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大学生网络贷款现状调查及成因研究

2019-01-29 14:13张一帆
枣庄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贷款校园大学生

张一帆

(枣庄学院 外国语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1.“95”后大学生网络贷款现状调查说明

本次调查采用笔者自编问卷“95后大学生校园贷调查现状”,该问卷结合95后大学生的成长与生活实际编制,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生活费的主要来源、日常主要消费行为、课余时间如何支配以及对校园贷和勤工助学等的认识。

2.调查结果和分析

本次调查针对大一、大二在校学生发放问卷396份,回收有效问卷396份。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主要结论:1)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单一,主要来自父母,而且数量较少,只能维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开支。如果想购买一些高档物品,就超出了大多数同学的承受范围。 2)大部分同学的消费观比较正确,能够量入裁出,不会超前消费。在经济遇到困难时,80%以上的同学会选择向父母或亲朋好友求助,主动寻求学校帮助或者网络贷款的同学较少。大学生基本上都能理性贷款和消费,不会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去贷款消费。3)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约有30%的同学在校外做兼职。在这些同学中,只有少数同学是因为家庭贫困,缺少资金而做兼职;大部分同学一方面想减轻家庭负担,另一方面也想通过兼职提前认识社会,积累社会经验。52.27%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家庭状况还可以,不需要通过学校资助也可以完成学业”。4)大部分同学听说过校园贷、分期乐等网络平台,但是不太了解它的功能、危害等。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只有近6%的同学参加过网贷。进行网贷的同学中,大部分用贷款买电子产品或者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也有部分同学因为接到了诈骗电话,受诈骗分子的怂恿进行网络贷款还款。5)同学们普遍认为校园贷款的主要原因是虚荣心以及过高的消费欲望、生活空虚等,少数同学认为贫困是校园网贷的主要原因。70%的同学能认识到校园贷是不合法的行为。6)大家对于网贷的评价比较理性。有的同学认为网络贷款不太可靠,利息高;也有的同学写到,自己经常利用花呗进行无息贷款,而且是在合理的经济条件下,生活费用余额宝进行理财,认为校园贷款能够给生活带来一部分的便利,可以适度使用。7)调查显示,同学们对校园资助体系的认可度有待提高。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约有44%的同学认为校园资助体系比较透明、公正、完善,能帮助大多数的贫困同学,31%的同学认为其资助力度较小,名额少,帮助力度及范围有限,25%的同学认为其评价标准不公平,需要加强透明度和公平度。至于学校的资助政策是否能够真正帮助到贫困生,只有32%的同学认为其真正帮助到贫困生了,54%的同学认为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力度不够,覆盖面不广,14%的同学认为其效果不大,没有起到实质作用。

校园网络贷款是针对大学生及研究生群体,提供分期购物和现金消费等服务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由于网络贷款方便快捷,借款灵活、门槛低、审查程序不严格,因此深受学生群体的青睐。网络贷款具有三大特点:第一,隐藏的高利息。为了逃避法律的监管,校园贷将一部分利息转为服务费用,而大学生急于贷款,并不清楚每笔不多的手续费算在本金里,就会大大地提高还款利息。而且校园贷通常是月利息,这往往被大学生忽视。第二,违法性。校园贷通过分期还款的方式,利滚利,贷款成本远远超过了24%的民间借贷,甚至高达了30%~40%,其实是一种违法的行为。第三,多样性。笔者在手机上的应用商店搜索后发现,与校园网贷相关的客户端有80多个,包括极速贷、名校贷公益、功夫贷、即时贷、光速贷等。不同种类校园贷之间的激烈竞争也导致了校园贷的低门槛。第四,手续简单,办理便捷。借款人只需要留下自己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信息,就可以完成贷款。有的同学能够使用室友或者同学的信息同时在多个平台上完成贷款。

经笔者分析,校园贷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社会现状及文化舆论导向

“95后”大学生成长于我国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物质资源比较丰富的时代。近年来,国家对教育资源日益重视,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确保他们接受越来越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社会整体经济水平和我国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也使大部分同学衣食无忧,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但是,市场经济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在前、吃苦在后”等错误观念的出现,这对“95后”大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由于缺少了吃苦教育以及逆境教育,部分大学生追求享乐为目的的生活方式,过度消费和高消费,把奋斗、节俭等理想丧失得荡然无存,变得爱慕虚荣、贪图享受,这些观念容易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同时,少数舆论媒体缺乏社会责任感,为博效益哗众取宠,出版、出品价值观明显错误的非主流作品,比如一些偶像电视剧里的富二代主人公上大学时开着豪车,住着豪宅,或者过度打工、谈恋爱等生活方式,也对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造成许多不良影响,让他们以为这些不具有代表性的生活方式是主流,严重影响了前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效果,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家庭背景及早期教育方式

