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泰语口译教学评估机制建设

2019-02-03 09:34陈虔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12期
关键词:泰语教学评估口译

陈虔

[摘           要]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的提出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开始积极响应“一带一路”,从而使市场对语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相继开设泰语专业,以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口译人才。然而,目前国内对泰语口译教学成果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估机制。鉴于此,将依据应用翻译学的翻译批评理论,对国内泰语口译教学评估机制的建设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泰语口译教学评估;翻译批评理论;评估参数;评估维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76-02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开始积极响应“一带一路”,从而使市场对语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地缘关系、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全国各省区对东南亚各国语言人才培养给予高度重视。泰国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友好邻邦,近几年来更是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深层次的交流合作。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相继开设泰语专业,为社会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语言人才,特别是口译人才。然而,目前国内对于泰语口译教学成果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估机制。鉴于此,该文将依据应用翻译学的翻译批评理论,对国内泰语口译教学评估机制的建设进行探讨。

一、口译教学评估的理论依据

翻译的出现,使人们对翻译的评说和讨论一刻未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翻译批评的发展历史几乎与翻译的发展历史一样长。从广义上来看,翻译批评指的是与翻译实践活动相关的原则、策略、方法、译者、读者或翻译所涉及的任何相关主客观因素的研究,而狭义的翻译批评则指对具体译作进行欣赏、评价或判断。依据黄忠廉在其著作《应用翻译学》中关于翻译批评的论述,可以了解到翻译批评指的是“在一定理论和相关知识指导下,对翻译文本进行质量评估或价值鉴赏,并在此基础上,对翻译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研究,以加深对跨文化翻译活动的理解”。

鉴于翻译批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牵涉到语言问题,還牵涉到社会、文化的问题,受到社会、历史、地域、价值观等因素的限制,从而使翻译批评标准形成了一个由各种成分组成的多元化系统。在参看了应用翻译的相关理论之后,笔者认为翻译的等值关系受相同的语境特征以及在功能上相关的语境特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翻译语境对翻译的过程和翻译的操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翻译批评体系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语境因素。而口译作为双语文化语境的综合呈现,对其翻译效果的评估不仅要考虑译者的主观因素,也要考虑双语文化语境的因素。鉴于此,翻译批评在口译评估中应该是一个多层面、涉及多学科的评论,其评估标准带有一定的跨学科性质。基于上述的应用翻译学理论,笔者认为目前泰语口译教学评估机制应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估机制。在下文中,笔者将就此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二、泰语口译教学评估机制构建

(一)口译教学评估机制国内发展情况

我国的口译教学是伴随着口译这一专业的产生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近几年来,不仅是各开设翻译专业的院校,很多开设语言专业的院校相继开设了口译课程,甚至一些外语培训机构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也纷纷开设了口译课程,培养自己的译员。大量地开设口译课程,使口译教学评估标准不一。目前,国内较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口译资格认证分别为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NAETI)和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不同的考试,考试题不一样,考核的标准也不一样。并且这样的考试主要涉及的语种是英语、日语、法语、阿拉伯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东南亚国家的非通用语种并未囊括其中,这就使国内对泰语翻译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综合评价机制,自然对泰语的口译教学评估机制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然而,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化发展,中国与泰国合作交流发展的领域和行业会越来越多,发展的层次也会越来越深,所以未来对口译人才的需求量会更大,并且对口译人才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这样无规范的口译评估机制无法应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因而构建泰语口译标准以及口译教学评估机制迫在眉睫。

(二)口译教学评估机制的评估参数

以职业译员为导向的专业化口译人才培养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欧洲。2006年,教育部批准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三所高校试办翻译本科专业。2007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3次会议全票通过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成为衔接中国口译职业化道路与专业化口译人才培养的重要里程碑,至此中国内地完整的专业化口译人才培养体系业就已形成。总体来说,国内外翻译教育院校在口译水平考试测评标准维度方面大体上是一致的,即“准确”“忠实”“表达”“语言使用”等维度。虽然上述口译评估存在共同标准,但各院校对该标准的理解描述却各不相同,有的高校会罗列出具体说明,有的高校只有大纲,因此各高校实际应用的口译评估标准具有差异性。

作为本科语言专业口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译评估体系

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和测评口译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也是改进口译教学工作的基础。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口译教学质量的评估不仅要判断学生的口译能力,也要考虑其口译的即时效果。由于口译教学的训练过程具有教学性和阶段渐进性的特点,因此在评估口译质量的过程中,其评估维度不仅需要看学生口译效果是否与实际语境相符,也要评估学生个人口译的综合实力。鉴于此,对口译教学的评估可以将知识指标、技能指标和心理素质指标作为口译教学评估体系的评估参数。

