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探析

2019-02-03 09:34李俊丽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别字用字错字

李俊丽

[摘           要]  近年来,错别字现象日益严重,和当下我国传统文化蓬勃发展大局相抵触。收集大量关于错别字的材料,立足于人们识字用字的过程对这些材料加以整理研究,查找造成错别字的原因,探究解决方法,为遏制错别字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    键   词]  错别字;错字;别字

[中图分类号]  H12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220-02

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中,文化软实力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各类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传统文化备受推崇,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和根基的汉字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各种形式的汉字汉文化活动层出不穷。同时,我们却不无遗憾地发现,由于历史的和现今社会与个人的种种原因,出现了错别字增多的不良现象,各种出版物、广告宣传等,错别字几乎无处不在,这显然同当前文化发展的良好局面格格不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消灭错别字刻不容缓。笔者近年来收集了工作生活中所见到的错别字,积累了大量材料。本文拟就当前形势下错别字现象作一梳理,查找原因,探究解决方法,为减少乃至最终消灭错别字提供借鉴。

一、错别字的表现和分类

错别字数量繁多,表现各异,总体上可分为错字和别字两

大类。

(一)错字

错字是笔画书写有错误的字,又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生造字,即把一个字误写成本不存在的字。如:“肺”字,右边部分是“巿(同‘黻fú)”字,误写作“市场”的“市”,导致整个字错误;“冒险”的“冒”字上边部分是“曰”字不封口,误写作封口的“曰”;“缠绕”的“缠”字右边上方少写一点,或“绕”字右上方多写一点;……这些都是正字和熟悉的某个字或某个部件近似而导致生造了一个错字。

另一类情况相似,只是错的结果不是生造一个字,而是把正字写成了与之毫不相干的另一个字,错到其他字上去了。这种情况下,正字和错字都是原本就存在的字,只是因为字形相近而导致误用,如“己—已—巳”“外—处”“未—末”等。

从举例中可以看出,错字和正字关系不大,多是字形或笔画近似,所以错字容易识别,只要认真书写,注意检查,完全可以避免写错字。

(二)别字

别字是把一个字误写作或读作与之相近或相关的另一个字。正字和别字都是本来就存在的字,而且两字在某方面相近或相关,不易区别,情况比较复杂。别字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字音、字形、字义三个方面。

因读音相同或者相近而造成别字。如:“寻物启事”误作“寻物启示”,“口诀”误作“口绝”(兼字义混淆)或“口诀”(兼字形相近),“谈笑风生”误作“谈笑风声”……

因字形相近而造成的别字。如,“破绽”误读作“破定”,“言简意赅”误写作“言简意骇”,街头店招牌将“羊蝎子”误写作“羊羯子”(兼字义混淆)……

有些多音字常被读错音。如:“舍shè利子”误读作“舍shě利子”,“載zài人飞船”误读作“载zǎi人飞船”,“参差cēn cī不齐”误读作“参差cān chā不齐”,等等。

因字义混淆而造成别字。这类别字多兼具字音相同或相近,有的还兼具字形相近。例如,“病人服药后反映厉害。”句中“反映”应为“反应”。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反应”是指“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变化”,是主体受到刺激被动地反应;“反映”是“物体的形象反着映射到另一个物体上,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是主体主动地反映。两个“反yìng”因意义相近且读音相同而导致误用。这类别字还有很多,如:“祈福”误作“乞福”(兼字音相近),“功亏一篑”误作“功亏一溃”(兼字音相同、字形相近),“安装”误作“按装”(兼字音、字形相近)……

二、造成错别字的原因

字本身不会出错,造成错别字的根源在于使用文字的人,因此,探究错别字的造成原因,也应从人入手,在人们识字、用字的过程中查找。

(一)识字过程

识字是用字的前提和基础,识字关把好了,用字才会顺畅。每个字包括字音、字形和字义三个要素,任何一个要素识记有误,都可能造成错别字。从前文举例可知:错字一般都是最初认字时没有看清字的笔画,从一开始就认错写错了,如“末—未”等;许多别字的产生,追根溯源也可以在识字阶段找到原因,例如,“肓—盲”,两字经常因字形相近而被认错用错。其实,两字虽然音、形都相近,但字义区别还是很明显的:“肓”字音huāng,“从月(即肉),亡声,指心脏和膈膜之间”,中医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盲”字音máng,“从目,亡声,亡兼表义,指眼睛看不见东西”。如果两字的音形义都没记错,就不会把“病入膏肓”误写作“病入膏盲”。因此,在识字阶段,每个字的音、形、义,都要辨识清楚,不能有丝毫马虎。只有这样,才能为正确用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用字过程

使用文字是人们把自己内心的思想、观念、情感等外化固定表现出来的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受到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识字程度(包括识字的数量和对字的掌握程度)、生活阅历以及所处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即使识字过程完美无缺,用字时也会因某些因素的影响而造出错别字。由于用字结束就是结果,一旦造成错别字就无法回避,因此,用字时要格外小心。

用字阶段造成错别字的原因可分为用字者主观有错和主观无错两种。

用字者主观有错,是指主体在用字时或粗心大意,或抱着无所谓等错误心理,结果造成错别字。汉字是由笔画或笔画组合构成的,有许多构成部件相似,稍不留神就会出错。例如,把“肺”字右边错写成“巿”字,是因为对“市”字太熟悉而大意造成的。此外,人们有时会提笔忘字,有时脑子里会同时出现多个字形,一时不能确定哪个正确。这些时候,如果不去核查,随便写一个,就很容易造成错别字。当前人们普遍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输入汉字时经常打出字音或字形相同或相近的字词。这时往往有人觉得根据上下文不影响阅读就行,于是不加辨析,随意选用,久之,自己也分不清对错了。这种现象在微信交流中尤其常见。