“95后”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即使不是,也最多有一两个兄弟姐妹,家长倾注在他们身上的心血和关怀比以往更多,然而不同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不同。有些家长很早就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而在另一些家庭里,父母长辈或者过于溺爱,或者工作繁忙,或者只重视孩子的学业而忽略了其它方面的能力提高,往往疏于对孩子道德上的教导,使得早期教育过程中缺乏应有的道德教育环节。大学生处于青春期,思想波动较大,因此更需要正确的引导。但是家长往往认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基本形成并趋于正确,不需要很多引导,也不会出很大的问题。更有一些家长认为教育子女是学校的事,家庭只提供吃、穿、住、用就可,很少与其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和子女的关系逐渐疏远。子女步入大学后,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更少,因此家长不能掌握子女在学校的实际学习、生活情况以及思想动态,当问题出现时,便束手无策,不能及时解决孩子出现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3.学校文化氛围及教育中心

(1)学校课余生活过于单调

和中学相比,大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较多。如何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是优秀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的一个重要区别。调查显示,在业余时间里,64%的同学会选择去图书馆或教室上自习,77%的同学选择和朋友聊天、吃饭、散步,31%的同学上网购物,还有36%的同学锻炼身体,22%的同学选择外出兼职。可见,大部分同学能够合理、有效地安排课余时间,但是还是有少部分同学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需要对他们进行进一步指导,以防他们走入歧途。

近年来,针对校园网络诈骗,许多高校开展了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但也有一些高校忽视了对大学生在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即使开展了相关的教育活动,内容也多枯燥单调、流于形式,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校要考虑如何采取生动有效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防诈骗意识。同时,也要努力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帮助大学生合理地规划和利用课余时间,提高大学生的独立学习与生活的能力。开展有益多彩的讲座及活动,使大学生真正感受到大学生活的魅力,把他们的注意力拉回到校园里。

(2)资助体系透明度低,不够完善

问卷调查显示,校园资助体系覆盖还是不全面,认可度有待提高。因此,一方面,学校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贫困评价标准更加公平、公正、有效,做到精准扶贫,真正帮助到困难的同学。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通过争取社会资助、在校内设立多个和专业相关的勤工助学岗位、发放多种奖助学金的方式,扩大补助、奖励的覆盖面。在进行物质资助的同时,还要对这些同学进行励志教育。要在受资助的同学中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鼓舞更多家庭困难而品行兼优、意志坚强的同学树立远大志向,指导他们通过好好学习、通过自己的切实努力来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从而在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更好报效祖国、家庭以及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达到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真正使贫困大学生脱贫的目的。

4.大学生自身主、客观因素

(1)大学生思想较为单纯,易受外界影响

大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和中学相比,大学生的自理能力变强了,但也往往会因此而高估自己的实际能力。有些大学生认为自己长大成人,可以独立做决定以及承担相应的后果,遇事时不跟父母、老师、同学商量,也不听父母及老师的劝告。但是,大学生的思想相对单纯,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极容易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因此,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就相信对方,导致权益受损、上当受骗。然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过于单纯,缺少社会经验而又血气方刚、自以为是,遇到事情不及时与长辈沟通,而是想当然地处理一些社会问题,这显然不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2)“空心病”导致旺盛的消费观

大学生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正是爱美的年纪,虚荣心使他们不断地追求名牌以及享乐的生活,而容易缺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踏入大学校园后,摆脱了高考的压力,有些同学会出现暂时失去奋斗目标的现象。而在金钱的使用方面,由于第一次支配金钱,有些同学也不知道如何合理地支配自己的生活费。大部分同学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开支,具有正确的金钱观与消费观。然而,也有部分同学具有旺盛的消费需求和超前的消费观念,喜欢不断地买名牌衣物及电子产品等。当爱美之心、虚荣心占了上风时,就有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上当受骗。而当他们在网上频繁地注册一些网站,留下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时,个人信息也容易被犯罪分子盗取,实施下一步犯罪。其实这些消费远远超出了学生的需求,是大学生们生活空虚,缺乏正确的奋斗目标导致的。他们上了大学之后,没有及时制定合理的奋斗目标,也失去了奋斗的方向和动力。如果他们有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在校收心学习,不盲目攀比,在最该平淡吃苦的岁月里,选择艰苦奋斗,合理地制定奋斗目标、规划时间、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目标前进,使自己的业余生活充实起来,就不会目标缺失、迷茫了。

