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小额信贷的重庆实践与深入推进对策研究

2019-01-07 08:55耿小烬
重庆行政 2019年6期
关键词:小额信贷贫困户

耿小烬

扶贫小额信贷是金融精准扶贫的重要工具,兼具福利主义与制度主义要求,是引导从“输血式”脱贫向“造血式”脱贫转变的重要手段,对助推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扶贫小额信贷在重庆进行了大规模集中推广,目前的实践效果如何,存在哪些困难与阻碍,如何应对,是扶贫信贷工作深入推进并发挥扶贫小额贷款对贫困户真正帮扶作用的关键。本文通过对重庆扶贫小额信贷进行实践调查,以回答上述问题,并对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出建议。

一、重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推进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一)有助于脱贫攻坚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体布局中,西部地区是扶贫难点,重庆尽管是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但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条件和发展起步较晚等原因,脱贫攻坚任务仍然繁重。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常住人口超过3000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4.1%,但仍有1100万人生活在农村,有近500万外出人口,农村贫困居民占全部居民人口80%以上,实现这部分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更好地利用金融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提升财政资金利用效率,是促进重庆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措施之一。

扶贫小额信贷是金融精准扶贫的重要工具,对于帮助贫困群众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2016年,人民银行正式设立扶贫再贷款,对贫困地区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小额信贷提供支持,有效促进了扶贫小额信贷的开展,助推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实现稳定脱贫和内生脱贫。扶贫小额信贷是金融支持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并得到人民银行扶贫再貸款政策的大力支持,是国家支持脱贫攻坚的重要金融措施,应用好国家优惠政策,大力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有助于重庆推脱贫攻坚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有助于引导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建立

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特别关注,2019年4月15日到17日不辞辛劳到重庆考察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落实情况,强调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总的来看,“两不愁”基本解决,“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要拿出过硬举措和办法,确保如期完成任务。并强调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扶贫小额信贷兼具福利主义与制度主义的要求,在引导脱贫方式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化,促进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有助于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不能仅仅停留在贫困人口的基本保障层面,而是要为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实现贫困群众从外生依赖到内生可持续发展是这一科学部署的基本要求,发挥金融机制作用则是有效措施之一。一是金融资源丰富,自上世纪90年代推动财政金融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现代金融体系逐渐成熟完善,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因此,相对于财政资金的束缚,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上资金量充足,能够为农村、农户、贫困群众发展生产提供重要的支持。二是金融具有高效的资源配置功能,能够筛选出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发展能力较好的农户或贫困户,以支持其发展壮大,同时也避免了对没有发展潜力项目投资可能造成的资金浪费,以及财政传统撒胡椒面式的资金利用效率低下,对有潜力项目支持不足的问题。三是由于金融对投资项目要求较高,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间接加大了乡镇干部的工作压力,有助于促进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的形成,促进具有带动能力的农村产业发展。银行体系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扶贫小额信贷是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扶贫工具,是发挥金融机制作用的基础,对于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作用。

二、重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开展情况

(一)重庆扶贫小额信贷实践成果

重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重庆自2016年开始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截至2018年12月,全市33个有扶贫任务的区县全面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53.7亿元,支持12.2万户次贫困户,贫困户获贷率达到25.67%。为使更多的贫困户享受到此项政策,重庆提出将进一步深化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力争2019年实现贫困户获贷率达50%。

通过对获贷贫困户的走访了解到,扶贫小额信贷较好地解决了贫困户发展资金需求,并对周围群众发展生产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取得了积极的政策效果。例如,某贫困户经营菜油压榨小作坊,通过扶贫小额信贷保证了原材料(菜籽)收购资金来源。他表示由于生活条件变好,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油菜压榨生意红火,扶贫小额信贷不仅满足了自己资金需求,还能够免利息费用,对扶贫小额信贷政策非常满意。贫困户刘某,通过扶贫小额贷款发展生猪养殖,年销售收入5万左右,表示对此项政策非常满意,并带动附近村民有了贷款发展生产的意愿,提升了当地农户的金融意识,产生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二)重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深入推进面临的问题

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开展起步较晚,通过近几年大规模推广,取得了显著成绩,更多的贫困户享受到此项优惠政策,但是在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深入推进过程中,一些限制政策作用发挥的问题逐渐显现。

1.贫困户发展意识不强,贷款积极性不高

在实践调查中,一是由于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在家人口多为老年人,发展意识不强,对贷款需求不大。某镇人口总数为1.3万人左右,在家人口仅4000人左右,约占全镇人口30%,并且在家人口皆为老人,发展意识和能力都不足,因此资金需求不大。二是贫困户通常缺乏发展规模生产的能力,大多是小生产,小经营,对贷款需求不大。在此情况之下,进一步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何留住农村劳动力,增强其发展意识,是重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深入推进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2.促进乡村旅游产业高效率发展

