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铜梁初探

2019-01-07 08:55陈旭辉王音
重庆行政 2019年6期
关键词:加工融合农村

陈旭辉 王音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并要求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当前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重大政策导向,本文主要从铜梁农业横向融合发展的角度来探讨如何促进产业提升,分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点、存在问题等,对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总结,探索提出良好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近年来,通过打造特色产业链、创建农业示范园区、强化农文旅交叉融合、发展农村电商新业态、推进“产学研推”四位一体、探索利益联结机制、创新放权和激励机制等,有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铜梁区是重庆主城区的重要承接地,是全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主战场之一,铜梁区农产品丰富,产业特色明显。2016年、2017年市农委安排中央专项切块资金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结合当地实际,铜梁区以农旅融合模式探索为重点,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成为可能,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增效,建成了市内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同时,铜梁区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探索实践中,不同产业的融合发展问题也逐渐凸显。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

(一)“1+2”融合——精深加工延伸不足

“1+2”的产业融合主要是指以一产农产品为基础,与二产加工业的融合发展。农产品的加工深度决定了原料的利用程度和增值程度,越是精深加工,增值程度就越大。但在该模式中,普遍存在农产品加工实力不强,精深加工水平低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加工企业的技术水平能力有限,不能够实现精深加工;其次,加工企业的资金能力有限,不能购买进行精深加工的设备或技术;再次,加工企业规模不大,不具有进行精深加工的意愿。最后,企业没有延伸进行精深加工的专业人才。如莲藕种植面积达1.5万亩的铜梁荷美蓮藕专业合作社,是重庆市乃至西部地区最大的莲藕种植基地,但该社每年主要销售鲜藕,并没有进行精深加工的能力,进而也无法进行精深加工的延伸。

(二)“2+3”融合——功能拓展意识不足

“2+3”融合主要是指在第二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旅游、工业科普教育、工业参观体验等三产业。目前在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第一,加工业企业本身实力不强,发展加工以外的其他业态几乎不可能;第二,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的动力不足,没有意愿进行产业融合;第三,加工企业业主缺乏产业融合的意识,对自身经营要素的其他功能拓展意识淡薄;第四,不少企业对工业旅游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认为搞工业旅游是不务正业,难成气候,难以获得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第五,企业对工业旅游的信心不足,不愿投入大笔资金进行工业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如某食品有限公司业主更多关注在加工行业内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市场份额、销售更多的产品,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并不打算发展以加工为基础的其他任何业态,对发展“工业旅游”的建议持观望态度。

(三)“1+3”融合——业态同质创新不足

“1+3”融合主要是指以一产为基础,在一产基础上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等乡村旅游,进行农产品功能的拓展和价值挖掘。在“1+3”产业融合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融合形式单一,业态创新不足,功能不够丰富。第二,普遍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延伸三产业功能,但存在一产和三产均优势不明显,并未做强做大;第三,“1+3”产业融合只是进行简单的功能叠加,并未实现一、三产业的深度融合;第四,“1+3”产业融合方式和融合理念单一,只开发了一产的观光和体验功能。如位于该区的爱莲湖湿地公园、重庆新陆有机农场的采摘体验、黄桷门奇彩梦园项目的花卉观赏和果树采摘体验、重庆科赛农业有限公司的垂钓娱乐等旅游观光体验功能的项目,虽然表面看各自经营的产品有所侧重和不同,但很多项目功能相似,带来较严重的同质化竞争。

(四)“1+2+3”融合——项目匮乏数量不足

“1+2+3”融合是指一二三产业在产业链上相互渗透、跨界交叉和融合发展,表现为技术、资源、人才等的相互流动。“1+2+3”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存在项目极少的情况。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1+2+3”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太长、跨行业太多,存在跨界资源不足、技术缺乏、人才和经验匮乏等问题。第二,由于跨产业链太长和跨行业太多的问题,造成企业没有能力完全驾驭此模式。第三,这种模式对企业人才能力和实力要求非常高,能达到该种要求的企业非常之少。如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1+2+3”(一产包括生猪养殖、水产养殖、蔬菜果树种植,二产包括生鲜猪肉等系列产品加工、腊梅花和腊梅果精油提取,三产包括农业观光旅游、青少年教育、餐饮和住宿等)产业融合项目运作不错的情况下,依然存在品牌知名度不高、产业融合发展技术缺乏、融合发展人才不够等困境,特别是扩大生产还需新建或改扩建现有项目,可争取的支持渠道有限,融合效益提升难度大。

(五)“3+1”、“2+1”融合——点少面窄拓展不足

“3+1”和“2+1”融合模式是指以三产和二产为基础,再向一产逆向延伸的融合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不再以一产为支撑,而是以三产和二产为支撑,一产的融合只是企业的尝试或者副业。首先,以三产为基础,延伸到一产的项目本身不多,且存在逆向融合价值节点少,可融合面窄等融合困难,以及融合价值低、融合效益发挥困难等问题。其次,以二产为基础延伸的“2+1”产业融合过程中普遍存在两种模式,一是企业自身由二产向一产延伸,构建农产品生产基地,存在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风险大和投资资金过多等问题;二是“企业+农户”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融合方式,存在的问题是融合过程中的利益联结机制缺乏,仅仅是简单的交易关系,并未实现资本、技术、人力等要素的跨界配置,也没有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餐饮、休闲、其他服务业等产业联动。如位于该区的铜梁龙景区,立项之初是旅游项目,随着项目建设逐步暴露出自身发展定位不清、不具效益、不具优势的问题,项目负责人为了实现盈利,通过多元业态吸引人气,进而引入一产元素,栽种了果树,让游客进行采摘体验,但由于项目建设之初没有严谨的产业发展规划从而导致产业上马快而融合见效慢。