通过对校园贷原因的分析总结,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整治校园贷的不良风气,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成长成才环境。

1.加强对大众传播环境的监管和规范,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社会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生活条件对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起着根本性的制约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生活较为优越,容易使部分同学丧失危机感和奋斗意识,陷入享乐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因此,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加强对我国现阶段国情的教育与宣传,加大对精神文明的建设力度,克服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同步的现象。使人们多一点对精神的追求,少一些对物质的渴望。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要加强对大众传播媒体的监管力度,让高标准、高质量、具有正向引导作用的主流、高雅产品进入市场,净化媒体环境,增强主旋律教育。最后,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充分认识治理校园网贷的重要性和急切性,加强对不良网络借贷机构的监管和惩罚力度。要及时发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发现不良现象及时制止。

2.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教育管理

学校是人们着意营造的培养人的环境,学校的活动更具计划性和目的性,因而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更有指导性。在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主题班会、谈心谈话、言传身教等形式,将对同学们的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去,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同学们自觉树立远大理想,摆脱低级趣味,并且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我教育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辨别和抵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可能的消极影响。

辅导员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消费心理,教导学生形成文明、健康的消费习惯,树立理性的消费观。通过进教室、进宿舍、日常谈心谈话等多种渠道及时关注学生的消费情况,一旦发现学生有不符合日常消费习惯的行为出现,要及时找出学生生活习惯变化的原因,纠正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行为。同时,教育学生不要贪图小便宜,要通过自己的踏实努力提高能力,就业后通过合理的渠道取得收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以及艰苦奋斗的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使他们懂得金钱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父母的劳动所得,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一旦遇到了经济上的困难,学生应及时向学校寻求帮助,寻求合理的救助渠道。学校也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家庭状况的变化,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奖助贷等校园资助体系的建设,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多设几个勤工助学岗位;多方面了解、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使贫困生的评价标准更加公开化、透明化、动态化。重点关注有贷款倾向的学生,开设针对大学生的合理的贷款渠道,比如国家开发银行的助学贷款,针对在校的学生免利息,要求同学毕业后还款的方式就比较合理,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完成学业,还款门槛也不是很高。

同时,不仅要对贫困生进行物质扶贫,也要加强对他们的精神鼓励力度。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建构物质帮助、道德教育、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机制。

3.引导大学生增强远离校园网贷的意识

首先,大学生应该对国情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认识到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到国家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做到居安思危,明确自己的理想和职责,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个人理想融入到祖国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中去,少一些盲目跟风和低级乐趣,以及对物质利益的渴望。其次,大学生还应该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以及思想道德修养。树立底线意识,加强对周围环境的辨别和筛选能力,加强主观能动性,提升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完善的能力,做到自觉拒绝不良诱惑,抵制不良环境的影响。再次,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大学生也要具备基本的常识,比如学习和掌握金融知识,借鉴身边案例,增强自己的理财意识和能力。增强防骗意识,强化自我保护意识,维护自身权益。最后,假如已经陷入不良网贷的困扰中,自身权益正在或即将受到伤害,大学生应及时向学校及家长汇报有关情况,并寻求公安部门的介入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家庭应该承担起孩子远离校园网贷的监护之责

家庭是一个人在其中生活最早、最长久的群体,个人最初的社会化离不开家庭,继续社会化也离不开家庭,家庭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因此,父母应该重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培养孩子节俭的生活习惯,从小着重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使孩子学会量入为出,不浪费、攀比。使其学会理性思考,合理消费,对问题有正确独到的见解,不从众攀比。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交友观。最后,父母也要主动和学校配合,加强和老师的沟通与联系,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老师共同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

要做到家庭、学校、社会结合,共同发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帮助更多的大学生摆脱校园贷的诱惑,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社会的安全稳定。

猜你喜欢
贷款校园大学生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旧信封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