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有效设计的策略

2019-01-31 05:43王本秀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26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生活化知识点

◆王本秀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朝阳小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业布置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既可以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提升数学知识的转化率,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因此,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让学生在快乐探究中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状态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在课堂结束后,以课堂教授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布置教科书后面的习题和同步练习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应用的都是老师教授的知识点概念及固定公式,一旦遇到考察点复杂、难度较大的综合型数学习题,学生会产生胆怯心里,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这样的作业设计不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再加上数学知识本身枯燥无味,且作业量大,给学生的心里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占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长此以往下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厌倦、恐惧心理不断增加,失去了数学作业真正的设计意义,小学数学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发生改变,不再只注重学生的试卷成绩,更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所以,在新课程环境下,老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数学作业的设计模式,以生活化的角度出发,最大程度地缓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抗拒心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喜欢上数学知识,继而优化小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时间,增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在新课程环境下的小学数学作业生活化设计策略

(一)加强数学与生活的教学连接性

俗话说,数学源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增加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老师应该把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结合生活深度挖掘,将生活化教学加入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中,增加与知识间的熟识度,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后,学生会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在生活中解决问题时,会从主观上将数学知识带入,强化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联系,在应用中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建立数学与生活沟通的桥梁。以“圆”的学习为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融入教学,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几何图形的形态和表现形式,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在与实际连接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圆的概念及多元化应用;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老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学生佩戴的眼睛框、钟表、灯具、水管,等等,学生在作业中更好地感知圆的几何知识,体会学习数学的真实意义,这样的数学作业设计突破了传统作业设计的束缚,将抽象化的知识点生活化,学生在转化的过程中,既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又可以提升自身应用知识点的能力,在不断练习中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数学思维,为学生后期学习其他复杂的数学知识点做铺垫。

(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的魄力

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实质上就是检验数学的教学实践过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进行解答,因此,老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该更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知,使其深刻的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数学知识更像是一种生活化的组成元素和载体,学生在收集生活素材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应用带来的便利,让学生了解到“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是非常正确的。在这样周而复始的生活化应用中,学生提升了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应对能力,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问题的关键点,激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鸡兔同笼”问题为例,这是小学数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类型,极其容易误导学生,这个问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鸡和兔子在同一个笼子中,一共有49个头和100个爪子,请问鸡和兔子各几只?”这其实就是一个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需要以生活中的实际经验为切入点,为老师的数学作业设计增加资源。在教授解题的具体思路时,可以利用假设法,假定笼子中的动物全是鸡再进行计算,再假定爪子的数量,计算出的结果与题目进行比对,当学生掌握了这种解题思路,老师就要结合实际出一些同类型的题目,检验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的掌握解题路径,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生活化问题的引导下感受到数学的魄力。

(三)对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进行深度挖掘

兴趣是孩子学习数学知识最好的引导者。因此,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老师不仅要通过题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提升其发现生活化数学问题的知识点,还要增加数学知识的覆盖面,全面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营造一个适合学生解决问题的生活化氛围,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两地形成问题”为例,这类数学问题在学生的习题中比较常见,造成了学生的视觉疲劳,若能够稍微的进行改动就可以变成一个更加吸引学生好奇心的实际问题,如小明和小红同时从距离为20km的家里出发到动物园相见,小丁以16km/h的速度骑自行车在小红和小明之间不断往返骑行,小明的速度为5km/h,小红的速度为4km/h,若两名同学正好相遇在动物园,问小红和小明家距离动物园的距离分别是多少?实质上,考察的知识点并没有改变,只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增加了问题的新鲜感,学生也可以在探索中延伸出更多类型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

(四)增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最原始的数学知识用处就是来简化生活问题的,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率不断增加,应用数学知识的范围不断延伸,因此,在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中,老师应该以身作为,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榜样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使学生明确数学知识是创新科学技术的基础,将数学学习环境立足在生活化场景中,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对数学问题进行解析。以“溶解问题”为例,通过对习题的类型研究发现,溶质和溶剂的溶解问题在小学数学高年级中比较常见,老师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基础设计这类问题,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如让让学生准备一些盐和水,将10g的盐加入100ml的水中进行溶解,得到了浓度为10%的水溶液,再让学生探究添加多少克盐能够得到浓度为30%的水溶液、在盐含量为30%的水溶液中加入多少水,可以得到盐浓度为10%的水溶液,等等,这个动手探究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的过程,也进一步证明了数学与生活间具有非常强的联系,数学知识在无形中改变学生的生活,老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纠正不良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对学术知识的严谨性。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增加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难度,但设计生活化小学数学作业可以养成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对生活问题的解决能力,也可以提升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水平,从根本上改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关注度,对小学生的后期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生活化知识点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