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图书馆读者交互式服务模式探究

2019-02-17 04:27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交流智慧图书馆

(黑河学院 图书馆,黑龙江 黑河 164300)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图书馆面临着如何由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模式转变,满足读者不断升级的需求。随着大数据、云计算、RFID等新技术手段在各大高校图书馆的运用,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发生了变革。“智慧图书馆”正是这一大背景下的产物,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读者交互式服务模式,可以帮助图书馆更好地贯彻服务宗旨,满足读者的多方面需求。

1 智慧图书馆的特点

“智慧图书馆”的说法最早源自2001年的澳大利亚。智慧图书馆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是图书馆升级发展的主要趋势,它借助实体图书馆,引入先进的技术和智能化的硬件设施,以智慧图书馆馆员为桥梁,贯彻以人为本的自身宗旨理念,从而更好地实现平台、技术、资源、服务的良性结合。高校智慧图书馆具有以下特征:①互通互联化,即图书馆与服务机构之间、图书馆与各位读者之间保持密切交流;②集群化,智慧图书馆能够有效地整合利用资源,使效率得到优化;③便利化,即高校智慧图书馆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1]。

2 传统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基本模式的不足

2.1 服务资源和服务范围有限

传统高校图书馆在纸质图书资源和数字资源方面都存在不足:纸质图书更新速度慢,数字资源则得不到有效利用。在共享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各高校图书馆均以实体独立形式存在,在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上存在瓶颈,尽管部分高校图书馆建立了资源互用平台,但由于种种原因,要么没有投入运行,要么借阅手续烦琐,耗费时间长,使用效率低,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传统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包括服务对象和内部资源利用,基本上限于校内读者,对外服务开展极少。

2.2 服务内容和服务技术的落后

传统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落后于时代要求,其服务内容的范围大致包括咨询服务、借阅服务、检索服务和特殊服务等。上述服务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咨询时间和范围固定、借阅资源有限、检索平台不足、检索方式条件单一、个性化资源缺失、服务态度和质量缺陷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读者的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化手段已经深入到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图书馆传统的读者服务技术却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对于新的信息化工具,图书馆的设施硬环境和技术软环境均未能有效利用,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方式的新需求。

2.3 实体环境固定单一

传统高校图书馆是以实体形式存在,给读者营造的环境较为固定单一,例如学习室、自习区、多媒体区、阅览区、读者活动室等,通常要求室内保持安静,读者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学习交流,在此环境中,读者难以获得自由、活泼、愉快、互惠的互动式学习模式。

3 智慧图书馆读者交互式服务含义及优势

3.1 含义

智慧图书馆读者交互式服务,是指图书馆利用先进的技术及设备,为读者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在使用过程中,读者能够较快地获取阅读资源。同时在这种新的服务模式下,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变得更舒适和自由,在这种交互式交流的影响下,人们可以对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而读者的实际需求也能得到充分满足。这种模式的实施能够使读者在一个虚拟的空间进行交流与讨论,实现对馆藏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也能将数字资源的优势发挥出来。

3.2 主要优势

首先,实现了数字资源的共享。智慧图书馆能够通过各种终端设备,为读者提供有效访问馆藏资源的渠道和手段。一般情况下,图书馆会有特定区域,让读者使用手机、电脑、pad等设备,在这个区域内,读者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不同读者之间可以针对内容、想法等进行讨论,进而获得不同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同时,读者也可以使用自己携带的设备对资源内容进行访问,进而实现对资源的推广。

其次,虚拟空间提供了无障碍沟通。在智慧图书馆条件下,读者的阅读方式也相应发生了转变,读者对于信息的需求由原有的零散化逐渐向实时和移动转变。图书馆交互式服务新模式能够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提供实时个性化、差异化、具有特色的交互式服务,读者在虚拟的网络中就能进行自由的沟通与交流,实现无障碍的跨时空交流。

4 智慧图书馆读者交互式服务实施策略

4.1 构建新技术的服务平台

积极推行“互联网 +”模式,发挥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对馆内信息资源实行数字化处理和系统整合,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全面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4.2 实现立体互联

