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2-08 07:24高赵英郑素平
药品评价 2019年20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高赵英,郑素平

江西省弋阳县人民医院,江西 上饶 334400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主要是指各种原因造成患者局部脑组织区域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现象出现,进而引发患者神经功能缺损[1]。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其吸收率较高,在因血小板高聚集引发的心、脑等其他动脉循环异常性疾病中应用较为广泛。阿司匹林可促进血管扩张,阻碍血栓形成,常用于心脏病、脑血栓形成等疾病的治疗中。本研究探讨了急性缺血性卒中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6~74岁,平均年龄(65.24±1.73)岁;发病至治疗时间1~5h,平均发病至治疗时间(3.12±1.13)h。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55~73岁,平均年龄(64.21±1.42)岁;发病至治疗时间1~4h,平均发病至治疗时间(2.85±1.03)h。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相关诊断标准[2],且经CT等检查其梗死区域表现为较为明显的低密度改变;②梗死面积较小,有时较弥散性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③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无过敏反应者;④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其他重要脏器异常者;②存在其他脑血管疾病史者;③合并肿瘤、外伤、血液性疾病者。

1.3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降低颅内压、控制血糖、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治疗,初始剂量为0.3g/次,1次/d,之后维持剂量0.1g/次、1次/d。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波立维,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83)治疗,口服,75mg/次,1次/d。治疗时间为21d。

1.4 评价指标①治疗效果。基本痊愈:病残等级为0级,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消失,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下降幅度高于等于90%;显效:病残等级为1~3级,临床症状改善显著,NIHSS评分降低幅度在46%~90%之间;进步:NIHSS评分下降幅度在45%~17%之间,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者;无效:未符合上述标准。NIHSS包括11个条目,满分42分[3]。②治疗前1d、治疗21d后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mL,离心取血清。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含量,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IB)、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清Hcy、FIB、hs-CRP水平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cy、FIB、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当机体内血小板凝血度上升,血液黏度增大时,栓塞于脑动脉血管内形成,进而导致脑梗死的发生。Hcy是蛋氨酸脱甲基后的中间产物,当其水平上升时,极大的增加了脑卒中发生的风险。FIB是一种Ⅱ类血浆蛋白,当血清中FIB含量上升时,则代表体内血浆黏度增大。hs-CRP是反映机体炎症情况的敏感指标,可有效体现脑组织缺血梗死后的急性炎症情况,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例(%)]

表2 两组血清Hcy、FIB、hs-CRP水平对比()

表2 两组血清Hcy、FIB、hs-CRP水平对比()

阿司匹林可在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将环氧化酶活性基团中的丝氨酸530进行乙酰化,而使其丧失活性,避免血栓烷A2的产生,进而发挥抗血小板凝集效果;但阿司匹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患者可存在抗阿司匹林的现象,导致治疗效果不佳[4]。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血清Hcy、FIB、hs-CRP水平较低。氯吡格雷属于二磷酸腺苷受体阻滞剂,可与血小板膜表面的二磷酸腺苷进行结合,阻碍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受体的结合,从而避免血小板聚集[5]。本研究中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因其对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靶点不同,不仅可增强抗血小板凝集作用,阻断血小板活化的多种途径,同时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抑制内膜增生,降低局部血栓形成,避免斑块的脱落,且降低炎性因子的释放,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效果显著,可促进临床效果的提高,降低血清Hcy、FIB、hs-CRP水平,利于预后。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