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徐则臣《青云谷童话》的叙事视角

2019-01-29 14:13张琳
枣庄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全知徐则臣青云

张琳

(山东理工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青云谷童话》是徐则臣的第一部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长篇儿童文学作品。故事主要发生在纯真可爱的孩子古里和似熊似猩猩的动物“古怪”之间。古里和古怪,从相识到成为朋友,他们一起经历了创世集团对青云谷的名为开发实则毁灭过程中的种种磨难。他们团结所有的动物,带领青云谷人,在灭世的洪水中突出重围,回归祖先曾居住的世界。夹在《耶路撒冷》《王城如海》《北上》等为人津津乐道的小说中间,这部童话似乎并不起眼,但是它的创作对作者本人、对当代中国儿童文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创作的丰产期,在人生的盛年阶段,徐则臣选择进行儿童文学创作,想写一部童话,这看似是一时起意,但其实自从儿子出生,他“为孩子写点什么”的想法一直都有。徐则臣显然不想给儿子讲一个简单的睡前故事,更不愿意为孩子编织一个虚幻的美梦。他想将真实的世界和人生以艺术的方式呈现给孩子,希望孩子在成长中逐渐认清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并且逐步有勇气和才能改变这个不完美的世界。这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最深沉的期待和爱。这本书,将是父子两代人沟通的桥梁,也是作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生命意识、勇气、信心等的传承。

一、非聚焦型限知视角的运用

中西方叙事学都注重对叙事视角(或称叙述视角)的研究。杨义认为:“叙事视角是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视角具有选择性和过滤性。”②(P197)胡亚敏认为视角是“叙述者或人物与叙述文中的事件相对应的位置或状态,或者说,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③(P19)虽然叙事学研究学者对叙事视角的定义和分类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强调一种角度,一种讲故事或者观察世界的角度是至关重要的。他们认为,在文学创作特别是小说创作中,不同的叙事角度,会让同样的故事情节呈现出迥异的脉络与风韵。“视角往往偕同感觉和思想切入行文运笔之间。甚而至于那些独特的视角操作,可以产生哲理性的功能,可以进行比较深刻的社会人生反省。换言之,视角中也可以蕴涵着人生哲学和历史哲学”。②(P203)

徐则臣的这部《青云谷童话》篇幅并不是很长,但他所描述的是一个区域在某一阶段的改变,他讲的既是创世的故事也是灭世的故事,既是最后一个“桃花源”青云谷毁灭的故事,也是青云谷人重生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他将诸多主题融入,例如生态环保、城市化进程、田园牧歌式生活的消亡、成长、友谊、欲望、信任、救赎等等。在这样宏大的历史叙事中,徐则臣首先采用了非聚焦型视角来叙述,即传统的全知视角。

杨义说:“没有全知视角,是难以全方位地表现重大历史事件的复杂因果关系、人事关系和兴衰存亡的形态的。”②(P217)所以《青云谷童话》采用非聚焦型视角(全知视角)来总体表现青云谷的历史变迁。这部童话要描述世界的改变以及巨变中的人性,没有全知视角是很难做到的。“历史叙事在总体上采取全知视角,并不排除其局部描写上采取限知视角。在某种意义上,限知视角是对全知视角的有限性认可、突破和发挥。”②(P219)在历史叙事中表现宏大主题,运用非聚焦型限知视角,《青云谷童话》把世界改变的复杂形态和改变中人们对世界的感受有层次的曲折地展现出来。

在讲述创世集团改造青云谷的种种举动中,作品更多使用非聚焦型视角(全知视角)。无论是丰总、小范的花言巧语、冷队长的冷漠,还是工地“闹鬼”事件,以及建筑工人的生活压力,作者都是使用这种视角进行讲述,叙事视角可以从一个人物灵活地转移到另一个人物。这种叙述更加灵活流畅,也展示出一种对事件全局式的关照。由此,读者可以清楚地理解青云谷的变化,了解创世集团的真实目的,看清他们的真正嘴脸。

古里、古怪及青云谷人的视角是限知视角。用这种叙述角度,作者把他们在世界改变中的认识过程和真实感受细致地表现出来。故事的层次和意义也正在此。创世集团的入侵是一个长期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过程,这种入侵又是全面的,遍及整个青云谷的一切。想要讲述这种入侵,严肃文学中的叙述方法是不适用于儿童文学的,这种叙述方式超越孩子的认知能力太多,无法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但儿童又是真实的身处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中的,他们也在通过自己的方式感受着世界的改变。作者选择把摄像机安放在青云谷人的肩头,透过他们的视角,通过他们的感受,讲述这场沧桑巨变。船夫老秦痛心疾首,他后悔帮外人指出穿越青云洞的路线。在他的视角中,自己只是进行了一场高超划船技术的展示,他不懂谷外人究竟要干什么。创世集团修路、建亭子、免费盖房子、送家具,青云谷人有好处收,“不觉得是个事儿”。一千四百二十六条船从青云洞口驶入,“整个青云谷抽了一口冷气。”青云福邸事件中,青云谷人“惊讶于自己面临的危机和诱惑,同时惊讶于自己面对危机和诱惑时的犹疑和无措。”内心五味杂陈。只有站在青云谷人的角度,才能明白他们的懵懂、犹疑、无奈、无措等复杂的心理感受。而他们的心理感受也是现实社会中芸芸众生的真实感受。

