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仁用杏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2019-02-13 01:03谭一婷纪薇韩凯焦晓博杨忠义
山西林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杏仁山西省栽培

谭一婷 纪薇 韩凯 焦晓博 杨忠义

(1.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仁用杏是我国主要的经济林树种之一。杏仁作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同时,促进仁用杏产业的发展,对加强山地资源利用,改善生态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山西省仁用杏的应用研究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了,传统中医中药对杏仁的药食兼用研究就已有涉猎,尤其是近年来,对杏仁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杏仁中含有的药食兼用蛋白原,在医疗效能及补脑益智、营养保健等方面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介绍了山西省仁用杏产业的发展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策略。

1 仁用杏产业发展现状

1.1 仁用杏分布现状

据资料记载,杏树在山西约有两千年的栽培历史。杏属果树分布极广,南起黄河滩涂地,北至长城角下,到处都有栽培,且百年老树随处可见。中条山、吕梁山、太行山和管涔山等山区也都分布有大量的山杏。山西北部的高寒地区,如左云、右玉、平鲁、神池、五寨、岢岚等县(区),一般果树较难栽培,而杏树能正常的生长,成为当地主要栽培果树。由于山西杏栽培历史悠久,形成了许多地方品种,并随之而形成了独特品种的栽培区。根据山西各地优良品种的分布,山西有以下4 个杏的主要栽培区:即京杏栽培区、沙金红栽培区、白水杏栽培区和红梅杏栽培区。

山西省仁用杏资源极为丰富,大约有170 多个品种,常见栽培的就达90 多个,主要分布在太原市的清徐县、古交市;晋中市的榆次区、太谷县;大同市的天镇县、阳高县、云州区以及广灵县;忻州市的岚县;运城市的永济市、万荣县、临猗县等。其中广灵县、岚县已跻身全国仁用杏之乡的行列。2012 年,山西省仁用杏种植面积8.93 万hm2,占全国仁用杏种植面积的5.97%,比2010 年增加3.73 万hm2;结果面积3.75 万hm2,年产量4.90 万t,比2010 年增加0.79万t。仁用杏种植分布在48 个县级地区。2012 年种植面积大于6 667hm2的县(市、区)4 个,大于3 334hm2的县(市、区)4 个,大于667hm2的县(市、区)17 个,小于667hm2的县(市、区)23 个。种植面积较大的县(市、区)有:阳高(12 026.0hm2)、浑源(9 266.0hm2)、云州(7 267.18hm2)、代县(7267.18hm2)、寿阳(5 532hm2)。

1.2 山西省仁用杏主栽品种

近年来,山西省仁用杏的主栽品种有超仁、一窝蜂、北山大扁、白玉扁、龙王帽、丰仁等。

龙王帽。又名大扁,广灵县、岚县均有栽培。果实长椭圆形,两侧扁平,梗洼有3 条~4 条沟纹,果面黄色,离核,果肉较薄,味酸软,粗纤维多,汁少,不可生食。平均单果重20g~25g,出仁率27%~30%。仁大饱满,头大,尾部扁平,似龙王帽子;仁皮黄色,仁乳白色,味香而脆,略有余苦,品质上乘。树势健壮,丰产性强,抗旱、抗寒、耐瘠薄,果实7 月中下旬成熟,适合于年均温8℃以上地区栽培。

一窝蜂。平均单果重10g~15g,出仁率30%~35%,品质好,果实密集着生在短果枝和花束状结果枝上,似一窝蜂状,故名一窝蜂。成花容易,座果率极高,极丰产,7 月下旬成熟,抗旱、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强,树体较矮小,适宜密植。

白玉扁。果实扁圆形,果面黄绿色,7 月下旬成熟时自然裂开,果核脱出。仁扁圆形,仁皮乳白色,有浅黄色条纹,出仁率30%,平均单果重18.40g,香甜可口品质佳。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早果、丰产,座果率高。花粉量大,适宜作为授粉树。

