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

2019-02-09 01:00罗志勇邱勇黄国振
药品评价 2019年19期
关键词:臂丛罗哌卡因

罗志勇,邱勇,黄国振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西 抚州 344000

在临床上,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已经成为上臂手术治疗最常选用的麻醉方式,整体的麻醉效果因为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使用的药物剂量、浓度不同,也会表现出差异性的麻醉效果。罗哌卡因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麻醉药物,主要用于区域阻滞急性疼痛控制患者、外科手术患者、剖宫产患者等一系列的手术麻醉,整体的麻醉效果比较稳定。但是在临床上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1]。在此基础上,笔者为了进一步探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别对研究组、参考组展开以下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实施超声引导下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60例患者,根据麻醉药使用的浓度不一样,把全部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参考组,研究组的患者有25例,参考组的患者为35例。参考组中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37~80岁,平均年龄为(45.7±6.7)岁;本组患者的手术部位在上臂有11例,前臂桡侧手术的患者有24例。研究组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39~81岁,平均年龄为(46.9±6.1)岁;其中有上臂手术的患者13例,12例前臂桡侧手术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上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研究比较。

纳入标准[2]:①患者的年龄在37~81岁之间;②均满足本次麻醉标准;③全部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④无心血管系统疾病。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②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并发帕金森。③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④合并其他脏器病变。

1.2 方法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患者的双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使用索诺声(Sonosite)便携式超声仪对患者肌间沟臂丛神经进行扫描,确定患者的神经干后,移动超声探头,按照解剖顺序探查锁骨下动脉及臂丛神经,将患者的臂丛影像置于超声图像中间,将患者的延长管与注射器连接,把穿刺针缓慢推入探头在其针尖接近肌间沟臂丛神经根的时候时,把穿刺针固定,进行回抽确定没有回血以后,缓慢注入局部麻醉药物,将药液在神经干周围进行扩散,在横切面上会出现“洋葱圈”样的改变。两组均使用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生产厂家: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3178)麻醉,参考组采用0.25%罗哌卡因20mL进行麻醉,研究组使用0.5%罗哌卡因20mL展开麻醉,在整个注射的过程中进行多次回抽,以保证没有空气、血液或者是脑脊液,对患者的麻醉反应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镇痛持续时间与运动神经阻滞恢复时间的变动情况进行观察。麻醉效果包括显效:患者没有任何疼痛感,手术顺利完成;有效:手术患者没有出现疼痛感,但是能感觉到皮肤被切开,需使用镇静药物进行辅助;无效:患者在麻醉后,手术出现疼痛感,自身无发忍受疼痛影响手术进程,需要增加麻醉药量,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患者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恶心、心动过缓、焦虑、感觉减退等。

1.4 统计学方式此次研究所有的数据,统计软件利用SPSS19.0展开探究、处理,利用()去表示计量资料,计量资料的检验使用t展开,计数资料的检验应用c2进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见表1。

表1 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2.2 患者的麻醉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有效率明显比参考组高(P<0.05),见表2。

表2 患者的麻醉有效率比较(例/%)

2.3 患者镇痛持续时间与运动神经阻滞恢复时间的变动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的镇痛持续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恢复时间长于参考组(P<0.05),如表3。

表3 镇痛持续时间与运动神经阻滞恢复时间比较[()h]

表3 镇痛持续时间与运动神经阻滞恢复时间比较[()h]

3 讨论

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首先要对患者的手术类型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患者的手术类型,在对患者需要使用的麻醉药的量进行调整,选择合适的麻醉浓度、剂量使用。使用0.5%罗哌卡因20mL在临床上最合适,在超声下进行麻醉的效果最稳定,能够通过超声引导确定位置,整体的定位会更加准确。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缩短药物的起效时间,快速的达到麻醉的效果,从而做好手术的麻醉准备工作[3]。根据研究的结果[4]可以看到使用0.5%罗哌卡因20mL进行麻醉的效果稳定,并不会对患者产生过多的不良反应,整体的麻醉时间会延长,有利于手术顺利完成。超声引导下进行麻醉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对患者其他组织的损伤,在麻醉中的安全性比较高。使用超声引导下麻醉也能提高对患者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机率,减少对患者的消极刺激[5]。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与其自身的个人体质有一定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对患者进行麻醉的时候要注意协助患者处于舒适的麻醉姿势,以减少患者在整个麻醉过程中的不适感。使用0.25%罗哌卡因在麻醉效果上还不太完善,到不到最佳的麻醉效果,从而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影响其整体手术效果,所以在临床上使用0.5%罗哌卡因比较适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使用0.5%罗哌卡因20mL进行麻醉的临床意义广泛,在临床手术中比较适合。

综上所述,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的差异性比较大,对患者的麻醉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镇痛持续时间与运动神经阻滞恢复时间有正面的影响,建议在临床上推行。

猜你喜欢
臂丛罗哌卡因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产妇镇静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臂丛阻滞时的入路选择和注意事项知多少
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