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 70 年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健康扶贫的发展与成就

2019-01-13 22:23
保健医苑 2019年8期
关键词:大病医疗卫生公共卫生

迈向全面小康,贫困是绕不过去的障碍;建设健康中国,疾病是挡住路程的顽石。据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统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42.2%,患大病和患长期慢性病的贫困人口疾病负担重。贫困地区的卫生与健康状况,成为健康中国建设最突出的短板。

2016年12月2日,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其中将健康扶贫列为十一大行动之一。健康扶贫是指在普惠基础上,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使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和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以及贫困地区人口的医疗卫生服务得到保障,全面提升贫困人口的健康水平,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产生。因此,低收入人口、残疾人、重大疾病患者、慢性病患者、老年人、流动人口、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是健康扶贫的重点对象。

在健康扶贫工作中,医疗卫生领域的扶贫占据着最重要的一席,根据政策重点不同,将其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萌芽阶段(1949年~1989年):建国以前,由于我国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统治,人民群众的健康得不到保障。人口的死亡率高达25‰左右,婴儿死亡率200‰,人口预期平均寿命只有35岁。1952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上提出了“面向工农兵、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和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新中国卫生工作四大方针。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的扶贫重点在于解决温饱问题,卫生方面着重解决传染病防控问题。

起始阶段(1990年~2000年):1994年,国务院提出转变卫生方面的落后状况、改良医疗卫生条件、防治和减少地方病、防患残疾的要求。1996年,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提出了卫生工作要“坚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进步、为人民健康和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强调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心。2001年5月,国家召开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已基本完成,大多数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得到改造或重新建设,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缓解。这标志着我国医疗扶贫政策正式建立。

发展阶段(2001年~2015年):2002年,国务院明确要求把卫生扶贫纳入扶贫计划,加大对卫生扶贫的投入,成为国家扶贫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2006年,国务院要求以中西部为重点继续推动农村基础卫生设施建设,改建和新建4200个乡镇卫生院,达到规划目标的68%。在此阶段,国家不仅在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较大成就,而且还提出了采取定向免费培养、人才社会保障及职称评定激励等政策,为贫困地区培养实用型医疗卫生人才,并通过对口帮扶、远程医疗、社会救助活动等政策推动医疗扶贫的不断发展。

深化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2015年,国家首次提出“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精准扶贫”的要求,对扶贫开发工作做出战略性创新部署,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2016年6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其重点政策措施包括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切实减轻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对患大病和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分类救治;实行县域内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强贫困地区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同年,发布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随着健康扶贫政策的全面实施,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了贫困群众健康问题的解决,使得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贫困大病和慢性病患者得到有效救治,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贫困地区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工作不断加强。

1. 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不断加快。2012年以来,共安排中央专项投资794亿元支持贫困地区11万个卫生计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条件。

2. 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强。

在贫困地区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西部卫生人才培养等项目,开展医疗卫生人才综合培养试点,努力缓解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人才紧缺等问题。加快实现使贫困地区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2名医师、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掌握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目标。

3. 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工作不断深入。全国1644家三级医院与3945家县级医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其中,832个贫困县的县级医院基本上均有城市三级医院在进行帮扶。帮扶方式为“组团式”帮扶,三级医院向被帮扶医院派驻1名院长或副院长及医务人员进行蹲点帮扶,重点加强近3年县外转出率前10位病种的相关科室建设。

4. 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力度不断加大。2018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55元,12大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全面落实。全面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加大贫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力度。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家庭246万名6~24个月的婴幼儿每天补充1个营养包,为206万名新生儿开展免费疾病筛查,有效改善了农村贫困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

5. 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覆盖了97%以上的农村居民,政府补助达到人均450元,属于农村的低保户、残疾户或者是贫困户的,报销的比例最高可以达到90%。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覆盖了超过10亿的参保居民,报销比例不低于50%。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逐步建立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的衔接机制,农村贫困人口就医“接力”保障机制初步形成。全民医保制度防大病、兜底线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居民看病负担大大减轻。

6. 建立医疗健康扶贫基金。成立了医疗卫生行业专项“健康暖心”扶贫基金,实施“健康暖心”工程,为特殊困难家庭及人群提供大病救助、医疗补助、养老服务救助及实施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免费救治等“一免三助”服务。

猜你喜欢
大病医疗卫生公共卫生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五种疼痛别忍 当心拖成大病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发挥传染病防治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主控作用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铁力医院让百姓“大病不出县”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煮饭时加了点它 就能防治5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