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美术设计创新的影响

2019-01-29 14:13张艺
枣庄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美术设计设计者意境

张艺

(枣庄学院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山东 枣庄 277160)

美术设计是通过一定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把某种构想或计划视觉化、形象化的创作过程,具有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求的实用性功能。美术设计涵盖面很广,主要包括平面设计,环艺,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戏剧美术设计,建筑设计等。

美术设计贵在创新,尤其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社会。对于中国的美术设计者而言,一味地追随、模仿西方同行,肯定不是设计创新的光明大道。中国传统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审美文化资源,对于美术设计者而言,向中国传统文化寻求灵感,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美术资源有效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是寻求设计突破、实现美术设计创新的重要途径。

一、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当代美术设计者的创作灵感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间断地传递、创造和积累的,浓缩在中国的绘画、书法、诗歌、戏剧、建筑艺术、民间艺术等形式中,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底蕴的具象性体现,对现代美术设计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也最能使设计者的心灵受到触动,获取创作灵感。

灵感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突然涌现的富有创造性的新主意、新方案,对于美术设计极为重要。为了能够创造出优秀的美术作品,设计者除了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外,还必须寻找创作灵感、抓住创作灵感。在当代美术设计中,丰厚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常常成为设计者的灵感源泉,诗经、楚辞、水墨山水、阳春白雪、高山流水等都能在不经意间触发设计者的灵感,令其产生新颖的构思和创意。例如: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的画作《九方皋》,其灵感就源自《列子》中“九方皋相马”的故事。画作极其生动地塑造了一位朴实、智慧的劳动者——九方皋的形象。画中人物和马匹采用的都是饱满宏大、庄严稳定的构图,笔墨上也表现出了徐悲鸿高超的技巧。其中,在九方皋身上的用笔特点突出,而在骏马身上的用墨彰显,一张一弛,极具特色。特别是在九方皋的眼睛以及骏马的眼睛的表达上,更是传神。徐悲鸿笔下的马大多是不带缰绳、追求自由的野马、奔马,而画作中这匹黑缎似的骏马却心甘情愿被红缰所制。对此,徐悲鸿解释说:“马也如人,愿为知己者所用,不愿为昏庸者所制。”显然,九方皋的故事让徐悲鸿先生深感共鸣,画家在表现历史人物的同时,也寄予了自己的情志。

二、中国传统文化为美术设计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传统文化与当代美术创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下许多著名的艺术作品,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都与其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国家,中国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在汉字、传统图形、水墨意境、传统手工艺等许多方面,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素材。中国古代的美术作品,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是极其丰富的,其艺术风格也独具中国特色,是当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例如福建工艺美术大师郑春辉的大型木雕作品《清明上河图》,就是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题材的。整幅作品采用镂空雕、透雕、浮雕和莆田精微透雕等雕刻技法创作,正面雕刻的是全图,以汴京城郊的风景起笔,沿运河过虹桥,至城门入市内,直至西部城郊,涵括山川、城墙、街巷、桥梁、房屋和店铺等,可谓包罗万象,再现了宋朝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作品中雕刻人物550多人,每个人长约一寸,车轿20多乘,船只20多艘,屋舍楼榭更是不计其数,繁而不杂,层次分明,人物的喧闹声、行船声和流水声都仿佛在耳畔。作品历时4年完成,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技法于一体,极具民族文化特色,创造了“世界上最长的木雕”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无疑,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可以给当代美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许多优秀的当代美术设计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其背后所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当下的美术设计者,应该重视从中国传统美学文化中汲取营养。

三、中国传统的意境追求在当代美术设计中的创新运用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通常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意境”之“意”,通常指创作者的主观情思,“境”通常指艺术作品所描绘表现的客观物象,“意境”是将主观范畴的“意”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画家经常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的高度融汇中体现出特定的意境。

在五代时期,意境概念逐渐被运用到山水画的创作中。意境理论使中国的传统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创作在审美意识上具备了二重结构﹕一是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一是主观精神的表现﹐而二者的有机联系则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美。画家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三方面体现一种高度的和谐。