古里的叙述主要围绕着古怪,古怪的叙述主要围绕着人类的入侵。他们共同讲述他们眼中青云谷的改变。古里被新纪念碑吸引时,是古怪提醒他注意被全体青云古人忽略了的谷地东北角。从他们的视角出发,“那些挥舞着巨大鼻子的庞然大物”给大地带来许多血淋淋的伤口。古怪对现代机械认知有限,但他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他说“跟纪念碑相比,他们更想干的可能是那个。”古里、古怪的视角虽然是限知视角,但他们叙述的恰恰是青云谷成年人忽略的,他们看到的、感受到的恰恰是事件的本质。古怪被抓后的遭遇主要是从古里的视角讲述的。古里说:“古怪就是古怪,那个熊猩啊,我最好的朋友。”儿童的感知特点、表达特点跃然纸上。“古怪正在笼子里发威,它把铁栅栏砸的‘咣咣’直响,响声震耳欲聋。”“古怪还在愤怒、咆哮,从这个方向转到那个方向。”古里的叙述只讲述古怪被抓后的外部举动,无法叙述其内心活动。这种限知视角的叙述使失去自由的痛苦和愤怒与孩子保持一段距离,既可以有效保护孩子的心灵,又可以将重点集中要营救古怪上来。

在这部童话中,故事的讲述有其内在韵律和节奏。作品的第一、三、五、八章以古里、古怪的儿童视角为主,这是一种限知视角;第二、四章以青云谷人的限知成人视角和全知视角为主;第六、七、九、十章中,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互相叠加、转换,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灵活转换,随着建筑工地机器的轰鸣,转换频率越来越快,最终在滔天洪水的轰鸣中融合为一体。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娱乐方式,因此,利用网络新技术,打造网络电视客户端,不仅可以增加电视台收视率,对于电视台而言也是持续发展的重要网络技术。

二、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平衡与融合

儿童视角通常情况下属于内聚焦型视角,可以表现儿童的纯真、美好,可以不加掩饰地表达儿童对事物的真实想法,可以展现人类原初的思维状态。由于儿童的认知水平较低,在叙述中会造成空白或者曲解,这就造成了一种限知视角。但在《青云谷童话》的故事叙述过程中,徐则臣让视角在全知和限知之间转换、流动。他既没有完全改换成当下儿童文学创作的常用口吻,也没有恢复到自己以往创作中的叙述口吻,而是在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融合点,采用了非聚焦型限知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

儿童文学的潜在预设阅读对象一般是孩子,但是徐则臣并没有准备在这部童话的创作中放低身姿、改换腔调。如果说这部童话作品的预设阅读对象是孩子,那么他是把孩子当做一个成熟的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来平等地加以对待。他在这部作品中想谈的很多,他似乎想通过这部作品把自己截至目前全部的人生经验和思考传授给孩子。这符合作者创作这部童话作品的初衷。然而也可以说,这部童话作品在创作伊始就偏离了初衷,它没有明确的预设阅读对象。徐则臣说:“谁说孩子与成人之间必然有一条认知上的‘楚河汉界’?……谁说孩子就不应该去阅读那些需要踮起脚伸手够一够的文学?谁说童话只能给孩子看?”④张莉也说:“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是老少皆宜的,儿童看到儿童的世界,成人也看到成人的思考。”⑤这部童话既可以说是给孩子独立阅读的,也可以说它是给为孩子朗读作品、为孩子成长忧虑着的父母们看的,也可以说它是给回忆起自己童年的成年人阅读的。这就需要作者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融合点。

