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舰艇部队卫勤保障人员培训存在问题与建议

2019-02-12 03:08卢佩林
实用医药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军医卫勤全科医师

卢佩林,辛 涛,荆 洁,潘 源

随着亚丁湾护航、航母列装、大型舰艇编队长航远航等任务日益多样化、常态化,水面舰艇部队在执行航海任务过程中,面临着时间长、强度大、人员编成复杂等情况,需要卫勤保障人员具有较强的伴随保障能力。但是目前的医疗保障模式仍存在弊端,当有重大任务时,体系医院常临时派驻专科医师随舰艇出海进行保障,这部分专业医师虽具有很高的专科医学能力,但对所从事专业以外的患者,往往只是按照疾病的一般处理原则进行诊治,无法进行个体化精准医疗,伤病员救治得不到有效保障。目前的舰艇军医培训制度尚未建立,舰艇部队医疗人员隶属于所在部队行政管理,平时的军事训练较多,临床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时间短、达不到预定的训练效果;更有的基层军医,即便经过上级医院的培训,返回部队后长期不开展业务,业务再次荒废。根据以上情况,笔者结合舰艇平时医疗保障现状,对卫勤保障人员的培训进行探讨与思考。

1 当前水面舰艇部队卫勤保障对人员能力的需求

航海过程中舰艇部队的卫勤保障,需要全科医师参与,才能圆满完成卫勤保障任务。笔者派驻到海军某舰艇门诊时,就诊患者涉及各科病种,其中大部分是膝关节外伤、腰部及距小腿(踝)关节扭伤及呼吸道感染等,如果门诊值班是消化专业的医师,只能根据外科处理的一般原则对症处理,不能达到专科医师的诊疗水平,甚至有时采取的措施不一定得当,这样既耽误了伤员的病情,也浪费了资源。如果派驻所有医学专业的医师,又会造成人、财、物的浪费;而且,在许多情况下不需要整建制的各个专业的医疗队员出动,而是根据不同任务派出不同的医疗保障力量[1]。因此,在和平时期派驻全科医师进行卫勤保障显得尤为重要,如澳大利亚“堪培拉”号两栖登陆舰、美国“美国”号两栖攻击舰和“圣迭戈”号船坞登陆舰上,均配备了1名全科医师[2]。

2 舰艇医疗保障人员培训情况及存在问题

目前海军舰艇部队的医疗人员,主要来自原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的本科学员和原海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本科、专科学员,除了毕业前的临床实习,大部分没有经历过医院的培训,毕业即参加工作,临床经验缺乏。而舰艇军医继续教育制度不完善,没有统一的继续教育规划,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军医自身的主动性,即便是有到上级医院进修的机会,也往往限于时间短、轮转科室多、培训专业方向不明确等,达不到预定的训练效果;医院对军医进修内容、进修目标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也缺乏对应的考核制度,因此部分军医主要精力也不放在业务训练上。长此以往,知识得不到更新,专业理论和操作技术停滞不前,诊疗畏首畏尾,遇到问题就转诊到上级医院,形成恶性循环。

3 对舰艇军医和卫生士官培训的建议

3.1 培训的目标针对舰艇军医,培训目标应该既要具有丰富的全科医师的临床技能,又要有更为精确的专业技术定位。对全科医师的知识水平,只要求达到能原则性正确、有效地处理问题,不要求技术和知识的前沿性;而主攻的专业方向则要求知识、操作和前沿掌握等同于医院的专科人才。如:一名军医他不仅仅是全科医师,而且他有自己的专业技术定位,可以是普通外科、泌尿外科或者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使之既能够处理各专业的常见病,又能在三级学科专业上达到一定水平。这样既可避免全科不专,使每一位全科医师有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可避免专科不全,确保医师能正确处理各专业的常见病。

3.2 培训的实施(1)院校培养阶段。实施全科医师的培训,可以依托地方综合性院校培养军医,这类综合性院校学科专业门类齐全,学员在学习期间,接触不同专业的学生,这对学员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创新发展非常有益[3],还可以为军队节约教育成本,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在医学院校完成通科基础理论学习后,对于军事医学的教育短板如:航空航天医学、航海医学、高原医学、军事预防医学及卫生勤务学,则应由军队医学院校进行弥补,并分配至各卫生连、排进行实习,以增加学员对军队医疗岗位的感性认识,多提供实践机会[4],同时,在基础理论学习阶段,始终坚持军事训练、体能训练。(2)继续教育阶段。可以借鉴外军的成功经验,美军的舰艇军医服役年限是6年,在医学院校毕业后到舰艇工作2年,然后到医院进修2年,再回舰艇工作2年。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舰艇军医可以在本科毕业后到所属体系医院进行首次轮训,每个科室2~3个月,轮到专业方向的科室应6~12个月;此后的轮训周期应每年必须到体系医院完成4~6个月的全科医师临床技能培训任务,如此循环进行,全科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应该是过硬的。我们的舰艇军医培训也可以采取“轮换制”,舰艇军医每年必须完成规定时间的医院培训,医院的军医也必须定期轮换到舰艇工作,这样既保证了医疗保障水平和安全,又为舰艇军医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3.3 将继续医学教育形成制度制定舰艇军医继续医学教育制度,把继续教育以一种制度规定下来,把军队的需要和个人职业发展需要有效的结合。舰艇军医在日常工作中,应突出医疗工作,着力提高军医的医疗保障水平,保障队伍稳定。要做到这些,军队医务人员的培训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3.4 医疗士官和医疗士兵的培训航海医疗保障中,医疗士官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主要任务是护理、搬运和初期的分诊救治工作。因此,他(她)们在完成基础理论学习后,应侧重其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也应进行全科护理专业的培训。首次培训期限,每个专业科室各1个月,往后的轮训应每年有3个月的临床技能训练任务。卫生士官强调的救治能力不止单纯的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而是先进的综合的急救理念和技术,因此,在卫生士官的培训中,可以与地方院前急救相结合,参与院前急救,亲身感受现场急救环境、氛围和流程,能直面复杂伤情和复杂环境的考验,面对真实的生死考验。

医疗士兵在航海医疗中,主要职责是在上级医务人员的带领下进行医疗搬运、医疗区域环境秩序的维护、防护及协助上级医务人员对伤员的后送护理等。其培训时间应该接受至少8个月的短期理论学习和6个月的医院实践训练,主要提高战、创伤疾病的初期救治能力,为下一步抢救和专业治疗争取时间。

猜你喜欢
军医卫勤全科医师
医学人文融入全科医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战时中国社会观察的一个新视角——评戈登的《一个英国军医的中国观察实录》
我的军医爸爸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拓展健康教育新途径 驻疆某军医训练大堆健康教育微视频展示掠影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福尔摩斯·住院病人(上)
口腔全科医师执业范围(讨论稿)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提升抗震救灾部队卫勤保障能力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