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心理学微课教学的实践研究与应用

2019-02-03 09:34郭泳君李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实验组心理学知识点

郭泳君 李阳

[摘           要]  目的:探索微课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生学习护理心理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两个平行班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实验组部分知识点采用微课教学模式。结果:实验组考查采用微课教学的知识点成绩(期末考试中选择题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课教学模式可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微课教学知识点的学习热情。

[关    键   词]  微课;护生;护理心理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16-02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提升以及致力于通过互联网络提供免费教育资源的“开放教育资源”(OER)的蓬勃发展,“微时代”已悄然而至,微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微课作为以微视频为核心、以网络课程为呈现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1],它具有时间短、内容少、语言精、结构活等特点[2],因其具有“短小精悍”的鲜明特征,可满足广大学习者按需学习、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让学习走向移动化、微型化、片段化[3],其应用顺应时代发展对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4]以及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护理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知识、理论和技术应用于现代护理领域,研究心理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护理领域中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活动规律及采取相应的最佳心理护理方法的学科[5],也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目前,国内针对高职生护理心理学微课教学的研究非常有限,仅有李明芳(2018)[6]曾开展相关研究。为丰富和拓展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护理心理学微课教学建设模式提供新的佐证,本研究通过微课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并探寻微课教学的特点、规律,发掘护理心理学微课课程设计原则及制作过程,与传统教学方法作学习效果对比评估,探索更适应当代护生特点的护理心理教学模式。

一、研究对象

以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护理五年一贯制2、3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班对照组和3班实验组。对照组52人,其中男0人,女52人;实验组51人,其中男2人,女49人。两组学生为平行班级,护理心理学课程开设时间、内容、授课教师一致,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一)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具为多媒体PPT,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讲述新课,然后回顾重点和复习旧课;实验组: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选择部分章节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作微课并上传至微信公众号,让学生在新课授课前在公众号两人一组进行分组学习,思考微课视频后布置的问题,上课时作学习汇报。为避免对照组学生登录公众号进行学习,采用公众号为笔者个人的公众号,并只对实验组学生开放。

(二)结果评价

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期末闭卷考试,产生期末考试成绩(总分100分),其中选择题(总分30分,每题2分)考点全部为实验组学习的微课教学知识点,对照组考查一样的题目,只是日常授课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剩余考题两组学生均采用传统授课法,总评成绩(分)=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最后让实验组学生对微课教学模式进行评价。

(三)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使用微课教学的知识点为考点的选择题成绩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期末成绩、总评成绩两组学生未见显著差异(P<0.05)。

三、结果(见表1、表2)

四、讨论

(一)微课模式提高课程相关知识点(选择题)的考试成绩

选择课程中部分重点章节中知识点的重点、难点制作成精美有趣的微课教学课件,并上传至公众号供实验组学生提前学习,学生两人一组便于讨论交流,并在课上把知识点学习成果进行汇报,使学生在课前通过有效、有趣的方式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表1显示,全部选择以微课资源为考点的选择题中,通过微课学习的实验组学生明显高于采用传统学习法学习相同知识点的对照组(P<0.05)。这说明微课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把握重点内容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该结果与李明芳(2018)[6]的研究结果相近。为推广研究成果,实验结束后笔者将微课教学资源上传至学校心理公众号平台,让更多的人自行观看学习,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二)微课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法常以教师为中心,通过讲授法传递知识,学生容易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微课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从而提升学习兴趣和效果。表2显示,实验组大部分学生对微课模式传授知识点给予肯定评价,认为能促进对微课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对相关知识的记忆、激发微课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更多的学生认为不能提高非微课教学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带动性不强,而且需要花费比传统教学法更多时间的问题。

(三)微课模式未提高期末考试与总评成绩

不同于李明芳(2018)[6]的研究结果,本次实验发现微课模式并没有让实验组学生在总体成绩上超过传统授课方式的学生。笔者分析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表2的调查结果也表明,较多学生对微课学习的兴趣并没有带动对其他非微课教学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因此对其他知识点的考查成绩并没有显著提高;其次,雖然微课学习较传统学习法效果好,但据表2显示大部分受调查学生认为需花费更多的课前学习时间,对其他知识点的学习无法保持同样更多的课前学习时间;再次,本实验从全课九个章节中只选择了五个重要章节的重点、难点作为微课教学的知识点,选择的微课教学知识点或许应提高广泛性。

猜你喜欢
实验组心理学知识点
“没有用”的心理学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知识点自测
也议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
跟踪导练(二)5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