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肝内消融术治疗肝癌并发胆结石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2019-01-22 12:40李小花刘刚卓改陈宇冯昭何慧
肝脏 2019年1期
关键词:消融术胆结石消融

李小花 刘刚 卓改 陈宇 冯昭 何慧

晚期肝癌患者常伴发肝性脑病、肝肾功能衰竭等,威胁患者生命[1]。现阶段对肝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但多数患者在发现肿瘤时已不适于外科切除[2]。同时由于外科切除术后患者胆囊血流不足、胆囊排空障碍等原因,合并胆结石肝癌患者术后常会出现病情加重现象,影响患者预后[3]。CT引导下的肝内消融术是近些年新兴肝癌治疗手段,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适用性。本文作者通过研究发现,CT引导肝内消融术在治疗肝癌合并胆结石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术后患者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4肝癌并发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36~59岁,平均年龄(41.59±5.12)岁,原发性肝癌20例,继发性肝癌12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35~56岁,平均年龄(42.01±4.96)岁,原发性肝癌19例,继发性肝癌13例。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病例诊断确诊为肝癌,且并发胆结石;(2)年龄位于35~65岁之间;(3)意识清晰能够配合进行调研;(4)对本次调研过程、方法、原理清楚明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患者;(2)合并器质性障碍如冠心病、高血压等;(3)合并精神疾患者;(4)合并手术麻醉异常者;(5)合并急慢性感染者;(6)原发性凝血功能障碍者;(7)微波消融术禁忌者。

二、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相同的护理措施,术前12 h禁食、6 h禁水,推入手术室后嘱患者平躺5 min,建立静脉通路,行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切除术,在术前充分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切口,而后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游离肝周围的韧带,充分切除病变部位,缝合断面,以大网膜覆盖,留置引流管,术后常规抗菌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CT引导下的肝内消融术。具体方式如下:选择南京亿高微波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ECO-100AI8型一次性消融针实施手术,患者取平卧位,常规麻醉,使用美国CE公司生产的Discovery HD750 RT型CT扫描仪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监测,选择最佳进针点,计算角度与深度,避开重要脏器及血管丰富地区,将射频消融系统功率设置为50~58 W,根据瘤体的大小调整消融时间,对>2 cm的瘤体进行多次多点消融,2 cm以下的则可直接一次消融,术后常规抗菌治疗。

三、观察指标及评测标准

①治疗有效率:对两组术后12个月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临床效果按照Recist1.1版标准进行区分,具体分为如下几种,临床完全缓解: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病灶长径总和缩小≥30%;疾病稳定:病灶长径总和缩小<30或增大<20%;疾病进展:肿瘤体积增大≥20%或出现转移病灶,治疗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②手术指标:对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诸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并做对比分析。③血清因子水平: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使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后,留取上层清液,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两组患者AFP及CEA水平进行测量对比。④并发症发生率: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如感染、气胸、消化道出血、黄疸加重等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比。

四、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治疗有效率

经随访评估,实验组患者术后出现完全缓解者 1例(3.13%),部分缓解者7例(21.88%),疾病稳定者15例(46.88%),疾病进展者9例(28.13%),治疗有效率为25.00%(8/32);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完全缓解者 1例(3.13%),部分缓解者3例(9.38%),疾病稳定者22例(68.75%),疾病进展者6例(18.75%),治疗有效率为12.50%(4/32);实验组患者术后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手术指标

经评估对比,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三、治疗前后血清因子水平对比

经评估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AFP及CEA水平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FP及CEA水平均出现下降,对比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因子水平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四、并发症发生率

经评估对比,实验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者 2例(6.25%),气胸者1例(3.13%),黄疸加重者1例(3.13%),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50%(4/32);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者 3例(9.38%),气胸者1例(3.13%),消化道出血者1例(3.13%),黄疸加重者6例(15.63%),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1.25%(10/32);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肝癌外科手术治疗肝癌虽然术后复发率低、治疗效果好,但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长、易感染。而合并胆结石患者术后会出现症状加重、疼痛加剧现象,影响术后恢复;另一方面肝癌术前的禁食状态会影响胆囊排空,会使胆盐浓度升高,增加胆囊炎发生几率,最后术中的牵拉、损伤等也会加重胆结石症状,因而对合并胆囊炎肝癌患者的治疗手段,应慎重选择[4]。

CT引导下肝内消融术通过聚焦热能来对局部组织进行破坏,使其出现凝固型坏死,或称其为消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该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用范围较广。贺长斌等[5]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射频消融治疗的肝癌患者肿瘤坏死程度显著高于单纯栓塞治疗患者,同时,射频治疗患者累及生存率>1年者显著多于栓塞治疗。杨琴等[6]的研究也显示,实施CT引导下微波消融术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栓塞治疗组,且术后AFP水平更低、1~2年生存率更高、术后不良反应更少。

本研究通过设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方式,就CT引导肝内消融术在治疗肝癌并发胆结石中的效果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采取CT引导肝内消融术的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外科手术的对照组患者,同时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AFP、CEA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分析认为,相比于传统的手术治疗,一方面CT引导消融术具有精确度高、损伤范围小的特点,因而术后患者恢复快,术中指标也较好,另一方面CT引导肝内消融术对患者肝脏损伤较小,且能够较为精确的消融病变组织,免去了外科手术误判、漏判的现象,因而治疗有效率较高,最后CT引导消融术无需对肝门静脉进行阻断,手术对胆囊的刺激较小,因而术后患者胆囊炎症状加重较轻,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总而言之,CT引导肝内消融术在治疗肝癌合并胆结石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术后患者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消融术胆结石消融
消融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百味消融小釜中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术中护理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关系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