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策

(一)拓展融合业态深度

“三产融合”的本质是改变由于专业化和细化分工所带来的价值在产业链不同环节不均衡分布的现状。为此,在产业融合过程中,通过不断加深利益联结程度,扭转农产品低价流出,二三产业效益与一产无关的局面,以土地入股、利润分红、服务联动(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信用担保、物资垫付、技术培训等服务,农户为企业提供有机、绿色、优质农产品等产品供应)等方式促进业态融合深度的不断拓展。

(二)增加融合价值厚度

“三产融合”的目的是实现价值共创和共赢发展。在产业融合过程中,不仅要扩大原来的价值获利点,还要不断挖掘新的价值获利点,为三次产业带来更多的价值收益。主要有两种增加价值厚度的方式:第一,通过对一、二、三产业各环节之间进行融合,形成新的价值赢利点;第二,在原有的获利点上引入新的元素或进行深度挖掘,增加价值收益。通过产业间的高度融合,在产业边界和交叉处催生出更多的新业态和新的价值赢利点。

(三)延伸融合产业维度

拓宽“三产融合”产业维度是指,以产业渗透、交叉融合和产业重组为手段,实现一、二、三产更大范围的面上融合。根据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面上融合方式:第一,以一产为主导优势产业,实现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主要有“1→2→3”(接二连三)、“1+2→3”(加二连三)、“1→3”(跨二连三)、“1+3→2”(加三连二)等融合发展方式;第二,以二产为主导产业,实现的与一、三产业的融合,主要有“1←2→3”(双向延伸)、“1←2”(后向延伸)、“2→3”(前向延伸)等融合发展方式;第三,以第三产业为优势产业,实现三产的二次融合发展,主要有“3→1”(主要指从原来的三产转向一产为主导,实现二次融合和价值创造)、“3→1→2”(接一连二)、以及“3+(1+2或1或2)”(即第三产业为一产提供农业生产性服务、为二产提供经营管理和咨询策划等服务)等方式实现“三产”的二次融合发展,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拓宽农村产业融合维度。

(四)扩大融合投资尺度

企业业主作为“三产融合”的主体,是“三产融合”得以实现的主力军。为此,扩大企业业主在“三产融合”过程中的投资尺度成为影响“三产融合”顺利实现的关键。通过调研发现,企业业主投资的实力、投资信心、投资意愿和投资范围均会对“三产融合”投资尺度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后期需要采取“1+n+x”的发展方式,“1”指最强的龙头企业,“n”指其他周边企业,“x”指周边农户。通過优质资源配置给最好的项目,把最好的项目配置给最强的企业,通过资本、资源、资质的强强联姻,实现由“1”带动“n”、由“n”带动“x”的共同发展,做大做强“三产融合”,最终实现农村三次产业融合业主整体投资范围和投资额度的增加,进而扩大融合尺度。

(五)增强融合支撑力度

政策是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力支撑,政策支撑的力度从范围和效度两方面进行衡量。从政策支撑范围和政策的健全完善程度看,包含政府相关配套政策和金融机构相关政策;从政策制定和落实情况与企业业主需求的匹配程度看,政策必须同时具备完善健全和业主所需两个特征,才能说明该产业政策的支撑是有力度且可行的。因此,后期政策制定遵循这两个原则才能有效增强农村三次产业融合支撑力度。

(六)提升融合主体热度

由于一产业发展占有资金数量大、自然生长周期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大、回报周期长、企业申贷困难、政策配套不健全等客观问题,严重影响了已有业主的投资信心和力度,以及圈外主体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关注度和投资热度。但要实现“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吸引更多的主体参与其中,参与的主体越多,随之带来的资本、技术、资源、人才、经营管理经验就越多,越有利于“三产融合”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长效性。实现路径可以通过政府政策引导,提升社会关注度;可以树立一批成功典型,加强宣传推介,发挥示范作用;可以分享一批失败典型案例,加强圈外主体对“三产融合”的认知,纠正对“三产融合”错误的认识,改变圈外主体退避三舍的想法;可以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创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投资环境,公开和加强政府以及金融机构相关政策的宣传,让圈内业主和圈外主体清楚了解相关政策,增强其投资信心和关注热度。

基金项目: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2018年度校(院)级一般课题(项目编号:CQDX2018BZD-077)。

参考文献:

[1]刘绍文.关于重庆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重庆行政,2019(03).

[2]程莉.重庆农村产业融合的实践进展、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J].贵州商学院学报,2019(02).

[3]罗琴.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思考—以重庆市木根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09).

[4]王恒.西南山地乡村产业重构的实证研究—以重庆黄水镇为例[D].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05).

[5]程莉,胡典成.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效应研究:以重庆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03).

作者单位:陈旭辉,中共重庆市铜梁区委党校

王 音,中共江西省抚州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粟 超

猜你喜欢
加工融合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