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打造乡村振兴和“美丽宁波”建设新引擎

2019-01-27 11:43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浙江国土资源 2019年1期
关键词:全域用地整治

□ 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陈 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篇刚起笔的大文章。浙江省委、省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出了“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些、谋得深一层来谋划推进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群众满意导向,部署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2018年以来,宁波市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耕地得保护、生态得改善、发展得空间、百姓得实惠”目标,加快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着力实施村庄整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和矿山环境生态综合治理等专项行动。目前,全市已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15个,涉及行政村75个,区域总面积45.3万亩,预计工程完成后,可垦造耕地3980亩、旱改水2226亩、建设用地复垦1565亩、高标准农田建设31026亩,矿山整治1680亩。

一、高站位谋划,优化乡村用地空间布局

一是坚持“一个规划”引领。以多规融合为理念,根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衔接城镇区域规划、村庄布点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规划,并按照“可以操作、可以落地、可以承受”的原则,整合不同规划目标和农民发展诉求,编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实施依据。全市共完成了12个村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其中北仑、鄞州已完成了工程所涉及村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镇海、奉化、宁海已完成部分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其余区县(市)正在编制。

二是坚持“一个方案”统筹。各区县(市)以村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因地制宜编制全域土地整治实施方案,合理确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目标、整治模式、整治工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突出“全”和“整”,紧密结合当前全市开展的一系列助推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做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耕地保护、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有机融合,全域整治、全面提升。全市均已完成了15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江北、北仑、慈溪、象山已由县级政府行文上报省全域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其它实施方案已报省审查,进一步修改完善再正式上报。

三是坚持“一个平台”实施。全力搭建一个全要素投入保障的全域土地整治平台。组织保障方面:市级层面,积极构建由党政领导挂帅、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成立工作班子,建立局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县级层面,也正在建立相应工作协调机构。政策保障方面:宁波市正在制定指导意见,将在计划指标奖励、农村产业用地保障、指标调剂收益分配、示范项目资金补助等方面给予扶持。区县(市)层面,也在逐一研究各领域项目扶持、资金整合、金融支持、土地利用和改革创新等相关政策,将资金、项目、政策和改革举措整合到整治平台上,制定相应配套政策,做到精准施策。技术支撑方面:区县(市)在具体编制实施方案,咨询规划建设、文化旅游、生态环境、乡村治理等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并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的论证,做到土地整治与相关领域的跨界融合。同时,区县(市)之间利用工作平台经常性开展交流,相互取经,组织到杭州、嘉兴、衢州等地进行学习考察,边摸索边推进全域整治工程。

二、多模式创新,探索“土地整治+”路径

一是以“土地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的梳理改造型整治为主打。如,象山县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治理修复,加大对村庄内“一户一宅”“应拆未拆”、违法建筑的拆除力度,促进村庄面貌更新和群众居住环境改善,同时积极推进建设用地复垦,复垦产生的用地指标优先落实农民建房需要,有节余的有偿调剂到其他地区,既增加当地村集体经济收入,又拓展异地发展空间。象山县已梳理村庄400个,清理“一户一宅”2.17万户,腾出宅基4300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5030亩,一揽子解决“村庄规划、危旧房治理、农民建房”等历史遗留问题,每年减少建设占用耕地500亩。

二是以“土地整治+存量盘活”的宅基地换房型整治为主打。选择城镇规划区内的条件相对成熟的村庄或城郊村庄,开展“宅基地换房”试点,将节约的建设用地复垦成耕地,运作增减挂钩政策,将指标调剂到城镇使用,或者对节约建设用地实行土地储备,进行再开发使用,为下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创造条件。如海曙区集士港镇四明山村、鄞州区姜山镇井亭村、慈溪市横河镇大山村、宁海县山头应村、象山西周镇上张村等整治工程,将拆除了自然村,集中建设了新村,一增一减,可节约大量土地,原自然村的建设用地复垦成水田,使周边耕地集中连片。

三是以“土地整治+产业融合、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等发展特色业态综合体为主打。如,余姚市梁弄镇利用横坎头历史文化和四明山自然资源,打造红色旅游景区以及会务、影视、培训、农业实践、民宿等一批产业。奉化区西坞街道开展以金峨村为龙头,结合当地的花木、农业为主线,配套旅游观光为主要特色的整治。象山县晓塘乡开展实施雁鹅塘地块“咸改淡”项目工程,将原先的咸碱地生态修复为水田,形成3200亩连片的耕地,发展以生态为主导的精品农业,扩大生态农业观光园。

四是以“土地整治+矿地综合利用”的生态修复型整治为主打。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环境修复作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一项重点内容,加强田水路林村矿系统治理,实施一批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提升生态宜居水平。省级矿地利用试点项目——东钱湖金童山矿区,区域内原有6家矿山,分属东钱湖和鄞州区管辖,宁波市协调东钱湖管委会和鄞州区政府,将这6个矿山作为一个整体来推进矿地项目,投入1.2亿资金进行政策处理,可开采石料4300万吨,采矿权出让即可获利5亿元以上,6年后可得到1760亩建设用地。

三、全方位统筹,凝聚攻坚破难工作合力

一是加强资金统筹。宁波市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启动资金,对土地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公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危旧房改造、平原绿化、电力、通信、燃气等相关涉农资金进行整合,强化资金保障。鼓励以奖代补、委托代建、先建后补等方式,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根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规范有序参与单体工程实施。各级政府在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各项要求的前提下,与金融机构合作,取得融资支持。

二是突出村级主体。在全域整治过程中,该市鼓励和支持更多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实施主体为,由乡镇政府去组织引导、主导,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和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收益权,让农民共享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成果。对整治产生的土地指标,采取政府回购等方式给予村集体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用于当地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事业改善,促进村庄整治、村民增收。

三是强化宣传督导。邀请媒体走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广泛宣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重要意义,及时总结宣传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为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纳入区县(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检查、通报各区县(市)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充分利用各类平台系统等监管手段,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全程监管,确保综合整治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猜你喜欢
全域用地整治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沁水县端氏镇『六乱』整治不松劲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济宁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评价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全国集中开展整治酒驾、醉驾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