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基层党校用学术讲政治教学改革

2019-01-07 08:55周宗成
重庆行政 2019年6期
关键词:党校学术学科

周宗成

中共中央印发的《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提出:“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着力提高教师用学术讲政治的水平”。用学术讲政治是新时代党中央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要求,也是党校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如何推动用学术讲政治教学改革落地落实,是各级党校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基层党校用学术讲政治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

(一)基层党校守初心担使命的题中之义

党校是为立党、兴党、强党而创办的。1933年中央在瑞金创办“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中央党校的前身)时,就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以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培养革命骨干、坚定干部理想信念、服务和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为己任,是名副其实的政治机关、红色殿堂、理论高地、干部摇篮。从中央创办党校的初衷来看,党校姓党是党办党校的初心,培养领导骨干是肩负的使命。基层党校守初心、担使命,就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包括教学科研主业主课在内的一切办学活动都必须讲政治。同时,党校又是学校,学校的特质就是要做学问、搞学术研究,要有学术人才、学术地位、学科建设、学术观点。由此可见,党校是融政治与学术为一体。这就决定党校教学不能就政治讲政治,而是要用学术讲政治,要用学术阐释党的理论、重大决策和重大现实问题,不仅让学员“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用理论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引导学员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二)新时代推动基层党校教学提质增效的新举措

从党校的主业主课看,依据“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的基本经验,当前党校理论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基层党校要讲清楚这一新理论的科学性、创新性,讲出学术依据、学术基础、学术支撑,用理论的科学性、学理性、逻辑性引导学员对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对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这就对新时代党校教学工作提出新要求。从党校教育培训的对象看,新时代干部队伍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干部的年龄结构得到优化,学历层次、理论水平普遍提高,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对教学的要求更高。这就需要基层党校教学必须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科学的学术框架、更严谨的学理逻辑把理论和现实问题讲清楚、讲透彻。因此,用学术讲政治教学改革,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

(三)推进基层党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

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第七次教学改革研讨会指出,“用学术讲政治,就是要用学术阐释党的理论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要从专家视角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做理论分析。不仅要讲清中央精神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讲清楚中央精神背后的理论逻辑;不仅要帮助学员既从理论上弄清楚问题的本质,还要学到理论分析的方法。”这既是用学术讲政治的目标,也是应当达到的效果。这就要求基层党校教师既要懂政治、也要懂学术,在懂政治的基础上做好学问,应具备深厚的学术理论基础、学术功底,掌握科学严谨的学术分析框架,具备严密的逻辑分析能力。因此,推进用学术讲政治教学改革对教师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各基层党校应抓住这场全方位变革的机遇,提高政治站位,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教育家的标准来主动谋划师资队伍建设,努力选拔培养一批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在学科领域有影响的知名教师,以此带动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二、基层党校用学术讲政治的主要瓶颈

(一)师资力量薄弱

一是数量质量不足。一些基层党校行政后勤人员与专职教研人员结构不合理,专职教师数量普遍偏少,缺乏在学科领域有影响的知名教师。以万州区委党校为例,48名教职工中专技人员仅20名。其中,专技人员中能上课或做科研的仅13人,含高级职称教师6人,中初级职称教师7人,当中没有区级及以上的学科技术带头人。

二是实践经验不足。基层党校师资队伍中多数教师是从“学校门”到“党校门”,没有实践经验和基层工作经历,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党校课堂常常出现没有当过领导的老师给学员讲“领导科学”,没有基层阅历的老师给学员讲“群众工作方法”,没有出国经历的老师给学员讲“国外经济政治模式”的怪现象。一些教师不能解答学员在现实中遇到的思想、工作困惑和难题。

三是既懂学术又懂政治的教师不多。一些教师原有学历的学术性和政治性都不强,来到党校根据培训任务讲课,经过不断摸索,虽然能够讲清楚一些理论政策是什么,但没有科学严谨的学术分析框架,不能讲清楚后面的学理支撑,游刃有余用学术讲政治的教师占比不高。

