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对比研究

2019-02-12 12:28河南省义马市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472300李向涛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3期
关键词:经伤椎螺帽腰段

河南省义马市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472300)李向涛

现阶段临床中常通过椎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进行治疗,以跨伤椎固定及经伤椎固定较为常用,对于椎体的结构形态可起到有效恢复作用,促进脊柱稳定性的重建[1]。本次研究对两种椎固定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回顾分析临床资料为我院于2016年7月~2017年8月期间接收的6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女性患者例数比为44∶22,年龄最大60岁,最小20岁;骨折类型:压缩性骨折48例,爆裂性骨折1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资料分为对照组(n=31)与观察组(n=35),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本研究征得所有患者与陪同家属及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跨伤椎固定治疗:对患者实行全身麻醉,取其俯卧位并将其腹部悬空,作纵向切口,将椎旁肌剥离后充分露出脊柱结构,以4枚椎弓根螺钉分成两组,分别置入患者伤椎上下各一邻椎两侧椎弓根中,将钛棒置入,拧紧一侧螺帽后作纵向撑开,对其凸畸形矫正满意后拧紧对侧螺帽并检查固定。

给予观察组经伤椎固定:麻醉方法、体位、骨折椎体位置确定方法及手术入路均同对照组,将2根相对较短的椎弓根螺钉分别置入患者双侧椎弓根,将预弯的钛棒置入并拧紧伤椎螺帽,纵向撑开椎体终板受伤较为严重的一侧,确保伤椎高度有效恢复后拧紧该侧螺帽;适度撑开另一侧椎体终板或不撑开,并将螺帽拧紧;若患者合并有脊髓损伤,则应在复位后以复位棒向椎体内推送未复位的骨块,并将横向连接棒放置于横突与椎间小关节之间,作植骨支撑;当患者发生爆裂骨折,则应同时给予减压、植骨治疗:以专用的撑开钳撑开对畸形进行纠正,然后按常规方法对伤椎及其上下椎间盘进行减压,直至硬膜无压迫;彻底减压后在伤椎上下两椎间孔连线前方开一个宽度在8~10mm的骨槽作为植骨床,将适当长度的骨块植入后将碎骨块放入植骨块前方的间隙与上下椎间盘间隙中,检查后常规固定。

1.3 观察指标 对两种治疗方法下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的表示以百分比(%)进行,以方差(X2)完成检验。以检验结果P<0.05对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进行说明。

2 结果

观察组35例患者中仅1例术后发生轻微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2.86%;对照组31例患者中共发生4例疼痛,2例内固定断裂,并发症发生率为19.3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X2=4.72,P=0.03。

3 讨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运用药物治疗虽对患者症状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有效减轻疼痛,但对于脊柱畸形的现状则无法彻底解决,因此临床中应通过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2]。其中跨伤椎固定为经典固定方式,极易造成相邻的脊柱节段发生退变,当患者活动幅度过大时将极易导致内固定断裂的发生[3]。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结果显示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为19.35%。经伤椎固定适用于椎弓根仍保留较强稳定性,多使用了2枚椎弓根钉,在椎弓根完整的基础上将螺钉置入可取得稳定的纵向牵引力,使得连杆支撑有了更多的支点,应力分布均衡,因此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保证胸腰段脊柱骨折取得显著内固定效果。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固定,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86%)显著较低(P<0.05)。

综上所述,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中,给予经伤椎固定治疗对于患者康复转归更有利,值得推广。但当患者伤椎椎弓根不完整或无完整侧、纤维环及后纵韧带发生损伤或断裂、脊髓受压且伤椎压缩与椎管占位在50%以上同时Cobb角在30°以上时,则应考虑使用其他术式进行治疗。

猜你喜欢
经伤椎螺帽腰段
出走的螺帽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出走的螺帽
螺帽出走
经伤椎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与跨节段置钉的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探析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及短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