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方入路治疗踝关节后踝骨折效果观察

2019-01-18 02:53吴龙欣
当代临床医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后踝入路踝关节

吴龙欣 姜 力 王 磊

(连云港市赣榆区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100)

踝关节后踝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疾病[1],它与单踝或者双踝骨折相比,治疗较为复杂,且预后较差。目前,临床后踝骨折的手术适应征仍不明确。普遍认为[2]超过后踝关节面20%~25%的移位性骨折需要内固定手术治疗,而小的撕脱骨折是不需要手术治疗。研究发现[3],不同方式入路治疗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笔者根据目前临床治疗的现状,采用不同的入路方式,分析和探究前后方入路治疗踝关节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50例作为此次报告的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后方入路钛质空心螺钉及钢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应用前方入路钛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患者的年龄分布在21~80岁,平均年龄在61.9±1.3岁;患者的体重分布在54~81Kg,平均体重在68.5±1.1Kg;按照骨折因素分为:车祸外伤4例;运动损伤5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骨折因素可知,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笔者选取的50例研究对象均为踝关节外伤后,行X线或CT确诊后踝骨折。其中,AO分型A3型12例,B3型17例,C3型21例。后踝骨折关节面均大于20%~25%,骨折移位对位均大于2mm。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如下(1)多发骨折外伤。(2)器质性损伤。(3)肝肾功能不全。(4)骨折关节面<20%[4]。(5)心肺功能障碍等。

1.4 研究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在患者手术前告知手术相关情况,让患者大致了解手术的经过,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2)术中首先处理外外踝骨折,钢板螺钉固定,对照组采用外踝切口显露后踝,在直视下复位Volkmann骨折块,使用钛质空心螺钉内固定,必要时采用支撑钢板,试验组采用闭合复位,钛质空心拉力螺钉从前向后固定。(3)逐层缝合伤口。

1.5 观察指标 随访1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Baird-Jackson评分。其中Baird-Jackson评分为0~100分,优:80~100分;良:70~80分;可:60~70分。从六个方面(1)踝关节疼痛情况。(2)关节活动度。(3)行走功能。(4)运动功能。(5)x线提示骨折关节对位情况。(6)关节稳定性。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t检验,以P<0.05为界限,作为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标准。

2 结果

2.1 骨折愈合时间 对照组骨折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10.8±0.3月,而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为7.9±0.5月。存在可见差异,P<0.05。见表1

表1 骨折愈合时间(月)

注:与对照组相比,骨折愈合时间(月)P>0.05;后踝骨折手术时间(分钟)P<0.05。

2.2 Baird-Jackson评分 两组患者的Baird-Jackson评分可知,试验组中:优20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6%。对照组中:优21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92%。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Baird-Jackson评分[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后踝骨折是临床踝关节骨折中相对难复位[5],且当骨折关节面大于25%或者骨折对位移位大于2mm时,就必须进行内固定复位治疗。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部分专家指出[6],当胫骨远端关节面大于15%就要进行手术治疗。研究发现,踝关节外踝骨折会导致胫距关节稳定性下降,诱发距骨轻度向后脱位情况。同时,胫骨远端关节面不平,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导致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后方入路治疗能充分的暴露出后踝骨折区域,复位更加的容易。确保了骨折对位对线的精准性。前方入路闭合复位,手术时间短。本文研究数据指出,对照组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存在可见差异,P<0.05。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3.8±0.3月,而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为3.9±0.5月。骨折愈合时间(月)P>0.05。而两组患者的Baird-Jackson评分可知,试验组中:优20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6%。对照组中:优21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92%。无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应用前后方入路治疗有显著疗效,均为有效的入路,但前方入路治疗能缩短手术时间。临床手术过程中需结合骨折患者的实际病情采用适宜的入路方式治疗。

猜你喜欢
后踝入路踝关节
新型特殊构型接骨板固定后踝骨折的初步研究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如何选择后踝骨折的治疗方式
后踝骨折的治疗与研究进展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