7)岁,病程2年~5年,平均(2.85±1.35)年,两组患者受试前均经临床再次确诊,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对两组患者分别用飞利浦16排CT扫描仪,平扫后行增强扫描,注射安射利100 mL,注射速率为2.5 mL/s,在30 s、75 s、及120 s行螺旋扫描,并且在注射对比剂后7分钟再次扫描。

1.3 图像分析:所有患者的CT图像经两名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阅读并分析图像特征。

2 结果

2.1 CT平扫表现:原发型肝细胞癌组患者中有2例病灶为结节型,12例为巨块型,肝脏图像已变形,轮廓改变,1例病灶图像为高密度影,其余13例均为低密度影像,其中有7例病灶中心已坏死,密度显示不均匀;不典型血管瘤组患者平扫图像病灶全部为低密度影,6例呈圆形,8例呈椭圆形,边界均清楚,密度均匀。

2.2 CT增强扫描表现:原发型肝细胞癌组增强CT表现为快进快出表现,30 s动脉期时由于病灶供血活跃,造影明显,75 s门静脉期时肝内正常组织供血活跃,造影明显,120 s平衡期时肝内组织及血管对比剂分布均匀,肝内血管影消失,7 min时图像无明显特征。肝脏不典型血管瘤组增强CT表现为延迟强化图像,在30 s动脉期时病灶快速均匀强化,75 s门静脉期周边强化、120 s扫描图像时强化区域逐渐向中央延伸,在7 min时,图像显示病灶强化,对比剂充盈。

3 讨 论

原发型肝细胞癌是肝癌的一种,此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有文献资料显示此病与饮酒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也可由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从而进展为肝癌而来。我国是乙型肝炎流行大国,因此肝癌在我国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常见于东南沿海地区,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多数有肝区痛和乏力、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目前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此病诊断并不困难,结合病史,查体以及影像学表现并不难诊断,由于肝脏是双重血供,大约20%的血流来自肝动脉,其余的来自门静脉,而病灶主要由肝动脉供血,因此增强CT扫描时一开始即可出现病灶增强影,而后由于对比剂流到门静脉,因此肝脏正常组织造影增强,所以增强扫描显示病灶特点为快进快出影像[2]。肝脏血管瘤绝大多数为海绵状血管瘤,为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多见与女性,此病平扫CT表现与原发性肝癌相比无太大特异性,病灶多显示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影像,边界清晰,增强CT扫描时表现为瘤体被充填图像,开始对比剂充填于4周,之后向中心扩展,瘤体越大,充填所需时间越长,因此增强CT图像表现为延迟增强图像。血管瘤瘤体由多个囊状血窦组成,血窦又被纤维组织分隔,因此状似海绵,在瘤体较小时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待瘤体增大到一定程度可压迫周围器官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也可表现为腹部包块,因此在症状上与肝癌有共同处,此病病因尚无统一说法,目前被临床接受的说法为激素刺激学说,因此好发于女性,目前尚无文献资料表明此病有恶变风险。

原发型肝细胞癌与肝脏不典型血管瘤在CT平扫时均显示为低密度病灶,临床上医师有时为了给患者省下检查费用,往往没有让患者进行增强CT扫描检查,导致原发型肝细胞癌的漏诊[3]。本次试验通过比较分析我院28例原发型肝细胞癌和不典型血管瘤的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图像,得出二者的增强CT图像鉴别要点,原发性肝细胞癌增强CT图像显示为快进快出像,而肝脏不典型血管瘤增强CT图像显示为延迟增强图像,另外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多见于男性,而肝脏不典型血管瘤相反,多见于女性,原发型肝细胞癌患者可有明显消瘦、乏力症状,而肝脏不典型血管瘤患者则很少出现此症状。

综上所述,原发型肝细胞癌与肝脏不典型血管瘤在CT平扫时图像无太大差异,临床诊断时易发生漏诊,而二者在增强CT扫描时的图像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在病史,症状以及好发人群方面也存在差异,但临床医师可能会考虑到患者的检查费用问题而没有让患者做增强CT扫描检查,导致漏诊,这反而会给患者的后续治疗造成更大的麻烦,值得临床医师注意鉴别。

猜你喜欢
肝细胞典型肝癌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典型催开百花香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