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巨野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存在问题的调查及建议

2019-02-13 07:48
山东农机化 2019年3期
关键词:农作物机械化秸秆

左 充

巨野农作物播种面积在230万亩以上、年产秸秆125万吨以上。丰富的农作物秸秆是宝贵的可再生资源,“用则利,弃则害”,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对于稳定农业生态平衡、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全面反映该县近年来秸秆综合利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结合全县新旧动能转换及“两全两高”农机化发展,重点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情况如下:

一、巨野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一)基本情况

巨野县作为全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长期以来一直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宝贵资源。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秸秆产量增加以及煤、电、天然气的普及,该县开始出现秸秆利用过剩问题,部分地区违规焚烧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甚至影响到交通运输安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性社会问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将秸秆综合利用作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两全两高”农机化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坚持源头治理、堵疏结合、以疏为主,利用总量不断扩大,利用途径不断拓宽。据调查资料显示:2018年,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235.51万亩,秸秆总量达到128.95万吨;其中小麦秸秆产量为46.62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量为46.16万吨,利用率99%;玉米秸秆产量40.53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量39.71万吨,利用率98%;棉花秸秆产量21.24万吨,利用量为17.78万吨,利用率83.7%;花生、豆类及其它农作物秸秆产量为20万吨,利用量为9.65万吨,利用率为48.3%。全县秸秆利用量为113.86万吨,占秸秆产生总量的88.3%,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农机化秸秆综合利用情况

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为119.2万千瓦,农机总值9.8亿元;其中,大中型拖拉机6499台,小麦联合收获机2976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392台,青饲料收获机12台,秸秆打捆机53台,秸秆粉碎还田机2144台,饲草料加工机械2924台,畜牧养殖机械2976台,小麦秸秆切碎还田机1221台。实现小麦机械化收获80万亩,机收率突破99.8%,实现小麦秸秆粉碎还田79万亩,其中秸秆打捆面积9.8万亩,小麦秸秆农机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9%;玉米机械化收获55万亩,机收率达99.9%,实现秸秆还田50.2万亩,秸秆青贮氨化面积2万亩,玉米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95%,其它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到50.6%。农业机械化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三)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效益分析

一是增肥地力、节约用肥支出。农作物秸秆中蕴含有大量的作物养分资源,包括 N、P、K、Ca、Mg、S等矿质元素,可以作为作物生长发育的营养来源。秸秆还含有丰富的有机碳,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据统计,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秸秆中含有的N、P、K量相当于目前年化肥用量的三分之一,其潜在的利用价值非常可观。二是增产效果明显。实施农作物秸秆还田的农田,小麦亩增产可达10%左右,玉米亩增产可达70公斤左右。三是减少用工支出,增加机手收入。小麦、玉米机收及秸秆还田效率比人工收割高出几十倍,机收及秸秆还田作业服务费仅在90元/亩左右,单台机械作业机手年可增加纯收入3万元左右。四是减少环境污染以及秸秆燃烧造成的安全事故。

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群众认识不到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仍存在很多困难,主要表现在农村基层干部缺乏秸秆经济意识,没有从产业化的高度出发,强化政策引导,况且农民群众对秸秆综合利用的长远利益、社会效益、利用新途径及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认识不到位,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二)资金投入不足。尽管近年来国家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的资金投入在逐年增加,但尚未形成稳定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地方政府补贴扶持资金量更少,农民和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也很难充分调动起来。

(三)农村牲畜锐减。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普遍依赖机械作业,不养或很少饲养牲畜,导致桔杆饲料用量下降。

(四)秸秆制炭燃烧新技术亟待研发。在秸秆固炭化方面,秸秆原料不同,所产生的燃烧值不同,玉米秸秆炭块目前在生物质燃烧器中燃烧效果不是很成功。

(五)秸秆还田影响部分农作物耕种。首先,秸秆直接还田后在土壤中被土壤微生物分解转化的周期较长,还田秸秆数量、土壤水分、秸秆被粉碎的程度等影响秸秆还田的效果。其次,受病虫害危害的秸秆一般不能直接还田,特别是秸秆覆盖为病虫害提供了栖息和越冬场所,增加了农作物的虫害。再次,秸秆还田后,土地表面覆盖一层粉碎的秸秆,即使土地旋耕后,也影响播种质量,经常出现缺苗断垅现象,因此,出现群众在还田后又焚烧的情况。

(六)秸秆资源无公害转化能力差,收集、贮运体系不完善,综合利用能力不强。秸秆收集贮运体系是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全县年平均生产农作物秸秆资120万吨以上,如此大的秸秆产生量,给存放和无公害转化利用都带来极大的压力。秸秆量大、分散、体积蓬松、密度较低、收获季节性强,现虽有较成熟的捡拾打捆机械,但因一次性投入大,捡拾成本偏高,加之机械可利用时间短,难以被农户及企业采用,造成秸秆的收集、贮运难度大,秸秆收集贮运及无公害转化利用问题已成为制约秸秆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三、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与对策

(一)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农民对秸秆还田综合利用工作的认识。采取开辟报纸、电视专栏、悬挂宣传条幅、张贴宣传标语,召开现场演示会等多种有效形式向农民广泛宣传焚烧秸秆给环境和土壤带来的严重危害及秸秆还田产生的显著效益,特别是大力宣传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避免污染环境和影响交通等方面所带来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切实提高农民对秸秆还田的认识,充分调动农民进行秸秆还田的自觉性,形成秸秆还田的良好氛围。

(二)搞好秸秆机械化利用规划,制定扶持秸秆机械化利用技术应用的政策措施。以国家的有关规划和政策为导向,充分考虑全县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需求,特别要突出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饲料加工转化和秸秆收集利用三个重点,做到规划内容与国家产业政策、与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与当地畜牧业发展相适应,推动全县秸秆利用逐步形成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格局。

(三)大力推广以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为核心技术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制定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设立保护性耕作作业补贴资金,在适合推广保护性耕作镇区推广实施。稳步推进机械化青贮技术推广,积极培育饲料加工龙头企业,鼓励畜禽规模养殖场、饲料加工企业利用秸秆生产优质饲料,引导秸秆饲料规模化生产。不断扩大秸秆食用菌基料化应用,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带动秸秆基料化产业发展,提高秸秆基料化应用的比例。在秸秆资源丰富镇区积极推进一批“低碳能源示范镇区”“生态能源村”建设,支持镇、村、户建设“沼气池”,促进秸秆就地转化。

(四)加快机械推广进度。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要向重点机具、重点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倾斜,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的拉动作用,加快大型拖拉机、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还田机、深松机的推广。特别是针对秸秆处理的新型机具设备尽早纳入购置补贴范围并且大力推广。

(五)加强科技示范园、农机服务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通过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的实施,抓好技术培训和示范基地建设,加强示范推广,带动小麦、玉米生产机械化大发展。同时积极鼓励、引导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应用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通过示范带动作用,让农民深入了解这项技术带来的好处,进一步提高农民应用这项技术的能力。

(六)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气污染防治的战略部署,推进秸秆资源多途径、多层次利用,进一步完善秸秆综合利用配套政策措施,加大禁烧监管力度,形成“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以堵促疏”的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同时建立和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彻底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问题。

猜你喜欢
农作物机械化秸秆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