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早期教育的原点与途径

2019-02-03 09:34郭海燕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12期
关键词:早教婴幼儿环境

郭海燕

[摘           要]  教育回归生活一直都是教育界的呼声。早期教育是人生的开端教育,对人的终身发展影响深远。反观目前的早期教育仍存在陶行知提到的三种病,即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仍适用于当前的早期教育。生活才是教育的源泉,只有在生活中,借助日常生活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孩子健康、独立的成长。

[关    键   词]  生活;生活教育;早期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212-02

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进行,早期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早期教育行业也日益欣欣向荣。家庭对早期教育的投入占比也逐年提高,但拔苗助长的现象仍有发生,那早期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教育究竟源于何方,去向何处?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进行研讨,从中得到了宝贵的启示。

一、早期教育的发展误区

民国时期,陶行知先生在《幼稚园之新大陆》中猛烈抨击中国幼稚教育患了三大病,即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反观当今的早期教育,这些问题仍然存在。

(一)外国病

笔者以苏中地区A市为例进行早期教育市场调查发现:首先,83.3%的品牌来源于国外,本土品牌只占16.7%,其次,课程体系引进国外,早教产品“国际化”。早期机构认为国外课程与教学体系全,“洋产品”有市场,好销售。再次,引进外教。英语启蒙课是早教机构的特色,外籍教师授课班级爆满,但有关外籍教师的资质,如学历背景、从教资格却没有实质性的保障。

(二)花钱病

早教机构1节课的价格区间在134~200元,年均课时数60

节左右,每周1节课,年均价格高于1万元的早教机构占66.7%,33.3%的价格在0.85~1万元。当地幼儿园每学年学费6700元,早期教育学费远远高于幼儿园;由于早教机构课程多元,若孩子每周课时数平均2节,1万元的学费只可以满足半年的开支。

(三)富贵病

调查发现,A市90%的早教机构分布在如万达、茂业等人口密度大的繁华闹市区,这些地域远离普通社区,只能满足有车有专职照护者的家庭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需求;10%的早教机构靠近高端社区,与早教机构负责人访谈得知,早教机构选址在高端社区周围容易挖掘潜在客户。从选址上看,早期教育的受益面窄,受众人少。

二、早期教育回归生活

(一)早期教育回归生活的重要性

1.满足婴幼儿生理的需求

儿童早期发展主要是神经心理的发展奠基时期,新生儿从出生那一刻起就积极主动地与周围的人、事物互动。婴幼儿通过感知、操作和体验使神经细胞通过突触连接起来,为婴幼儿认知、社会性及情绪情感的发展奠定了生理基础。如果缺乏生活环境刺激,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受到阻碍,大脑重量可减少20%,且神经回路密度也会受到影响(见下图)。

2.满足婴幼儿心理的需求

儿童自出生就开始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感。这种生来对周围环境的强烈探究欲与吸收能力推动婴幼儿对周围未知领域的持续探索。随着婴幼儿自我身体运用熟练度的不断增加,其探索空间逐渐扩大。在探索中所获的体验将会被吸收、内化并为日后进行更复杂的活动奠定基础;探索中所获得的喜悦与成就感则会正向循环激励儿童下一次的探究,并形成积极、主动、独立、自信的正向性格特质。

(二)理解生活与生活教育

1.理解生活

杜威说,生活是通过对环境的行动的自我更新过程。马克思指出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只有回到现实生活中才能回归科学真知。真实的、直接的、感性的活动是一切科学的来源和客观基础。生活是人类认知的主要来源。儿童的成长是离不开生活的,而对0~3岁婴幼儿来说,家庭与社会是丰富婴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成长空间,通过生活“润物细无声”“滴水石穿”的方式,借助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让婴幼儿自己感悟、体验、实践,才能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为未来积蓄力量,而机械、死记硬背等立竿见影式的“教育”不仅无法激发婴幼儿的求知欲望,还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继而厌学。因此,教养者应积极引导孩子充分感悟和体验生活的全过程,在生活中丰富对生活的认知,提升自我生活的能力,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2.理解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是用生活来教育,它来源于生活,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生活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其自主性,生活是通过自我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经验传递、直观显现等多元方式不加修饰地直接影响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在生活中的教育更易于被人们所理解和判斷。生活是教育的内容来源、教育的组织方式。因此,对婴幼儿的启蒙教育必须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扎根于婴幼儿的生活进行常规教育,借助日常生活情景适时引导与回应。

(三)正确处理早期教育中的三组关系

1.处理生长与发展的关系

人的生长是顺承生物学的生长规律,婴儿是带着先天的成熟时间表降生的;发展是在生理成熟与新经验获得中实现的。婴幼儿的早期发展非常依赖人体生理结构的成熟度,特别是大脑与神经系统的成熟度。因此,教育孩子的前提就是要尊重孩子与生俱来的成熟时间表,捕捉孩子的成熟时机,创设一个最适宜的生活环境去激发孩子积极探索,丰富经验。