知识指标的评估不只是评估学生语言应用的水平,还包括学

生对翻译语境知识的掌握,如学生对所要翻译材料涉及的知识或者是背景的了解情况。技能指标的评估主要是针对口译技能技巧的应用和掌握的评估,因为口译呈现出的结果不仅要求能流利准确地传递信息,同时也要求能够传递出口译的技巧。译者心理素质的评估指标主要评估的是译者在口译中面临翻译压力的应对和抵抗能力。从心理学的压力曲线理论可以明确知道,人在无压力的状态之下,他的能动性是最低的。当处于高强度压力的时候,人面对所要完成的任务时,会出现倦怠和逃避的现象。只有适当的压力才能让人发挥出最大的能动性。因此笔者认为,口译译者的心理素质指标评估需要特别考虑的是译者抗压的能力以及翻译任务的压力值评估。

(三)口译教学评估机制的构成维度

正如前文所述,口译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口译的质量其实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涉及诸多的变量,从而使口译教学也具有很多变量因素。口译课的超强实践性,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习到的不仅仅是语言翻译技巧,市场行业的发展潮流,还会得到心理抗压能力的锻炼。因此,笔者认为对口译教学效果的评估不应该是单一的,应结合口译评估参数的内容,从多角度、多方位对口译教学进行评估。鉴于口译教学的特点,这种评估机制是一种形成性评估机制。

1.教师评估

教师作为口译教学中的引导者,需要了解口译的全过程。结合上文所述的评估参数,教师在口译教学的评估中可以在学生的

口译能力和心理抗压能力两方面进行评估。对学生的口译能力评估首先需要对学生的语言水平、口译技能、语言背景的掌握程度通过学生在课堂口译表现进行评估;其次,教师还需要将课堂上和课堂下学生完成口译任务的质量纳入评估的范围。除此以外,通过学生在口译过程中应对翻译难点的临场表现力和处理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做出评估,判断学生能够应对什么程度的翻译压力,以便及时做出口译教学调整。

2.学生互评

口译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需要考虑的第二个评估维度就是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之间对口译教学的评估主要是要求学生以旁觀者身份,对口译学生完成的口译成果在内容准确度,口译难度处理和学生口译过程中自信心表现做出评估。这样的评估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是对课堂以外的口译作业的完成度进行评估。

3.学生自评

学生在口译教学中的自评主要是针对个人对于每一次课堂课下口译任务完成情况的整体评估。即:学生需要一方面需要评估口译成果的准确度,个人口译技能的应用熟练度,对于口译材料语言背景的理解把握度进行自评;另一方面也要对个人在口译中的临场应对能力进行评估。

4.企业参评

前文中说,口译课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实践性不仅体现在译者的口译体验上,还体现在口译材料贴合实际上。为了能够缩短学生与市场需求的距离,目前泰语的口译教学内容的

选择会以市场为导向,例如,泰语专业的口译内容会涉及旅游、影视、经贸等方面内容。鉴于此,对泰语专业口译教学的评估一个重要的评估维度就是企业的参评。企业参评的评估参数主要考虑的标准就是口译结果是否符合企业所需,译者的综合素质是

否利于企业的发展,因为企业对口译效果的评估主要是通过学生的企业实习表现进行评估。

三、结语

应用翻译理论下泰语口译教学评估体系的构建,是能够较为

准确客观地反映口译教学的实际情况的,也能较为全面地评估专业培养出的口译人才是否适合市场的需求,使口译教学得到市场的检验。鉴于此,基于应用翻译理论,泰语专业口译教学评估的体系建立与形成必将更加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使市场与人才培养形成良性对接,也更能符合“一带一路”时代背景对语言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忠廉,方梦之,李亚舒.应用翻译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2]朱文振.翻译与语言环境[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

[3]李运兴.翻译语境描写论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蔡小红.论口译教学训练评估[J].中国翻译,2005(11).

[5]周维,贺学耘.本科翻译专业口译教学的测试与评估现状及体系构建研究[J].外语测试与教学,2013(2).

[6]曹荣平,陈亚平.形成性评估及其在口译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翻译教学,2013(1).

[7]万宏瑜.基于形成性评估的口译教师反馈:以视译教学为例[J].中国翻译,2013(4).

[8]王斌华.从口译标准到口译规范:口译评估模式建构的探索[J].上海翻译,2012(11).

[9]张倩霞.“一带一路”建设与泰语口译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4).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泰语教学评估口译
说一说汉语的“亲戚”
高校泰语演讲赛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
对中国口译近25年来的研究综述
基于大数据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浅议网络自主学习的评估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五个度”见证我国高等教育
浅析提高泰语阅读技能之我见
浅谈口译笔记重要性及功能
泰语中的英语外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