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沈阳市校园武术套路运动技术系统观视角下的分解教学法

2019-01-10 03:42朱正财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沈阳市套路子系统

朱正财

(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辽宁沈阳 110100)

运动技术是研究人体在闭链或者开链的情况下完成单个动作或者组合时,各个人体运动环节功能性运动的专门体系。本文对已有的武术专项技术的课堂资料为参考依据,通过武术套路专项运动技术系统分解原有动作,再进行分解教学。其研究目的是通过运动生物力的传导,将人体形成一个整体的动力链,以便在武术套路专项运动动作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1. 文献综述

1.1 运动技术系统的相关研究

1.1.1 运动技术系统的概论和判定

系统论创始人L.V.贝塔朗菲对系统下的定义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元素的综合体”。贝塔朗菲认为运动技术系统不是单一存在的个体,是由人体生理和生化机制作为子系统,再由多个子系统有机的结合成一个单独的复合体。同时由于其独特的系统作用,运动技术还与实施者的技术能力、所使用的器械和实际操作时周围环境有直接的影响。

1.1.2 运动技术系统下的武术套路专项技术

根据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武术教程》中规定,武术套路技术系统由手型、步法和跳跃作为子系统组成。例如长拳套路中,在中武协审核出版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中,规定长拳自选套路中至少有拳、掌、勾三种手型,三种拳法,两种掌法,一种进攻性肘法,弓步、马步、仆步、虚布、歇布五种步型,直摆、屈伸、扫转三种腿法,一种持久性平衡。例如“歇步”在分解教学中应该分为三步进行:并步预备、上步插脚和下蹲冲拳。

1.2 分解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1.2.1 分解教学法的概论

当今沈阳市校园教师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要求,以太极拳和长拳作为武术套路教学课程,其中大部分为了教学课程需要,采用教学时间更短的整体教学法。分解教学法作为体育教学中和整体教学法同时存在和重要的教学方法,并且相对于整体教学法,在教授难度动作和复杂的组合时会更好的效果。不同于整齐教学法中的单一性,分解教学法更加重视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互动性。

1.2.2 分解教学法的划分

通过现有可查阅的文献资料和作者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研究,分析得出动作技术的分解教学法分为:分部教学法,分段分解法和分化分解法三种教学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技术动作的难易程度、学生的技术特点还有课间人数的安排,对动作技术作局部分解的分解教学法,称为分部分解法。其特征是:通过科学的技术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将该动作技术从宏观的视角分解成各个独立的子系统。分部分解法可表示A→A(a b c...),即:动作技术A,被分解为a b c...,然后再根据各个子系统的重要性和技术动作要求进行组合排列,以A→(a b c)为例,a→ab→abc→A先对部分a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直接进行ab的组合教学,进一步进行abc的组合教学。其中子系统a是主干系统A中的教学重点,将其作为整个系统中的“龙头”,有助于对主干系统A的教学。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技术动作的整体性、主干动作的节奏性和武术套路演练时存在的重点变化规律,将动作技术作阶段分解的分解教学方法称为分段分解法。分段分解法可表示为:A→a1 a2 a3...,即动作技术A被分解a1 a2 a3...各阶段,其中子系统a1与子系统a2之间、子系统a2与子系统a3之间对于主干系统A相互之间由必要的联系。以A→a1 a2 a3为例,a1→a1a2→a1a2a3→A这种教学程序的特点是:教学内容循序渐进,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课间的学习速度。

在体育教学中,原有规定动作技术由于难度的设点和练习者自身的技术特点,存在无法掌握规定的动作的情况。为了完成学校的教学要求,需要对动作技术进行技术降低,从而降低教学难度的分解教学法,称为分化分解法,这种分化分解法一般适用于幼儿和初学者。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表1 访谈专家情况表 (n=6)

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武术套路的教学中要求,九年义务教学和非义务制教学的都需要进行学校教学课程,所以本文分别以沈阳市市区的四所小学、四所中学和四所大学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各学校武术套路课程的教学情况,对运动技术系统观视角下的武术套路分解教学法进行可行性研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表2 12所学校教师访谈情况(n=44)