现实社会中,话语权掌握在成人手中,儿童因其所属的特殊的个体生命阶段而被看做是“无声的弱势群体”,但生活中也确实存在成人囿于成见、执迷不悟,儿童反而能看清事物本质的情况。扎根于深厚的现实主义土壤中,徐则臣在童话创作中,加强儿童形象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将儿童视角的叙述能力增强。故事中的古里和古怪看待世界有着一般儿童所没有的成熟和冷峻,他们善于观察、勇于探寻真相,在危难来临时能够自救及救人。古里能懂动物的语言、能短时间学会猫头鹰语和下棋,能和父亲组织动物们一起营救古怪,洪水来临时能关注他人安危……这是一位英雄少年。古怪能够独立生活,对人类和动物的对立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为了抵抗入侵者自己受难却不愿意连累其他动物,他被叔叔夺走洞穴虽然怨恨但没有处心积虑的报复,他在洪水来临之际去救朋友……他是一个有着美好人性特征的动物。他是保卫家园的勇士。他身上美好的品质超越了青云谷中执迷不悟的成年人。英雄少年和他的有灵性的动物朋友的视角保持一致,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一致,他们是青云谷大自然中的天然组成部分。他们的视角同属儿童视角。从自然生命的本质出发,他们是最早意识到危机来临、最早识破入侵者诡计、最早发起抵抗的人。他们的叙事视角中,既展现了世界改变的本相,又说明了自我的美好本质,同时承载着希望和未来。他们的视角在叙述中互相转换、补充,牵引着读者跟他们一起发掘真相、抵抗入侵者、突出重围。读者的同情和认同感也在古里和古怪身上,这符合儿童文学的阅读特征。

青云谷人视角是成人视角,但又不是普通的成人视角。青云谷人是“桃花源”中的人,对世界的认知仅限于谷内和距离青云谷最近的城镇。他们熟悉的是鸿蒙初辟时的历史,不能理解现代社会生活。相对于谷外人来说,谷内人是“蒙昧的”“幼稚的”,似未开化原始人,又像孩童。大部分青云谷成年人停留在孩童的自我意识发展阶段,一切从自己的需求和利益出发,同时有着世俗人性中的自私和贪婪。作者似乎有意使故事中的成人视角作为人类意识在工业文明产生前原初发展状态的隐喻。成人视角的叙述更多展现出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中普通人的生存压力以及他们的迷茫、困惑和无助。

在描述谷外世界时,作者将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叠加。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趣味出发,“在那里,你要是能跳得足够高,然后伸出舌头,便会同时尝到盐、醋、芥末和石头渣的味儿。”在儿童看来那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跟当下的生活环境完全不同。在表现这种不同时,作者将孩童对高度和味道的独特认知混合起来,表现出充满童趣的对空气状况的感觉。而古里的父亲古远峰对谷外生活的认知也用五官感知来表达:“几年前父亲就告诉过古里,那些人把生活弄得像一场没完没了的尖叫,跟他们有关的任何事情都必须把声音放到最大才能被别人听见。”在这里,成人视角的理性认识能力被降低,或者说被还原为感性认知,与儿童视角叠加,试图从原初状态表达世界和生活的本质。

在讲述创世集团开发青云谷的故事时,作者在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之间自然地转换。创世集团的步步入侵,古里和古怪对危机的意识要比青云谷成年人更迅速。创世集团第一次派一千四百二十六条船入谷,“连续出来六条船时,古里就觉得出事了。”“你们要把我们赶走!”古怪马上认识到了事情的本质。“不是我们,是他们。”古里清晰地分清敌我,将青云谷人和动物们划分到一个阵营。而青云谷的长老们、成人年们在多次会议中无法达成共识,分歧越来越大。他们有自责、有私心,说着守护,却不知道该守护什么。他们在创世集团的小恩小惠中一点点转让和出卖自己的权益。他们羡慕现代文明,却不知道该如何引进现代文明;他们希望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物质财富,但不愿意自己去学习掌握现代科技;他们活在自欺欺人的迷梦中,任由别人一点点蚕食自己的家园。故事中通过成人视角讲述的故事是将人类文明发展史浓缩给读者看:人类是如何在物质文明、机械工业生产的步步紧逼下逐步失去了生态和谐的家园、放弃了自己最初坚守的东西。

通常情况下,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带来不同的叙述方式,严重影响着故事情节的演进和主题的表达。但徐则臣在儿童文学创作实践中找到平衡点、融合点,创造性地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来讲述同一个故事。两种视角在叙述中叠加、转换,越到故事发展的高潮,这种叠加、转换的频率越快。在儿童视角展现出的清醒理智和成人视角展现出的迷惑犹疑中,青云谷的改变越来越快,故事越来越紧张,自然地进入高潮。

三、叙事视角与悬疑

徐则臣采用非聚焦型限知视角在故事中制造出悬疑,使作品一波三折、扣人心弦。作品的叙事视角在古里、古怪、青云谷人和全知视角之间灵活转换,成功地造成某些情节的不透明或者说空白,产生悬念、引人疑惑。作品又通过古怪和古里的探查与全知视角的补充,很好地在“谜团”和“真相”之间流转,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有三大“谜团”贯穿在《青云谷童话》中,第一个是古怪到底是什么动物;第二个是在创世集团的开发下,青云谷会何去何从;第三个是现在的青云洞口形状为什么与《青云志》、青云碑的记载不一致。作品中的新纪念碑基座被谁损毁、青云福邸被谁破坏、如何营救古怪、神秘的睡神和古怪的叔叔这些小谜团包含在第二个大谜团中。而青云谷人如何突出重围的关键点在第三个大谜团中。这些谜团的叙述都是通过限知视角实现的。这部童话正是用悬念迭起、惊险刺激的故事来吸引读者,也正是在这些谜团的呈现、破解甚至无解中完成了对青云谷这段独特历史的关照、完成了宏大主题的展现。