北山大扁。果实扁圆形,果面橙黄,阳面红晕并有紫色斑点,果肉橙黄色,肉质较细,汁液少,味酸甜、有微香,可晒干也可生食。离核。平均单果重17.50g~21.40g。7 月中旬成熟。仁大而薄,呈心脏形,皮浅褐黄色,质纹发深,味香甜,无苦味,出仁率27%~30%。耐旱性强,适宜在土层深厚的山坡地、梯田或沟谷中栽植,花期和初果期较抗寒,丰产性强,但进入结果期较晚。

超仁。近年来辽宁省果树所从龙王帽中选育出的新品种,仁大,丰产性极强,综合性状优于龙王帽。

丰仁。辽宁省果树所从一窝蜂中选出的新品种,仁大、极丰产。

2 仁用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仁用杏分布受环境条件限制严重

造成限制山西省仁用杏广泛分布的主要因子包括高温、低温、干旱、病虫害等。这些因子均极大地影响了仁用杏的大范围栽培与发展,同时在实现仁用杏集约化经营过程中成为首要考虑的因素。

山西省仁用杏在近几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生态农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但是却常遭受不同程度的低温危害,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在北部部分地区,仁用杏的生长常受到冬季低温的影响,导致枝芽的损伤甚至死亡。此外,春季开花早,晚霜为害已成为仁用杏生长和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近年来,山西省仁用杏春季出现冻花冻果的现象极为严重,大大限制了其产量和质量,已成为目前栽培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2.2 栽培管理粗放,加工质量有待提高

山西省仁用杏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产量在持续增加,但其重栽轻管的理念也在逐渐加剧。农民疏于管理,任其自由生长,病虫害较多,肥、水管理跟不上,更多地采用传统种植技术或者照搬其他树种的种植技术,导致产量较低,并不能很好地达到因地制宜的效果,以致杏仁的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严重时将会直接影响仁用杏产业的健康发展。此外,目前杏仁加工行业设备简单、技术含量较低,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下降、行业声誉下滑。同时,仁用杏加工企业不多,规模不大,生产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2.3 市场规模小,经营不规范

杏仁既可以鲜食,也可以加工。山西省杏仁交易市场处于雏形阶段,市场规模小、辐射面积小、带动能力弱,缺乏正规顺畅的营销网络,杏仁加工仍以果脯、果汁、果酱等传统产品为主,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品较少;市场监管不完善,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销售渠道不稳定,小年产量低、收入低,大年虽产量高,但生产过剩仍会造成低收入。此外,直销杏仁尚未形成特有品牌,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3 仁用杏产业发展建议

3.1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抵御不良环境影响

为应对仁用杏晚霜冻花等问题,应将杏园建在光照充足、地势较高、环境较好的山坡地带。此外,推迟开花期,以避开晚霜的为害,可喷施赤霉素或硼酸;亦可采取早春树干涂白、晚霜来临前杏园点火熏烟、开花前全园或树盘浇水等措施。

积极选育与引进具有较强抗性的优良品种,利用花期鉴定更符合生产实际。通过人工模拟霜害试验可知花器官抗寒力大小为:蕾期>盛花期,花瓣>雄蕊>雌蕊,因此要特别注意雌蕊耐寒品种的选育。

3.2 加强果园管理,提栽培技术,大力发展加工产业

参照课题组已发布的山西地方标准《仁用杏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采取规范化高效仁用杏栽培技术进行管理,要做到土、肥、水适时适量,及时整形修剪,加强病虫害防治,秋季休眠前要深翻树盘等。

为促进仁用杏产业健康发展,应将杏仁采收、销售以及多层次加工相结合,以便进一步减少仁用杏产能,让杏仁销售不再是难题。同时,加工应顺应市场需求,使产品具有更高的满意度。将市场作为导向,密切关注大众消费水平,抓好策划包装,争取市场占有量,对于发展仁用杏产业、拓宽附加值增值渠道具有重要意义。

3.3 拓宽销售渠道,大力发展规范化经营

构建多层次、多渠道杏仁销售市场体系,促进杏农获得更多营销信息,以销定产、以销稳产和以销促产的仁用杏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随着交易网络和市场信息交流的日益完善,为支持农民与企业掌握市场信息,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全省的信息交流,向农民和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从采集、传递、反馈、预测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系列化服务。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增强品牌效益性,提高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杏仁山西省栽培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A Skopos Theory-based Study of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s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自然栽培的味道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杏仁糖小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