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学生课程价值取向的调查及研究

2019-01-10 03:42赵志鹏张卫斌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认同度价值技能

赵志鹏,张卫斌

(江苏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

1. 前言

长久以来,我国的学校体育有着诸多问题,比如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不高,但对体育却很热情高涨;体育课程的安排越来越多,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却日渐下降。这些问题的根源何在,与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否有所关联?怎样的体育课程价值取向才有利于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进行深入的探讨与思考。

美国现代体育课程专家Jewett(1995)所提出的五个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分别是学科精熟取向(Disciplinary Mastery,简称DM),自我实现取向(Self Actualization,简称SA)学习历程取向(Learning Process,简称LP),,社会责任取向(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SR),生态整合取向(Ecological Integration,简称EI)。本文通过对美国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理论进行整理汇总,对不同体育专业学生进行调查,以期对我国学校体育和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生的体育课程价值取向为研究对象,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共3个专业、157名同学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学术网站查找相关文献,在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书中查找与研究相关资料,对查找到的文献进行整理,从而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自行设计了学生问卷,问卷内容分为10组,共50个题项,每组问题包括五个价值取向,每组选项中区分为“最重要的”“次重要的”“重要的”“不重要的”“最不重要的”,作为“1-5”计分。采用即发即收的方式,保证了较高的回收率。

2.2.3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数据通过Excel 2010储存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9.0软件完成数理统计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来自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4级,共有3个专业157名同学参与本次调查。

表1 各专业男女人数

3.1 社会责任取向的认同度最高

社会责任取向强调应当顺应社会的发展,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的人。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培养人际交往和沟通的社会技能。

从调查得分上可以看出,社会责任取向的平均得分最高(3.05分),说明参与调查的大部分同学能认识到社会责任取向的重要性。但三个专业的学生对社会责任取向的认同度存在差异,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对社会责任取向的认同度最高,同时在五项体育课程价值取向中得分最高(3.11分),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评分为3.02分,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评分仅为2.89分,低于总平均分3.05分。

表2 不同专业学生课程价值取向的比较

3.2 学科精熟取向的认同度相对较高

学科精熟取向强调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并保持一定的水准,给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知识、技术、技能和方法,注重运动技能与知识的传承。在传统的体育课程设计中,学科精熟是主要价值取向,在各种价值取向中处于优先支配地位。这种价值取向在体育课教学中最为常见,先由教师示范讲解,其次学生模仿练习,最后“技评”“达标”。

调查发现,在对学科精熟取向的选择上,不同专业的学生会有不一样的看法,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学科精熟取向的重要性评分最高,平均分3.11分(五种取向最高分),运动训练的学生评分为3.02分,而民族传统体育的同学评分仅为2.86分(五种取向最低分),低于总平均分3.04分。

3.3 自我实现取向的认同度相对中等

自我实现取向重现自我潜能的发展,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挑战困难及自我超越的勇气。

三个专业的学生在自我实现取向的认同度相对中等,总平均分为3.00分,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给出了3.10分的高分,其次是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3.05分,最低的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仅为2.93分。

3.4 学习历程取向的认同度相对较低

学习历程取向强调,在已经学习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之上,学会“举一反三”。不只是在体育方面,更提高学生在其他学科的独立学习能力。

从三个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历程取向的得分看出,对其认同度较低,总平均分为2.93,体育教学专业的学生平均分为2.94,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评分为2.87(为五种取向最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则给出了2.93分。生态整合取向重视个人意义的追求,强调使学生体察并珍爱自然环境,鉴赏人类各种身体活动,自尊同时尊重别人,在个人和集体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3.5 生态整合取向的认同度最低

生态整合取向的总平均分为五种取向中得分最低的,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给出了3.14分(五种取向中最高),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分数为2.95,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分数为2.81分,为五种取向中得分最低。

造成上述情况出现的原因很多,跟各专业学生高考前的身份不无关联,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仅有4名同学在高中阶段是业余运动员,其余67人全部为高考训练队出身,没有长时间系统化的体育专业训练,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最低为国家二级运动员,都经过专业系统化的训练,且获得一定成绩,而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为跆拳道、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专业,团体性更强,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为武术、散打专业,多为单人项目。因此,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相比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会更注重在社会责任感方面的表现。

这与三个专业在本科阶段所学的课程有关,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就业方向主要为中小学教师,,需要“多能一专”,各种体育运动与教育学相关课程都要一定程度的掌握,对学科精熟取向的认同在情理之中;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多为业余运动员,需要保持在自己专项运动上的技能水平,需要“一专多能”,即在保持高水平专项技能的同时,掌握其他运动技能;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所学课程多与自己运动专项有关,所以在课程价值取向的选择上与其他两个专业的学生存在一定差异。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由于不同专业学生的运动经历和教育经历不同,所以在5种课程价值取向之间也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差异,总体来说,对社会责任取向和学科精熟取向的认同度较高;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价值取向也各有选择,侧重点各有不同

4.2 建议

4.2.1 丰富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育实践经验。除了在校内学习体育教育相关课程外,还应适当延长体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时间,让学生们在理论和实践水平上得到提高。

4.2.2 构建课程价值观,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我国体育课程改革日渐深入,应当尽可能的在学生、社会、知识三者之间协调发展,既要让学生体育课程中得到知识和锻炼,又要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感受到体育的魅力。

猜你喜欢
认同度价值技能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一粒米的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与认同度研究
“给”的价值
大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度调查
画唇技能轻松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