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之仁”辨

2019-02-11 10:36杜中伟
杂文月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良币宋襄公仁义

杜中伟

近日,在读一本关于阮籍的书时,看到他登上广武山叹息“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桥段。作者罗列了目前为止对阮籍这句话的三种解析:一是秦末无英雄,遂使刘项两个“竖子”成名;二是刘项二人均非英雄,只是因为项羽的“妇人之仁”,使得刘邦成了名;三是自己生活的年代没有真正的英雄,使得那些狐鼠之辈成名。

这几乎成为一桩历史公案,且不去管他。

我想说的是,许多人在谈到项羽时,会因袭《史记》的说法,将项羽贴上“妇人之仁”的标签,实在让人不大舒服。由此可见,太史公的《史记》也免不了时代的局限。

所谓“妇人之仁”,按照《辞海》(第六版)解释:“旧时重男轻女,谓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为‘妇人之仁。《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翻译过来就是说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见有人生病,他会因同情而落泪,把自己的食物分给病人,然而等到属下有了功劳应当受赏封爵的时候,他却把刻好了的印拿在手里,直到玩弄得磨去了棱角,还舍不得封赏,这是所谓妇人的仁慈。

《辞海》终究是加上了“旧时重男轻女”的前提条件,免于落入“歧视妇女”的窠臼。而我们平时在使用时,大概没有谁会去解释“我并没有歧视妇女的意思”,而的的确确尚有许多人认为“妇女”确实是有“妇女之仁”,同时也会认为有的男人也有“妇女之仁”。

而所谓“妇女”便无辜“躺枪”了。

妇女得罪谁了?

男人的犹柔寡断、不识大体,关妇女何事?

这事得跟太史公理论理论。

“仁义礼智信”,本是儒家之“五常”,且“仁”为“五常”之首,其核心为“爱人”。如果把“爱人”还分“妇人”之“爱人”和老爷们儿之“爱人”,要分个上下尊卑,不知孔老夫子答应否?

有人把宋襄公列为“妇人之仁”的典型,主要事例援引泓水之战事。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初冬,宋襄公率军与楚国军队在泓水相遇。楚军渡河向宋军冲杀过来。目夷(襄公的弟弟)说:“楚兵多,我军少,趁他们渡河之机消灭他们。”可是宋襄公却说:“我们号称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等楚军过了河,开始在岸边布阵,目夷说:“我们可以进攻了。”宋襄公说:“要等他们列好阵再打。”而等楚军布好阵,对方一冲而上,宋军大败,襄公也被楚兵射伤了大腿。大家都埋怨襄公,他却说:“一个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战时不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同时也不攻打头发已经斑白的老年人。”这就是“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所以子鱼(华歆,汉末魏初时名士,曹魏重臣)说:“打仗是以胜利为目的,还说什么君子之道呢?真的按襄公你说的做,就去当奴隶服侍算了,何必还打仗呢?”

应当讲,他们说的都有自己的道理。如果从达到目的的角度看,子鱼可能更有道理,这就是我们说的丛林法则,为了胜利似乎可以不择手段,这也与马基雅维利的理论比较契合。而如果单从“仁”的角度来看,“宋襄之仁”偏偏不应有过多的贬义。只是在礼崩乐坏的年代,遵守内心的“仁义”似乎落伍了,而胜利才是王道。因此,宋襄公的“仁义”观,也就没有多少人能够理解了,不仅如此,还被人当作笑话来讲,犹如讲农夫与蛇的故事。

实际上,按规则办事,就是一种“仁”,但当规矩坏了,我们往往把按规矩办事的人称为“妇人之仁”,不但歧视了“妇人”,也歧视了“规则”。许多战争,输赢除了军事强弱的因素外,人们开始更看重智慧,或者叫谋略,为此而不惜破坏规则或者蔑视规则,并且还沾沾自喜。有人把“田忌赛马”当作智慧的典范,也有人认为田忌破坏了比赛规则,也是各有各的道理。我们习惯于在许多事情上动心眼,做手脚,旧的规则不好好执行就要制定新规则,一切都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为目的。我们现在有个现象叫“劣币驱逐良币”,当良币全部被驱逐出市场后,就只剩下劣币了。而良币还会被嘲为“妇人之仁”,因为没有采取更低劣的手段予以反击。当然,如果反击了,则良币也就不能称之为良币了。唯一能够保护良币的方法,则只能是规则。

这两天正好看到一篇叫《现代文明为何没有诞生于“聪明人遍地”的中国?》的文章。说在先秦时代,中国人并不缺少道德信仰的契约精神,但并没有很好地继承下来,尤其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更是“绞杀了贵族精神和民间自由”,国人诚信和仁义传统,出现了大倒退。其实,在此之前,从宋襄公的例子就可以看出,這种倒退已经从春秋时代开始了,所谓“春秋无义战“,只为争霸也。只是秦后加快了后退的步伐而已。所以刘邦可以大耍无赖,出尔反尔;而项羽只能当成“妇人之仁”的背锅侠了。

退一万步讲,宋襄公败在固守“仁义”,项羽败在优柔与抠门,这又与人家“妇人”有啥关系?难道妇人真就是“傻仁义”?就这么优柔和抠门?我想,这应该让妇联的同志出面管管了。

所以到了宋代,有一位妇女首先就不同意这种观点,她认为项羽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大英雄。她叫李清照。于是,她写了一首诗,既是喻古,也是讽今。这首诗就是《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时至今日,如果仍用“妇女之仁”来说人优柔寡断或不识大体,即使你主观上没有歧视妇女的意思,在客观上也歧视了。这种思想的局限,实在是连宋代的一位妇女都不如。

猜你喜欢
良币宋襄公仁义
莫让电动自行车头盔“劣币驱逐良币”
宋襄公:极具争议的『贵族标本』
旧币总是被先花出去
仁义之师:理想主义者的霸主梦
仁义不过是“客栈”?
宋襄公的战法
良币被劣币驱逐之后它欲何往?
论孟子“居仁由义”的壮美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