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外阅读滋养学生的精神成长
——我的班级读书实践

2019-01-11 23:43江苏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28期
关键词:读书交流儿童

江苏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 鞠 斌

温儒敏教授说:“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读书的种子。 ”统编版语文教材也在每一册都设置了一个“快乐读书吧”栏目,引导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亲近文字,喜欢阅读呢? 在伴随学生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这样拾级而上。

一、情感启动:让儿童喜欢打开书本

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喜欢阅读的,学生对阅读的情感需要被激发、被点燃。 有了情感,学生才会主动去阅读,积极去思考,才会热爱阅读。

1.打造积极的儿童阅读环境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是让学生爱上阅读的首要条件。 诸多研究显示,教室中的书越多,学生的阅读行为也就越多。 将书籍放在学生够得着的地方,在学生容易接触的范围里,阅读会更容易发生。同时,图书如何陈列和摆放也很重要。有些图书封面很吸引人,就可以单本展示;有些则可以精心设计排列成好玩的形状,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 班级图书角的四周再摆放一些卡通的小座椅,若干坐垫,舒适温馨的环境让学生们愿意亲近书本,喜爱阅读。

2.创设充满激励的阅读氛围

决定学生们课外阅读愉悦与否的,还有学生们的“心境”。 所谓心境,可以说是对事物的一种比较情绪化、感性的态度。 学生们的良好心境是可以用教师真诚的赞美来激发的。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让赞美时刻发生。 课间,那些捧起课外书阅读的学生,做完作业自觉主动读书的学生,在等车时安静读书的学生都是赞美的对象。 赞美更是深化阅读行为的催化剂,“小琦在看《边城》,这是教育部向初中生推荐的读物,他能看懂,所以他的思想会那么深刻! ”“小群作文怎么进步这么快,老师发现,原来他这段时间呀,一下课就在看书,怪不得呢! ” 这些赞语伴随着整个阅读的过程,它源于对学生的了解、发现,并在无声中默默地进行着引导:每个人都可以借助阅读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前行!

3.形成充满乐趣的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学生们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积极探索的一种心理状态。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这种期待,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从“要我读”变成“我想读”“我爱读”。 比如,教师可以在荐读课时给学生们讲述图书中的精彩部分——“所有的狮子都吃饱了,正在太阳底下睡大觉,可忽然之间,砰砰砰……”发生什么了呢? 狮子怎么会开枪了呢?在精彩处、紧要处戛然而止,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当然,除了利用讲故事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影片播放激发学生读原著的兴趣,通过学生对名人的崇拜读人物传记,促使学生充满期待, 兴致盎然地投入到文本的阅读中去。

二、方案优选:用书本滋养儿童精神

我们选择经典, 因为经典才是学生的精神大餐,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优秀的作品,感知文化的魅力,学习书籍里各种人物散发出来的人格特质与道德勇气,并把这些牢牢地刻在心灵深处,融化到血液里。 我们进行主题阅读、推行个性化书单,因为适合的才最有效。

1.经典阅读——多重的精神滋养

经典的阅读,我们分为两个层面。 一种是成人文化视角下的经典, 一种是儿童文化视角下的经典。 朱自强这样说过:“我主张在学生的幼年阶段、童年阶段,主要把儿童文学和儿童文化的经典传递到他们手中。 等学生到了一定的阶段,比如小学高年级或者初中阶段,需要适时地把成人文化中适合他们阅读理解的经典传递给他们。 ”因此,根据学生年龄、性别、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我们这样来规划书目:除了荐读《安徒生童话》《海底两万里》《三国演义》等经典名著外,还推荐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最重要的事》 等绘本故事,《最美的科普·四季时钟系列》等科普故事。 在评判儿童读物是否经典时,我们坚持一个原则,即坚持我们作为教师的专业眼光,毕竟教师对于阅读、对于书籍要比学生更熟悉。 同时,也坚守儿童立场,站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和文学审美的特点上说话,让那些能震撼学生理智与心灵、激发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书籍成为学生的首爱。

2.主题阅读——多项的阅读途径

现行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排以专题组文的方式,强调整合和主题,这样的编排非常有利于进行主题化阅读。 根据教材内容,分为这样几种类型的阅读:一是相同人文主题的阅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为“伙伴”, 读完教材中的三个故事后,可以阅读《小白找朋友》《不是那样的,是这样的》等同题材绘本,让学生们明白大家一起玩,才是最开心的,友谊不能坐享其成,要懂得彼此付出。 二是相同体裁的主题阅读。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编排了一系列寓言故事,教学这个单元后,就可以进行寓言故事的主题阅读。 三是相同作者的阅读。 如学习了《去年的树》这篇童话后,就可以读一读作者新美南吉的其他童话故事。 这样,以课文专题为聚焦点,辐射不同类型的主题阅读,开辟了阅读的多项途径。

3.个性阅读——多元的文化视角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中,学生其实存在着很大的阅读差异,如性别差异、兴趣差异、能力差异等。 差异,使他们有了不同的阅读喜好,女学生爱看情感类的文章, 男学生爱看科技类的故事;在同性别的学生中,有的热衷于探险,有的喜爱读幽默,有的倾情于史书。 面对不同的个性与喜好,要给学生选择的空间,让他们制定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书单。 与此同时,科学阅读、知识阅读、有人文含量的阅读,都应该成为儿童阅读的题中之义,甚至在动漫卡通这些更带有通俗性和娱乐性的作品当中,有有价值的作品存在,也应纳入儿童的阅读体系中。

三、活动助力:使儿童享受阅读之乐

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让读书成为学生每天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需要通过丰富的读书活动来激励、引导和保障。

1.记录——使阅读留下痕迹

为保证学生能有效地阅读,我们尝试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阅读管理和评价。 分为这样几个项目:阅读履痕要求学生把阅读情况进行简单记载——时间、书名、页数或一句话感想,读书笔记则是学生的读后感和摘录, 好书推荐重在图书作者、图书内容的介绍,互动点评则是对同学们发表的读后感进行评论。 不同的项目都有不同的分值,最后储入学生的书香积分卡中,学生可以用来积分兑换不同的奖品。 阅读记录把阅读变成每天的习惯,让阅读能从外在的形式通过行为走向内在需求,从而深化为品质。

2.交流——倾听阅读的声音

除了记载,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交流形式来倾听学生阅读的声音。 交流有这样三种形式:一是在每周的阅读课上进行交流;二在课后进行小型沙龙活动;三是在师生一对一交流中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考级。 在阅读课上交流时,每个学生都要把自己一周的读书情况和读书感想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由同学进行评价。 团队交流则是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轮流在全班交流,以小组综合情况评定最佳小组,对于大家共读的一本书,进行阅读小沙龙活动。 让大家畅所欲言谈体会,谈感想,并评出沙龙明星。

3.活动——让阅读充盈灵动

阅读有时难免有些枯燥,因此我们要研究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活动、什么样的机制来促使他们对读书有着持久的兴趣。 于是,我们除了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讲故事、猜谜语等各种常见的读书活动外,还开展了 “我是小小朗读者”“飞花令”“经典我传唱”等富有时代气息的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同时,我们还进行各种评比奖励,评比小小藏书员、书香少年、书友会荣誉会员等,获得这些奖项的学生会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赠书,甚至可以到教师家里挑书。 教师送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书本,更是师生共同的对书的热爱。

让每个学生喜欢读书,需要激情,需要智慧,需要持久的努力。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们可在书的世界里流连,在书的世界中陶醉,在书的世界中倾听自己成长的拔节声。

猜你喜欢
读书交流儿童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留守儿童
我们一起读书吧
六一儿童
读书为了什么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