2.处理早期养与教的关系

养—教对应于婴幼儿身—心。“养”重点侧重于促进婴幼儿身体的生长与发育,满足婴幼儿生存、生长、发育的生理需求;“教”则侧重于促进婴幼儿认知、思维、积极情绪情感、社会性等心理方面的发展。身体是心理发展的基础,两者互为影响,又相对独立。0~3岁是人体生长发育最迅速的阶段,“养”是此阶段的首要任务,年龄越小越侧重养育。早期教育应以养为主,教养融合。

3.处理成熟与训练的关系

成熟与训练是回答如何面对婴幼儿发展的问题,是遵循自然教育原则,顺其自然,无所作为;还是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顺应发展;还是创造条件,促进发展。生理成熟是万物自然发展的规律,无须刻意为之,只要有适宜环境,个体的身体能力自然就会生长。训练,在古汉语字典中“训”解释为教导人的常规、法则;“练”意为练习、训练。训练是一种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反复练习的过程。什么时候才能进行训练,取决于接受者的个体生理成熟。盲目地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顺应发展才是0~3岁婴幼儿教养的基本原则。

(四)回归生活的早期教育

1.重新认识婴幼儿,解放婴幼儿

儿童的存在不仅是以一种肉体形式,更是以一种精神形式存在,教育必须尊重他们,认识他们并解放他们。解放的前提需要认识婴幼儿。首先,家长要学习并了解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年龄特点;其次,家长要学会观察与记录婴幼儿的行为,找到婴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之提供适宜的支持;再次,家长要学会倾听婴幼儿的心声,控制自己,把理解孩子和倾听孩子的心灵当成一项神圣的职责;最后,家长要敢于放手,给孩子自主体验生活的权利。家长不应是婴幼儿独立活动的阻碍,也不应代替婴幼儿完成那些能促进他们迈向成熟的事情。家长只有尽可能地了解他们,给予他们适时的帮助,才能满足他们个性化的发展。

2.创设良好的微观环境

微观系统是指个体直接面对和接触的人或事物。婴幼儿早期,孩子天生对周围环境具有强大的依赖性。而对婴幼儿来说,父母是他们天生的依赖,他与父母亲互动最为频繁,家庭构成其最主要的生活场域。因此,为婴幼儿创造一个丰富、适宜的、满足婴幼儿成熟规律的环境至关重要。

(1)创设一个安全、熟悉的心理环境。而安全包括自然环境的安全与精神的满足感。年龄越小,对环境的选择越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他们更倾向于熟悉的环境、信任的家人。当他们离开家庭、社区来到陌生的环境,就容易把周围的一切视作潜在的危险,明显表现出不安全感,伴随着一定的分离焦虑情绪。对婴幼儿而言,情绪的安全感及成人与婴幼儿的良好社会关系是婴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稳定的照养者,能有时间陪伴婴幼儿并经常开展亲子游戏的父母、能支持婴幼儿自我探索并积极回应的温馨家庭氛围是婴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心理条件。

(2)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宽松环境。婴幼儿正处于自我认识的发展阶段,他们热衷于探索周围环境,勇于挑战自我,因此,在生活中为他们创设一个不受约束、自由宽松的环境非常必要。自由包括身体的不受束缚与精神的不受阻止。身体的不受束缚即穿着宽松、舒适,便于探索;精神的不受阻止即支持他自由探索,给他足够探索的时间与空间,满足他的各种奇思怪想,充分释放他的心灵,支持他快乐地成长。

(3)创设一个多元刺激的生活环境。婴幼儿生来就对周围的环境有强烈的好奇心。生活是孩子认知发展的最好素材,吸引婴幼儿探索的地方不是新奇的玩具,而是生活中那些最常见的日常用品,照养者要带领他们走进生活,不断拓宽他们的生活空间,由近及远(家庭→小区)引领婴幼儿逐步探索周围环境,满足他们的探求欲望。

3.在生活中成长

生活是与婴幼儿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伸手可及的、形象的世界,也是一个直观地被实践体验的世界。因此,这个世界是婴幼儿成长最好的舞台。生活教育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在生活中成长,就是每个家庭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借助生活中的各种元素、各种场景,创造机会让婴幼儿经历、体验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并获得成长的过程。日常生活教育是给予婴幼儿“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如生活自理能力、日常行为规范、自我意识、动作协调能力、与人沟通交往、爱护环境等,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帮助婴幼儿学习必要的生活技巧,培养其基本的生活独立能力与责任感,逐步发展婴幼儿的自尊和自信。家长应利用一切生活环境给予婴幼儿机会,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不失为明智之举。事实上,没有其他工作比日常生活教育对婴幼儿肢体、精神、心智及道德的发展更为重要。因为婴幼儿会借由日常生活创造自己、改善自己、完善自己。

与生活摩擦才能激起浪花,我们只有把婴幼儿放到生活中,让他们充分沐浴阳光、迎接风雨,才能长江后浪推前浪,培养出独立、自主、自信、阳光的新时代儿童。

参考文献:

[1]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中國学前教育史资料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37-138.

[2][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3]王鉴.论教育与生活的关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17.

[4]刘旭东.论教育对生活世界的回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版),2004(6):101-104.

[5]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早教婴幼儿环境
无创吸痰法在婴幼儿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家政服务员应如何发现并应对婴幼儿异常情况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勿将“早教”与“早教班”混为一谈
环境清洁工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漫观环境
早教QA
早教QA
早教真那么神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