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公文写作技能竞赛视域中的应用写作教学改革

2019-02-17 04:27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文种评分标准竞赛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0053)

重庆市大学生公文写作技能竞赛是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近年来全力打造的重大赛事。从2016年起,市教育委员会每年定期举办一届重庆市“纳德杯”大学生公文写作技能竞赛活动。竞赛活动从最初的中文类竞赛发展到中文和英文两个序列竞赛,参赛选手从高校学生发展到高校学生和企事业单位组团参与,参赛高校从重庆市高校发展到全国高校。竞赛活动的影响力越来越广,正逐步实现“立足重庆、辐射西南、走向全国,将其办成全国大学生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成长的重大赛事”[1]。

竞赛的内容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中15种党政机关公文的适用范围、行文规范、制作格式等内容。通知、通报、通告、报告、请示、批复、函、纪要等常用法定公文文种的写作。其格式要求参照《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的相关标准。二是计划、总结、简报、讲话稿、规章制度、专用书信等常用事务文书的写作。对历届初赛和决赛的试题进行分析后发现,竞赛的主要命题范围都是以党政机关公文为主,题型以案例分析题、病文修改题、写作题为主,注重对写作能力的考核。

1 高校应用写作教学现状

目前,除了少数开设有文学与新闻学院、文秘专业的高校以外,其他高校应用写作教学的整体情况是不容乐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层面不太重视。应用写作课虽然是许多高校开设的基础课程之一,但很少有学校把应用写作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在全校开设。应用写作课程一直处于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弱势地位,课时紧张时,就可能被压缩甚至取消。二是学生层面也不太重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急功近利,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考取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中,以提高自己的求职竞争力。至于这种需要长期积累、长期训练才能够掌握的应用写作技能,学生缺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许多大学生连请假条、申请书、自荐信都写不好,格式错误、错别字连篇、文理不通、词不达意的现象比比皆是,更别说写好有一定难度的毕业论文。

导致应用写作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许多师生对这门课程还存在一些误解,认为其不重要;二是这门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许多教师由于缺少相关工作经历和专业背景,不能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而学生对工作中的写作任务缺乏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所以教师教起来难、学生学起来也难;三是教学内容陈旧杂乱,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教学方式呆板,教学效果差。

鉴于上述原因,笔者以重庆市大学生公文写作技能竞赛为切入点,提出应用写作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对应用写作这门课程有一个全新认识,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公文写作水平、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推动当代大学生政治思想、专业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在重庆高校中形成学公文、写公文、用公文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科之间的交融渗透,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应用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2.1 优化应用写作教学内容,保证公文教学时间

将重庆市大学生公文写作竞赛考核的内容列为应用写作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应用写作教学体系中,党政机关公文和事务文书是最重要的两个教学内容,是工作中最常用的两类应用文。竞赛的内容就是应用写作学科体系的重点类别,也是工作中的典型写作任务,二者高度吻合,所以把竞赛的内容作为应用写作主要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把竞赛的评分标准作为教学考核标准也同样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党政机关公文是教学的重点,公文格式是教学的主线,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等重点文种是教学的关键。所以在公文部分的教学安排中,以公文格式规范教学为主线,以15个法定公文文种适用范围、基本格式为重点,以通知、通报、报告、请示、函等重点文种读写训练为中心。事务文书是另一个教学重点,主要以计划、总结、简报3个文种为教学重点,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在教学学时数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党政机关公文和事务文书的教学时间不得少于整个课程教学时间的2/3。

2.2 分层教学,培养写作技能优等生

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由于学生语文素养参差不齐,对应用写作知识了解程度不一,兴趣也不一样,所以采用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素养的学生都学有所获。采用摸底测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班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兴趣爱好进行调查统计,然后对班级学生分类,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对于语文素养一般、学习兴趣一般,甚至是那些对应用文写作没有兴趣的学生,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应用写作知识,能够写作比较规范的常见应用文即可。对于语文素养比较好、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的学生,一定要让他们掌握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会阅读各类公文,会根据实际需要写作格式规范的公文,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中比较典型的写作任务。在平时的教学中,给他们布置一些课后思考题,或者工作中的实际写作任务让他们完成,然后单独对他们进行点评、辅导。

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开设公文写作拓展选修课,为选拔学生参加重庆市大学生公文写作技能竞赛奠定基础。在必修课上,有意识地对那些语文素养比较好,对写作比较感兴趣,或者有志于将来从事行政工作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公文写作能力,动员他们参加公文写作技能拓展选修课。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完全以公文竞赛指定的竞赛内容为主,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从“做中学”,在平时的训练中严格要求,在考核时向竞赛标准看齐。按照竞赛的评分标准去训练学生,让每个学生牢固掌握公文基本格式、重点公文文种。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力争使学生能够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选择正确的文种,能够写作格式规范、语言精练、表述准确无误的公文。