童话开篇,通过古里和古怪的视角展现创世集团的大规模入侵。作品开篇两句话就悬念迭起:“一千四百二十六条船。石壁上一大片划痕,每条船从洞口里划进来,古里都用尖角石块儿画一道线。古怪挺着长满黑毛的大肚子,站在古里身边帮他数,不过数数超过两百古怪就乱。”读者疑惑于船的用途,古里、古怪的身份,事态的发展,从而引起强烈的阅读欲望。触目惊心的数字和古里“出事儿”了的论断,加上古怪的厉声尖叫,一下子揪住了读者的心,更让读者迫切想知道“出什么事儿了”。这个谜团还没有弄清楚,读者就被作者的叙述引导,迷惑于古怪到底是什么样的猛兽。随着故事的叙述,读者又和青云谷人一样非常奇怪,“碑上的青云口跟现在的青云洞口形状完全不同。”作品开始不久,接二连三的谜团就开始抛向读者,有的谜团得到了解答,而有的谜团始终是未解之谜。

有些悬疑的设置有几分恐怖气息。纪念碑的基座黑夜中被莫名其妙的破坏,有两个工人看见了“一个比黑夜更黑更壮硕的影子。”青云福邸的楼墙被推倒,工人说:“撞上鬼了,最近撞上了一群鬼”。通过工人的限知视角,作品叙述黑夜中的悬疑案件,营造出紧张的气氛。面对疑团,古里理性地参与父母的讨论,古怪表情淡定,始终关注谷地东北角的高楼建设,他们的理智冷静很快驱散了本就淡薄的恐怖氛围,引导着读者追寻真相。

在古怪讲述了被叔叔强占山洞之后,作者用两句话制造了悬疑:“你叔叔后来呢?”“掉山崖摔死了。”叙述在这里戛然而止。限知视角决定,古怪不讲述,古里无法得知,读者无法阅读。直到古怪的叔叔出现,读者仍疑惑在当年的强占洞穴之后,当事双方还有什么样的际遇。叔侄俩的恩怨在作品中一直未得到详细叙述,直到最后叔叔为营救古怪的牺牲,双方释然,读者仍不甚明了。这既是有限视角造成的叙述上的留白,也意在说明世界上有些事我们终究是无法得知真相的。

徐则臣认为,儿童与成人的认知领域和认知能力虽然有差别,但并不存在无法逾越的鸿沟,同样面对着世界的改变和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在某些方面,儿童的认知能力甚至要高于成人。因而在故事叙述中,他没有使用儿童文学常用的儿童视角,而是尝试将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进行频繁的转换、更好的融合,共同来揭示世界的变化。儿童阅读这部作品时可以通过父母引导或者可以独立进行思考,逐步体会作品的隐含主题。成人阅读时可以通过自己人生经验自发补充情节,更需要抛开成见和思维定式,理解作品的深层主题。这部作品之所以老少咸宜,正是因为这种独特视角的运用,既能让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常读常新,不断发现之前忽略的细节、不断深入阅读,也能让成年人不断回忆童年、印证当下,不断深入挖掘故事中的主题。曹文轩教授说:“中国的儿童文学在结构上、叙述风气上正悄然发生变化。徐则臣他们的到来,对于中国的儿童文学来说,是件很好的事情。”①《青云谷童话》中独特视角的成功运用,既是作者本人创作中的有益尝试,又为当代儿童文学在表现宏大主题方面拓宽了道路。

注释

①曹文轩:《青云谷童话·前言·儿童文学天地的新风景》,天津:新蕾出版社,2017年4月第1版.

②杨义:《中国叙事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③胡亚敏:《叙事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④徐则臣:《青云谷童话·后记·从大地上起飞》,天津:新蕾出版社,2017年4月第1版.

⑤张莉:徐则臣《青云谷童话》:对奇妙想象力的准确呈现,文艺报,2017年7月21日.

猜你喜欢
全知徐则臣青云
在文化和历史的场中
北漂青年徐则臣: 首位70后茅盾文学奖得主
詹青云的A面和B面
徐则臣自称写《北上》靠的是“现实感”
姚晨:重上青云
全知,共情:教师团队培训的出发点
禅宗“多视角”叙事对传统“全知视角”的解构
评徐则臣小说创作
全知视角下的《心迷宫》文本解读
基于《孙子兵法》中“知”理论的情报保障建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