在知网中查阅和下载“运动技术系统”;“分解教学法”;“完整教学法”和“武术套路分解教学法”等有关论文,在沈阳体育学院图书馆借阅部分相关书籍。

2.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与6位沈阳体育学院武术与舞蹈学院民族传统教研室和武术套路教研室的老师们,进行访谈的方式来收集调查资料,如表1。

再通过与6位专家的访谈,针对沈阳市12所调查学校在武术套路的教学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所需要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的形式是分解教学法还是完整教学法”,再以访谈的形式询问沈阳市12所学校的教师,最后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如表2。

2.2.3 数据统计法

由于数据量较少,将测量实验中获得的数据通过Spss17.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检测卡方值P ≤ 0.05为显著性水平,再利用word绘制图表,如表3。

表3 12所沈阳市学校武术套路课堂教学方法的SPSS的卡方检验(n=44)

由表3显示,通过SPSS的卡方检验得出卡方值X2为0.037,显著性大于0.05,得出所调查的12所沈阳市学校采用教学方法都差异性显著。

3. 结果与分析

3.1 运动技术系统观视角下武术套路分解教学法的合理性

在教学过程中,运动技术的学习过程和教学的方式密切联系,由于动作技术的整一性和节奏性,在实际课间教学中不能存在动作技术上的脱节。但根据现有的调查发现,在部分学校进行的分解教学中出现了学生的运动智力欠缺和肢体不协调的情况发生,导致教学课程任务无法完成。而武术套路由于动作多、难度大的特点,在分解教学时机既要重视动作技术的分解,也要把握好动作技术的整体性。比如初级棍术中的“舞花棍”,原本技术动作是由双手以先后的顺序进行轮转,但是由于技术特点的复杂性,无法直接进行技术学习,必须进行分解教学。首先用单侧的惯用手进行绕环的分化分段练习,等逐渐掌握这种简化动作后就再做分部的细化练习,先用惯用手握住棍的中下端,在惯用手的同侧开始绕环,再交换到另一侧进行同样的绕环,其间技术动作的要求是“舞棍成圆”。

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如果忽视技术动作下的分解教学的规律性、没有结合技术动作的运动生物学的科学性,轻则会破坏技术动作的技击要求,重则导致学生由于单个子系统而导致主干系统的技术动作无法完成,尤其在武术套路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分解教学的子系统对总干系统的影响。如三段单练套路第一小节的第八个动作“翻身提膝推掌”。首先对运动技术的分析认为此动作适合分部分解法进行教学。此动作的前一个动作是“右弓步抄拳”,“翻身提膝推掌”在教学时需要分为上肢和下肢两个运动技术教学过程,同时由于存在180°的原地转体动作,必须先学习下肢的运动技术动作。左脚上步插于右脚的后面,双脚原地不动,身体逆时针转180°,然后右脚向身体右侧迈出半步,左脚顺势抬至腰间,膝盖方面对准身体左边。上肢动作是左手交叉于右手上方,同时顺时针向内交叉,在体侧划圆随下肢逆时针转身动,当左脚提膝时,左手为掌推直于身体左侧,右手为拳放于腰间。类似于“翻身提膝推掌”的难度动作如果不采用分部分解法教学,会提高教学难度,甚至出现教学失误。

3.2 运动技术系统观视角下武术套路分解教学法的改进

在进行分解教学法时根据教学的特点,需要采用分解后再进行完整教学的教学方式。如在“简化24势太极拳”中第21个动作“转身搬拦捶”,此动作通过运动技术特点可分解为三步教学:“左脚原地不动,右脚顺时针转身140°,再迈出半步.右手由胸前向前翻转搬出——搬;左脚向前迈半步成左虚步,左手经左侧拦于右胸前——拦;左腿向前成左弓步,同时右手向前立拳冲出——锤”的分解教学法,在分解教学后可以直接以“搬”;“拦”;“捶”进行整体的教学,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的运动技术。

4. 小结

为了在沈阳市校园内更好的完善运动技术系统下的武术套路分解教学,在沈阳市校园内弘扬民族传统体育和提高学生的体质。需要根据现有的硬件条件和教学中存在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再依照人体功能性训练中动力链的整体性原则,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技术成绩和优化沈阳市校园武术套路的教学过程。

猜你喜欢
沈阳市套路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爱是逐梦的翅膀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动车段(所)控制集中仿真测试平台中TDCS/CTC仿真子系统的研究
眼下有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