2.3 建立应用写作技能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环节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它对“教学具有直接的导向和诊断功能,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2]重庆市大学生公文写作技能竞赛活动的评分标准对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建立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机制。

过程性评价就是过程性考核,即“‘知识+技能’的过程性考核模式,是指以能力考核为中心,把课程考核嵌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实现能力与知识、操作与理论并重的一种考核模式[3]。”过程性评价方式具有动态性特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重庆市大学生公文写作技能竞赛是典型的“知识+技能”考核模式,竞赛的选择题就是考核公文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竞赛的改错题、写作题就是对参赛者写作技能的考核。所以在公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公文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针对每个类别的典型应用写作文种,设计一些与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测评题目来考核,以便老师和学生都了解该部分内容的教学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要求每次考核都人人过关。对于那些抄袭的、未能参加测评的、态度不认真的、测评效果差的同学,可给予他们再次考核的机会。

由于学习有一个遗忘的过程,因此要有一个终结性考核评价,让学生温故知新,最后把整个应用写作的各部分知识点都融会贯通,综合考核学生必备知识掌握情况,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完成写作任务。通过终结性考核评价,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应用写作技能的真实水平,与圆满完成实际写作任务的差距有多大,也让老师总结本期教学得失,以及如何在以后教学中改进。

2)建立以写作技能考核为主、理论知识考核为辅的评价机制。

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应用写作知识,能否完成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典型写作任务,只能靠写作实践来检测。无论是过程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的考核材料,最好是来自生活或者职场中的真实材料。考核的重点是学生完成实际写作任务的能力,即文种选择正确、结构规范、语言得体、内容表达准确无误。

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应用写作教学效果,比较科学地检测学生真实的应用写作技能水平,应引进公文写作技能竞赛的评分标准。公文写作技能竞赛侧重于对参赛者写作技能的考查,它的评分标准规范严谨、清晰明确,尤其是公文写作题的评分标准。公文写作题评分标准分为两部分:文本格式规范和文本表达。文本格式规范这部分分数占比一般为35%左右,文本表达这部分分数占比一般为65%左右。文本格式规范包括标题拟制、主送机关、特定文种专用结语、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等格式要素,每部分都有比较固定的格式要求,每个要求对应一定的分值。文本表达主要包括发文缘由、具体事项、结尾规范、表述得宜等评价要素,每个要素对应一定的分值。整个标准既有对公文写作点上的考核评价,又有对公文写作面上的总体表达要求评价,评价标准科学合理。

在应用写作教学和考核中,应当引进公文写作技能竞赛评分标准。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熟悉公文写作技能竞赛评分标准,对照标准,找差距,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用公文写作技能竞赛的评分标准去引领公文学习和公文写作实践。无论是过程性考核,还是终结性考核,都要严格按照竞赛评分标准按点给分,让学生养成用公文思维去思考写作相关问题,用公文写作技巧去写作公文的良好习惯。

2.4 以赛促教,精心备赛

根据竞赛组委会的竞赛要求,各高校自行组织初赛。在初赛基础上,各高校按5%的比例遴选优胜者参加全市决赛,但每所学校参赛者不超过20人。为了不断扩大竞赛活动的影响力,动员更多的学生参加竞赛,不断提高“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赛教结合”的教学改革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应要求正在学习应用写作这门课程的全体同学必须报名参赛,把初赛成绩作为过程化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促使学生重视公文部分的学习。

决赛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个人决赛要求在120 min内完成所有竞赛试题,团体决赛要求在90 min内完成给定材料的写作并按《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要求制成电子文档。随后抽签决定即席陈述和答辩顺序,时间不超过6 min。由于团体赛要根据给定材料写作公文,所以要选拔1~2名公文理论基础扎实、写作能力很强的队员。由于要制成电子文档,所以要选拔一名比较精通计算机操作的队员;由于要即席陈述和答辩,所以要选择一名个人形象好、才思敏捷、口才好的队员。参加决赛的选手,不仅需要参考初赛的成绩,还需要参考平时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效果、参赛欲望等众多因素,从而确保选拔出来的选手能够代表学校的教学水平,能够全力去为学校争取荣誉。

总之,在公文教学实践中,应参考公文竞赛的要求,加强定时完成写作任务的训练,重视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文种评分标准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贵州省体育高考100米跑新评分标准制定研究
“知止”的天堂
近代以来我国公文文种流变考述
一日轻装范蠡舟
永远的格纹
鸟尽弓藏
创新思维竞赛(3)
初高中英语作文评分标准初探
创新思维竞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