用字者主观没错,并不等于不会写出错别字。因为汉字中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现象较多,相互间关系错综复杂,如果辨别有误或缺乏相关知识,就很容易造成错别字。如:

“哈密瓜”误写作“哈蜜瓜”。哈密瓜是因该瓜产地新疆哈密而得名,有人对此不了解,认为这种瓜香甜似蜜,应该写作“哈蜜瓜”,结果因知识储备不足凭经验随意联系造成错别字。

“脉搏”误写作“脉膊”。“脉”是血管,人体有动脉和静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脉搏”,指“心脏收缩时,由于输出血液的冲击引起的动脉的跳动”。“搏”字有“跳动”的意思,因此应写作“脉搏”,和表示“胳膊”的“膊”字没有直接关系。

类似例子还有很多,如:“好高骛远”误作“好高鹜远”,“讴歌”误作“呕歌”,等等,都是因为不了解字的确切含义,字义辨析不清或兼字形、字音相近而导致错误。

三、避免错别字的方法

综观识字用字的全过程,造成错别字的原因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主观方面态度不端正,客观方面方法不得当。因此,避免错别字也应从这两方面着手。

(一)端正态度,认真对待

避免错别字,首先要敬畏汉字。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命根子。我们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对汉字再怎么重视都不过分。只有人人敬畏汉字,才能为汉字营造一片净土。其次,识字用字时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作为汉字的正宗传人,我们应该维护汉字的纯洁,端正用字态度,对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要认真查证,确保无误。对于自己难以发现的习惯性错误,要想办法克服,如找其他人帮忙检查,尤其是公开发表或张贴的文字作品,事前一定要多人反复核查。只要人人都端正态度,识字用字时刻警醒,错别字一定会被消灭。

(二)以语言学知识为指导辨析字义

多数错别字是因字义混淆而导致的。有些错别字虽然表现为因字音或字形相近而误,但根本上还是使用者对字义掌握不确切。因此,避免错别字,重点是辨析字义。以语言学知识为指导来辨析字义,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我国传统语言学侧重对汉字音、形、义的研究,成果丰硕。其研究方法和成果对我们今天学好用好汉语言和汉字有很大帮助,最具代表性的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书中阐释了汉字造字法“六书”,在汉字音、形、义纷繁复杂的情况下牢牢抓住本字本义,为我们辨析字义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实例如下:

1.剖析字的本义,辨析易错字词

如:罄竹难书/磬竹难书

“罄”字和“磬”字音同形近,常被误用。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罄,器中空也。”“磬,乐石也。”“罄”字的本义是空,器具中没东西,引申为尽,用完。“磬”字的本义是一种石制的乐器。“罄竹难书”是说“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形容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罄竹”指把竹子用完。理解了本义,就不会把“罄竹难书”写作“磬竹难书”了。

2.分析形声字的结构,辨析字义

汉字中形声字最多,其中字形、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也多,造成识记困难,以致误用。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字形的结构来辨析字义,帮助我们识记和正确使用。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构成,分别代表整个字的意义类别和读音。早期的形声字,其声旁和整个字的读音完全相同;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现在有的声旁已经不能完全或完全不能表示整个字的读音了,但我们仍然可以借助语言学的知识,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来辨析字义。如众多以“台”为声旁的字“怠、殆、苔、饴、诒、笞”等,这些字,字形相近,读音有的相同或相近,有的差别很大,识记都有困难。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我们通过分析它们各自的形旁“心、歹、草、食、言、竹”等确定其适用场合,就可以轻松达到正确识记和使用的目的。

3.根据会意字的构成部件探究本义、辨析字义

许慎在《说文解字》书中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意思是,会意字的意义是由其构成部件的意义合成的。通过分析会意字的构成部件与其所代表的意义的联系,可以探知该会意字的本义,进而理清其引申线索,全面深入地掌握该字,最大限度地降低误用的可能性。例如:“宝”字和“保”字的读音都是bǎo,因为珍贵的东西值得保护,所以两个字经常被混淆使用。其实从造字法角度区分这两个字并不难。这两个字都是会意字。“宝”字由宝盖头和“玉”组成,屋子里有玉,故“宝”字的本义是珍贵之物,引申作形容词,意思是“珍贵的”,如“珍宝”“宝刀”等。“保”字從人、从呆,古文字的“保”字,字形像一个人背着一个孩子的样子,其本义就是背着孩子,引申为“抚育、保护、担保”等。了解了两个字的构成和词义发展过程,就不会错写出“保贵”这样的词了。

语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础工具,学好语言,用好语言,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学好语言,必须消灭错别字。学好语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分析字的本义和理清字义发展线索的方法,有助于我们避免错别字,净化汉字家园,进而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古汉语字典》编委会.古汉语字典[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05.

[2]何九盈.汉字文化学[M].2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别字用字错字
小小纠错王
错字惹祸
错字在身边
纠错小医生
《兰亭集序》里别字多
运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
错字消消乐
感恩的层次
新版《新华词典》收字分类指瑕
谈书法作品的完整性与用字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