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阿斯综合征的早期识别和抢救护理

2019-01-07 14:39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8期
关键词:室颤肌酸激酶阿斯

许 严

(沈阳急救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6)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冠状动脉血液供应急剧减少,导致的心肌持久、严重缺氧缺血[1]。在急性心肌梗死的24 h内,容易发生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阿斯综合征是突然发作、致命性的心律失常,会造成心排血量急剧性减少,会引起脑缺氧、抽搐、意识丧失、晕厥等,是造成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2]。在临床工作中及时发现恶性心律失常的先兆,实施急救,是挽救患者生命呃关键。为了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阿斯综合征的早期识别和抢救护理效果,笔者特作此次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急诊科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阿斯综合征的患者,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34~75岁,平均(59.68±2.06)岁。10例前下壁心肌梗死,11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2例下壁心肌梗死,4例下壁合并后壁心肌梗死,3例高侧壁心肌梗死。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经伦理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3]:①心肌缺血症状: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乏力、胸闷、心悸等;②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③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患者若符合两项及以上即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2)阿斯综合征:①患者短暂性意识丧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大小便失禁、抽搐、晕厥、心音消失等;②阿斯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排除标准:严重肝肾障碍的患者;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癫痫的患者;血管抑制性昏迷的患者;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

1.3 方法

1.3.1 识别:①合理安置患者:急诊护士应具备熟练、快速识别心肌梗死的能力。接诊患者后迅速询问病史资料、进行体格检查,对于疑似心肌梗死的患者立即平车送往抢救室,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做好抢救准备。②根据心监识别恶性心律失常的先兆:对于前壁心肌梗死、侧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应该警惕发生快速心率失常,对于室颤、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应立即使用电复律。对于后壁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应警惕发生缓慢型心律失常。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Q-T间期、P-R间期、ST段变化等。护士应警惕II度和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早二联律、室速等。③及时识别阿斯综合征的发作先兆:阿斯发作的表现为短暂性意识丧失、抽搐、昏厥、心音消失等,心电监护多显示为室速、室颤。

1.3.2 护理:①用药护理:快速建立2条静脉通路,一条输注利多卡因、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一条通道输注常规药物。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严密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②电除颤、电复律护理: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若用药效果不佳的应采取同步直流电复律,双向波100~200 J。一旦患者出现室扑、室颤,立即采取非同步电除颤,双向波150~200 J。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病情。③其他护理:嘱患者绝对卧床,给予高流量吸氧,做好基础护理,加强心理护理,安抚患者的情绪。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之后,转送ICU监护。

1.4 观察指标:测定患者HR(心率)、AST(天冬氨酸转氨酶)、LDH(乳酸盐脱氢酶)、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等指标。HR:60~100次/分;AST:13~35 U/L;LDH:109~245 U/L;CK:18.0~198.0 U/L;CKMB:0~18 U/L[4]。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数据用(±s)表示,作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患者的抢救效果:40 例患者,经抢救成功的有37 例(92.50%),无效死亡的有3例(7.50%)。

2.2 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治疗前患者各项指标差不显著(P>0.05)。治疗后患者的HR、AST、LDH、CK、CKMB等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患者治疗前HR、AST、LDH、CK、CKMB分别为(109.22±5.22)次/min、(140.22±3.57)U/L、(202.11±3.06)U/L、(836.77±30.25)U/L、(336.11±21.50)U/L。患者治疗后HR、AST、LDH、CK、CKMB分别为(76.19±2.11)次/min、(45.33±2.12)U/L、(225.09±2.76)U/L、(220.55±37.50)U/L、(32.10±3.77)U/L。

3 讨 论

心肌梗死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预后差,病死率高。要求急诊护士掌握急救技术、具有敏锐的观察,准确、快速的识别阿斯综合征的先兆,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心肌梗死急性期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是休克、左心衰、室颤,死亡主要发生在患者发病的6小时内,绝大多数的死亡是由室颤造成的。室颤的关键抢救时间在发病的10 min内,最佳抢救时间在室颤发病的3~5 min,每晚1 min,患者的生存率可减少7%~10%[5]。护士在接诊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后,应迅速询问病史,进行心电监护、心电图检查,监测生命体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送入抢救室,做好抢救准备。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路,遵医嘱用药,保证用药安全。对于经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立即电复律治疗。电复律是外加的高能量电脉冲流经心脏,使心肌细胞快速除极,暂停心脏电活动,由窦房结发出冲动,主导心脏的节律性[6]。对于室扑、室颤的患者立即电除颤治疗。同时应该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保证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舒适,待病情稳定,送往ICU进一步监测。

40例患者,经抢救成功的有37例(92.50%),无效死亡的有3例(7.50%)。表明早期识别和抢救护理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治疗后患者的HR、AST、LDH、CK、CKMB等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阿斯综合征的患者,快速识别病情,及时抢救,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室颤肌酸激酶阿斯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中芯国际与阿斯麦集团签订购买单
氨磺必利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增高1例体会
急性心梗并发室颤的急救与护理
1例重度低钾血症致反复室颤重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室颤抢救成功1例
参展品牌索引
该换时钟了
1例脑梗死合并肌酸激酶升高患者病例分析
该换时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