(二)学科建设滞后

一是缺乏学科布局规划。一些基层党校没有根据党校的特点及形势发展的需要,将学科布局纳入党校办学目标通盘考虑研究,缺乏重点学科支持计划,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学科体系。一些教师没有凝炼学科研究方向,被称为“万金油”教师,根据培训任务选择课程,有的跨度很大,出现学科不精、专业不专,广度有余、深度不足的现象。

二是学科机构不健全。由于基层党校体量小,专业教师少,许多党校没有按专业学科建立教研机构,或者只建立一个教研机构。即使设立了教研机构,但人员编制严重不足。如重庆市万州区委党校设立了科社党建教研部、经济学教研部、法学教研部、公共管理教研部、区情教研部5个教研部,专职教师仅10人,有的教研部只有1名专业人员,党校传统的优势学科缺乏人才支撑。

三是学科人才匮乏。有的基层党校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也没有选拔出校内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少,没有形成高质量的人才群体、人才梯队;有的基层党校普遍存在专职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单一,年龄偏大,人才青黄不接等问题,教学科研资政能力难以在短时间内提高。

(三)“用学术讲政治”的能力不强

一是政治理论功底不深厚。基层党校一些教师政治理论基础薄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没有学深悟透,缺乏深入研究和积累;学科知识碎片化不系统,不了解理论学术前沿;对一些政治问题的来笼去脉说不清、道不明,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善于从政治立场和政治角度看问题,政治领悟能力、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较差,不懂政治,讲不清政治。

二是用学术阐释政治理论的能力不强。基层党校一些教师缺乏将学术和政治结合起来的能力,习惯于用文件解读文件、用事实解释事实、引用经典著作的个别词句讲课,不能找准学术与政治的接口。一些教师学术框架构建能力不强,不善于构建一个从政治到学术的逻辑体系,从而使政治具有学术的逻辑性和真理性,使政治具有理论的力量和思想的力量。一些教师不善于把现实问题转化为学术问题,对学员从实践中带来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工作疑惑进行有学术依据的针对性回答。

三、推进基层党校用学术讲政治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树牢用学术讲政治的教学理念

一是提高用学术讲政治教学改革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用学术讲政治教学改革是党中央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要求,是基层党校守初心担使命的题中之义,是新时代推动各级党校教学提质增效的新举措,是推进各级党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新时代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的一场全方位变革。

二是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党校教学工作必须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教学中贯彻体现中央新要求。

三是必须用学术讲好政治。要教育引导教师牢固树立用学术讲政治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指导教师按照用学术讲政治要求改进提升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时代性、针对性、有效性。

(二)注重顶层规划设计

一是出台党校推进用学术讲政治教学改革实施意见。《意见》应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具体措施、组织保障等。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师资培训、完善保障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引导教师打牢政治理论基础,提高政治领悟力,夯实学术功底,掌握科学的学术框架,把党的理论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讲清楚讲透彻讲到位。

二是出台学科建设实施方案。《方案》应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学科体系与重点研究方向、主要任务与措施等。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校(院)学科建设水平,以学科建设推动教学、科研、咨政、人才队伍等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三是加强上级党校对下级党校的指导。上级党校应采取举办师资培训班、打造用学术讲政治样板课程、举办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下级党校的指导,应研究出台用学术讲政治教学大纲,出台教学要求、编写教辅教参资料,实打实指导基层党校提升用学术讲政治的水平。

(三)加强“用学术讲政治”师资隊伍建设

一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要根据党校学科建设的需求,加大优秀师资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教学科研资政紧缺的人才,改善教师学科和年龄结构,提高办学竞争力和办学软实力。

二是加大学术人才的培养力度。要通过搭建平台,创新政策,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培养高素质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为学术人才提供更多高层次学术培训、学术研讨、交流的机会,拓宽学术骨干的学术空间和视野,使教学科研骨干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是立足挖掘现有教研人员潜力。为教师走出去调研、送出去培训、派出去锻炼提供条件,使他们在不断学习培训和学术磨练中成长为教学科研骨干。

作  者: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党校副校长

责任编辑:胡 越

猜你喜欢
党校学术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学术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