乡村新业态,包括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等,发展乡村新业态除了要考虑高质量发展,提升接待能力之外,还要重点考虑天时、地理、人文等因素的影响,以打造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天时是指旅游产品的最佳观赏时期要与旅游消费旺季相一致。我国旅游旺季主要集中在2月、5月、7~8月、10月这几个月份,这几个月是我国重要节假日所在月份,因此人们具有长途旅游的可能,旅游产品打造应以这几个月份为重点,保证获得可观的旅游消费收入。然而,重庆在7、8月非常炎热,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但在重庆的高山地区,例如石柱、武隆等地方,由于海拔较高,温度适宜,具有较好的气候优势,适合游客出游,实际上这些地方的旅游也确实在这个时间段非常红火,据此,重庆在吸引七八月份的游客方面应加强高山旅游的打造。又比如,在5月则应重点打造花期较晚的景点,例如金佛山杜鹃花就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因为其他地方观赏时间已过,这就为金佛山吸引游客提供了良好機遇,以此类推,可以在2月份、10月份打造符合时节的特色景观,这就是注重天时因素对重庆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地利是指地理距离的远近。乡村旅游通常是在距离城市300千米的大空间范围内发生,但居民主要的游憩距离集聚在距离城市100千米内的空间范围。由于在距离城市20千米范围内游客体验不到因旅游出行带来的愉悦,即游客乡村旅游出游阈值为距离城市20千米,因而目前距离城市20~100千米之内的空间范围是乡村旅游的频繁发生地带。据此,乡村旅游业受到一定地理距离的影响,在乡村旅游景观打造过程中应主要在距离城市20~100千米的空间范围内打造,其他地区例如城市和更远的地区则应开发其他旅游主题,以适应不同旅游目的人群,从而达到有效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目的。

人和主要是指人文精神。例如欧洲某些地区主要开发滑雪类旅游项目,其特别强调体育精神的宣扬,在接待场所布置了各式各样关于体育精神的宣传画,体现当地人们对体育精神的追求,吸引游客来体验这样一种文化追求。以此对旅游的意义进行探索,开发出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打造体现当地人文精神的旅游产品,形成自身的旅游特色,才能持续不断地吸引游客,才能在全国轰轰烈烈的旅游开发中提高竞争力,达到旅游产业实现自身良好发展并带动乡镇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目标。

3.促进经济作物种植产业稳定化发展

经济作物生产本身具有较高的收益,从而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带动能力,可以带动当地农民发展生产。在大规模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时要注重对市场的调查,加大指数保险产品的应用,避免过高的收益预期,防止在高收益越来越难以保证的情况下,贫困户或农民群众丧失对政府决策的信任。

4.促进乡村其他产业特色化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与文化环境多样,各个村庄之间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征而显示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因而,要制定差异化的产业发展战略,深入挖掘乡村资源,只有尊重地方智慧,才能真正实现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因此,注重发挥当地人力资源的作用,通过建立与当地的沟通联系,引资引智,挖掘当地特色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是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结论与建议

重庆近两年集中开展了大规模的扶贫小额信贷发放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根据实践调查,扶贫小额信贷确实发挥了对贫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帮扶作用,获得贫困群众的认可和较高的满意度,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但是对于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瓶颈问题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予以应对,如正确认识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建立长期性工作推进计划,以更好地适应贫困户能力意识提升的时间周期,给予帮扶人员调整帮扶措施的时间空间,缓解基层工作人员压力,增强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有效发挥驻村干部帮扶作用,帮助贫困户实现真正发展;完善考核机制,强化结果导向,缓解地方政府工作压力、增强地方政府工作的耐心、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对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后在农民群众中推广等;构建农村产业发展环境的具体对策措施,为贫困户发展提供产业环境,为扶贫小额信贷作用发挥创造条件等。

参考文献:

[1]陈钦,林弼渠.农业供给侧改革视野下金融扶贫的效果及路径研究—基于重庆区县数据[J].林业经济,2018(6).

[2]尘永魁.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实践与路径选择[J].金融发展研究,2017(08).

[3]孟凡训,李宪.对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绩效的实证分析[J].区域金融研究,2018(03).

[4]朱文胜.扶贫小额信贷创新发展研究—基于黄冈大别山扶贫开发重点县案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8(03).

[5]肖建飞,阿依吐兰.扶贫小额信贷如何能够有效抗击贫困—基于新疆K村扶贫小额信贷项目实施情况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18(04).

[6]星炎.改革开放40年中国金融扶贫工具的演化[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

[7]卢小丽.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热点-近20年文献回顾[J].资源科学,2014(01).

[8]贺雪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问题[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9]郑风田,杨慧莲.村庄异质性与差异化乡村振兴需求[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板),2019(01).

[10]黄璜,杨贵庆,菲利普·米赛尔维茨,汉内斯·朗古特.“后乡村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当代德国乡村规划探索及对中国的启示[J].城市规划,2017(11).

作  者: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讲师

责任编辑:粟 超

猜你喜欢
小额信贷贫困户
微信上小额借款 请务必通话确认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基于高速公路ETC卡的小额支付平台应用
赣通卡小额支付平台设计方案
警惕小额会费传销骗局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