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文本语言,提高语用能力

2019-01-16 10:54黄爱萍
新教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句式词语学会

黄爱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我们要以文本为例,把目光集中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上,把教学重点转移到发展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上,实现由教学生学文本向教学生学语文的转变。

一、借用学练结合,学会运用词句

語文知识、语言材料、表达技能的获得和提升都离不开练习,它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在教学中要将文本学习与课堂练习巧妙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运用词句的能力。

1. 理解词语,学习词语的运用。学习语言,大多是从学习词语开始的。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理解词语的内涵,还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灵活运用。如统编版三年级下册《鹿角和鹿腿》一课,文中有一个词语“抱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词语,教师首先启发学生:“当别人误会你的时候,你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学生思考后,有的回答“不满”,有的回答“埋怨”,还有的回答“怨恨”。接着教师让学生说说对“抱怨”的近义词——“埋怨”的理解。最后再让学生用“抱怨”说一句完整的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理解单个词语的意思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辨析一组近义词中理解运用词语。如“突然”“果然”“居然”这几个词语,学生在练习中经常区分不清,随便乱用。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填写,还可以让学生分别用这几个词语说一句话。这样,学生就能将这些词语掌握得更加牢固。

2. 感受句式,学习句式的表达。学习语言,不仅要掌握词语,还要学会灵活使用句子。如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文中有许多拟人句和比喻句。在教学“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个比喻句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再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秋天的雨写具体的,最后再引导学生想象:秋天的雨还会把什么颜色给谁?这样,学生就会模仿句式进行表达。又如,学习文中的拟人句“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拟人的手法,描写秋天的雨还会做什么。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灵活使用一些特殊句式的表达。如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转换语境让学生练习表达:如果把背景“荷花池”换成“草地上”“沙滩上”“海洋里”,能不能也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在这样的句式训练中,学生就能慢慢学会运用多种句式进行表达。

二、借助言语实践,学会表达语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界定了语文课应该“学什么”和“怎么学”,也就是说,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言语实践学习语言表达。

1. 挖掘空白处,想象说话。现行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给读者留有空白点,给人想象、拓展的空间。如统编版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一课,在描写人类有了火之后,发生这样的变化: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人类自从有了火,还会发生哪些改变?学生发挥想象并经过讨论后,得出了许多答案。这样的教学,教师不仅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还充分挖掘了文本的空白处,让学生通过想象说话进行言语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2. 体会情感处,感悟说话。现行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情感丰富的选文,教师要及时捕捉文本中的动情点,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自由倾诉真实情感,从而引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如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在教学时,笔者先引导学生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悟和体验文本中的内容,并试着说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有的学生说:“我从母亲那龟裂的手指体会到母亲的生活极其艰辛。”有的学生说:“我从‘掏出一词体会到母亲把钱藏得很深,担心钱丢了,说明母亲赚钱很不容易。”有的学生说:“我从这句话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她从不为自己着想,心里只想着儿子,她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和体验情感,不仅培养了学生缜密的思维能力,还让学生从中受到情感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三、借助写作技巧,学会模仿运用

语文学习不仅要懂得灵活运用词句,学会表达语言,还要懂得文章的表达技巧和谋篇布局的方法。

1. 学习表达技巧,学会表达。现行教材中的大多数课文,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法,因此,相对于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教什么”,“怎么教”就显得更重要了。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挖掘课文的阅读价值,让学生模仿、运用文章的表达方法。如统编版三年级下册《小真的长头发》这篇课文,作者运用了“反复”的表达方法,反复地写小真的长头发变化的过程,这是想象故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法。教学时,笔者将这种“反复”的表达方法提炼了出来,让学生模仿表达:小真的长头发还能变成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问题一出,有的学生说:“小真的长头发变成了一条长长的绳子,上体育课时,同学们用它来拔河比赛。”有的学生说:“小真的长头发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树枝,植物顺着它往上爬。”还有的学生说:“小真的长头发变成了滑滑梯,小朋友们可以顺着它从高高的地方滑下来。”在教学中,学生运用新学会的表达手法进行言语表达,提高了语用能力。

2. 学习谋篇布局,学会构段。大多数课文的构段方式都不一样,有的是采用倒叙的方式,有的是采用首尾呼应的方式,有的是采用总分的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课文在谋篇布局方面的教学价值,教会学生在习作中应该怎样谋篇布局。如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写,而且从第二到第五自然段每段都有一个中心句,它们分别是:“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海底的岩石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这种构段的方法,即每一段话都围绕一个中心句来写。比如:“教室里热闹极了。”“我们的校园美丽极了。”“乡村的早晨是寂静的。”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模仿这类课文谋篇布局的方法写一篇习作。这样的教学,学生自然学得更扎实,语用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总之,要让学生掌握一门语言,离不开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教师要立足文本语言,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句式词语学会
容易混淆的词语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一枚词语一门静
特殊句式
学会尊重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