意境理念的融入和追求,使得山水画在宋元时期达到了一个空前繁盛的时代。名家层出不穷,作品空前繁多,质量高雅精湛,形式语言和技法更加丰富多样。他们注重“气象萧疏,烟林清旷”“峰峦深厚,势伏雄强”,构图大势逼人,笔墨法度严谨,意境清远高旷,为后代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艺术资源。

在当下的美术设计实践中,许多有心的设计者深得传统文化的精髓,注重将意境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呈现出独具个性的的创作特色。例如当代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杜昀,就以创造独特“意境”体验的景观设计著称,在他创造的诸多经典景观设计作品中,都将这种设计理念贯穿于作品始终。他认为:建筑景观设计应该与具体功能相吻合,犹如一个“场景”,能展现相应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好的建筑景观设计还应能展现独有的人文气息,将人的“故事”向观者娓娓道来。而建筑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则是“意境”的营造,设计师通过建筑传递哲理和情感,触发人们的独特思考,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这种意境之美的独特追求,在他的著名作品“银川艾依河滨水公园”的设计中得到完美诠释。杜昀在该项目的规划方案中,立意于银川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结合,采用较为抽象的手法来表达主题设计理念。由金凤栖水、塞上奇观抽象出来的折线造型阐述公园现代游憩体验的主体空间结构;立足于创造先进的设计体验及优越的城市形象,营造一条视觉享受和生态休闲的记忆性景观地标,使景致虚实相生、底蕴丰厚,吸引无数游人流连其中。这个优秀的景观设计,先后获得“2015WANWaterfront滨水设计大奖”“首届深圳创意设计七彩奖建筑/空间类优秀奖”“入围WAF世界建筑节大奖”等奖项,获得设计界的广泛好评。

美术设计作品实际上是美术设计者表达自身情感的媒介,优秀的美术设计作品会让观赏者拥有更多的遐想空间。现代美术设计工作者应该对作品的画面意境给予足够重视,创造性地将传统文化的意境追求融入到自己的作品设计中,将宋元山水画的清澈、自然、超凡脱俗的意境有效地融入到当下的美术设计中,当能有效提高美术设计的水平和层次。

四、铸造当代美术设计的“中国风”

近些年,嵌入了中国文化元素的各类“中国风”作品也日益引人注目,受到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广泛追捧和喜爱。“中国风”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元素和流行趋势,甚至带动了许多国外名牌设计也纷纷吸收各类中国元素。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中国风”即中国风格,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蕴含大量中国元素并适应全球流行趋势的艺术形式或生活方式。近年来,中国风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流行文化领域,如音乐创作、服饰设计、电影美术设计、广告设计等中。陶瓷茶具把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神话传说、诗词歌赋、小说戏剧等融入产品设计中,一些电脑游戏不仅纷纷从中国传统文化里取材,也将水墨韵味、民族服装造型等传统元素融入其设计中,都令深受传统文化浸润的中国消费者倍感亲切,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例如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设计,就将中国传统图饰与现代艺术设计融合,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案,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翅膀富有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繁荣的美好寓意,反映出厚实的民族文化底蕴。

再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就将中国元素充分地融入其中,匠心独运地借助色彩、造型与布局,彰显中国文化的气度与精神。中国馆从中国古建筑营造法则以及故宫的红色采集灵感,设计了大红外观、斗拱造型。大红色的主体色彩充分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对红色的推崇,烘托出欢乐吉庆的氛围;斗拱的主体造型犹如华冠高耸,气势雄浑。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总之,观赏中国馆,让人感受到浓郁动人的“中国风”扑面而来,是那届世博会上最引人瞩目的设计景观。

总之,中国当代美术设计要想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就必须立足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上,充分重视中华悠久的历史文明给我们留下的艺术财富,将民族传统文化与美术设计创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传统审美特征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实践需求相结合,给当代美术设计灌注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让当代美术设计体现出真正的中国气度和中国精神。

猜你喜欢
美术设计设计者意境
《忠魂曲》舞台美术设计创意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2020德国iF设计奖
融媒体时代媒体美术设计创新研究
2019德国IF设计大奖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杨敬:深水区医改设计者
深水区医改设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