立体互联化是智慧图书馆的特点之一,它实现了跨行业、部门、国界的立体互联。首先,从形式上讲,需要从平面、网络以及讲座上进行立体展示,加强对图书馆的宣传。其次,从空间上讲,需要实现馆内、馆外以及虚拟馆的结合,将服务在时间以及空间上进行延伸。最后,从参与人员上来讲,需要实现图书馆管理人员和教师之间的紧密合作。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以及教师的有效配合。

4.3 加强读者的交流与培训工作

图书馆是读者自我教育的阵地,高校图书馆也有义务加强读者的学习与交流。新时代下,图书馆要加强读者的培训工作,建立平台促进图书馆和读者、读者与读者的交流。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图书馆可以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深入了解读者的需求。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捕捉读者的学习情况,如学习高峰期、图书借阅量等,有针对性地开展交流、学习等活动,提高服务水平,从而调动读者的学习热情,收获良好的互动效果。其次,图书馆应当加强读者的培训工作,采取各种培训渠道和方式,帮助读者掌握各类学习资源的使用方法。比如运用多媒体会议室、移动图书馆等,让读者亲身体验各种学习场合和设备,包括数据库培训、电子学习室、手机APP等[2]。再次,可以加强宣传和教育活动,如开展一些人文类讲座,举办知识竞赛活动,放映主题教育短片等,在丰富读者精神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4.4 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智慧图书馆要求管理更加科学化、服务更加精细化,因此智慧图书馆的管理员应当具备更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作为图书馆管理员,要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信息资源的使用方法,要有专业的素养,能够娴熟地使用图书馆的设备,通过智能化设备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判断读者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状态;要能够耐心周到地为读者解决问题,对读者的咨询、质疑、困惑等及时回复,尽可能地满足读者人性化和个性化需求,为读者营造一流的人文环境和服务氛围;要有上进意识,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紧跟时代的步伐,夯实自身素养,从而适应智慧化图书馆对管理人员的要求。

4.5 营造和谐、温馨、舒适的交互式环境

在学习环境建设方面,要打破传统高校图书馆缺乏读者之间交流互动的固定单一模式,打造可交流、动态式的学习服务环境。因此,图书馆需要充分利用空间和设备,建立用途各异、风格各异的学习区域和空间,满足不同读者的实际需求,

第一,建立图书馆学习讨论区,创造和营造一种浓郁的人文氛围,使人们能够在书香中进行自由交流。

第二,建立有声阅读区,使读者在阅读学习时能够做到口到、眼到、心到,使读者能够自由朗读、自由交流,促进读者的思维活跃和身心愉悦。

第三,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的阅读区域,每个阅读区域配备不同的软硬件。例如,借阅区根据书籍资源分类,设计不同的书架结构、装饰物件等,让不同读者在不同的借阅区产生不同的身心感受;在自习区设置隔音区,使有交流需要的读者可以有效地进行对话交流而不打扰他人;在互动体验区,安置多媒体网络和可移动的桌椅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使其可以交流、讨论和互动;在休息区域,安装免费WiFi,提供电源插孔、充电设备等,使读者能够带手机、电脑及其他移动设备进入图书馆并且能顺利连上校园网,进行学习交流。智慧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不同处在于,高校智慧图书馆集学习、阅读、交流、娱乐、休息于一体,为读者营造和谐、自由、温馨、舒适、亲和的人文主义环境,从而更好地促进读者之间交互式学习,提高学习效率[3]。

5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立与发展是必然趋势,相对于传统图书馆而言,在资源提供、技术应用、服务水平、交流互动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读者希望高校图书馆能够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满足其在交流互动等方面的需求。为促进教育进步、教学提升、人才培养,高校图书馆应逐步转型为智慧图书馆,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硬件和软件水平,不断优化服务质量,为读者的成长成才提供优良的环境。

猜你喜欢
交流智慧图书馆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图书馆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