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例胃管置管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9-02-21 09:31,,
循证护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咽部导丝胃管

,,

胃管置管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方法之一,病人有效地配合是保证胃管置管成功的关键环节[1-2]。在胃管置入过程中病人不能有效地配合而导致置管失败,反复置管易导致病人鼻部、咽部、食管黏膜充血、水肿和黏膜破损,甚至引起较细的血管损伤而致出血。为了降低胃管插入困难的概率,减轻病人的不良刺激,找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插管成功率、降低病人痛苦。现对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胃管置管困难的53例病人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住院期间行胃管置管不顺利的53例病人进行分析,其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65~85(72.0±9.8)岁;吞咽功能障碍10例,意识障碍12例,气管插管6例,气管切开5例,老年病人不配合14例,食管狭窄6例。

1.2 研究方法

53例病人均采用一次性胃管行留置置管术,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12号、14号或16号硅胶胃管,用液体石蜡润滑胃管前端,从一侧鼻孔插入至10~15 cm时,指导病人听口令做吞咽动作或将下颌尽量靠近胸骨柄,操作者随病人吞咽动作将胃管送入测量长度,然后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2 胃管置管困难原因分析

2.1 吞咽功能障碍

病人由于吞咽反射消失,不能配合护士做吞咽动作,食管作为肌性通道不能完全打开,导致置管困难,操作失败[3-4]。

2.2 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病人由于咳嗽、吞咽等反射均减弱或消失,不能有效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插管,导致插管难度增加。 另外意识障碍由于支配舌、咽部的神经受到抑制而麻痹,运动、感觉变迟钝或消失,常发生舌后坠,堵塞口咽部,食道阻力增加,影响置管成功率[5-6]。

2.3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当病人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时,由于气管和食管的解剖位置关系,气管套囊会造成食管上段相对狭窄[7-8];再加上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处于镇静状态,咳嗽、吞咽反射减弱,反应往往比较差,不能配合做吞咽动作,硅胶胃管由于其质地柔软,侧孔较大,易于在鼻咽、口腔内屈曲,盘旋而造成置管困难。

2.4 老年不配合病人

老年病人因脑卒中、老年痴呆、帕金森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疾病,不能配合进行吞咽[9-10],存在抵触外界的刺激,对抗插胃管,摆动头部,扭动全身,甚至强行拔管,给置管带来很大困难。

2.5 食管狭窄

中晚期食管癌病人由于食管严重狭窄梗阻导致插管困难。

3 对策

3.1 吞咽功能障碍病人

正常情况下,人在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候口,食管入口打开,食物进入食管,避免进入气管。中重度吞咽功能障碍者插胃管时取侧卧位,因侧卧位时病人的纵隔下垂,食管松弛,病人咽下段及咽后部腔隙增大,置管时即使无吞咽动作,胃管亦可顺利进入食管;另一方面侧卧位时口腔分泌物从口角溢出,可有效避免口腔分泌物误吸。轻度吞咽功能障碍者在胃管插入至10~15 cm时稍做停留,用冰冻过浸湿生理盐水的棉签轻擦病人的口唇及舌面,冰水的刺激可以提高咽部吞咽反射的发生,帮助分泌唾液,使病人不自主产生吞咽动作,利于插管[11]。

3.2 意识障碍的病人

取半坐卧位, 胃管插至10~15 cm 时,助手抬高病人头部,使下颌最大限度地靠近胸骨柄,当病人喉部出现吞咽动作时,顺势将胃管插入,部分无吞咽动作的病人可通过观察腹部呼吸,在吸气末时快速将胃管插入。或可采取使用口咽通气道辅助胃管置入:即先将规格为10 cm的一次性使用口咽通气道经口完全置入,因为口咽通气道的弯曲刚好可阻止胃管从口腔脱出,顺着通气道的弯曲和咽喉部后壁可直接进入食管,使插管较为顺利[6]。

3.3 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病人

气管插管的病人常规置管至15 cm处时,将气管连同气管导管向上提拉,目的增加咽部弧度,同时操作者将胃管迅速插入所需长度,然后再将气管套管恢复原位[7-15]。此方法由于将气管环及其内的导管向上牵拉,解除了导管对食管的压迫,同时由于食管颈部前方结缔组织与气管后壁相连,故向上牵拉气管时会带动食管前壁,使食管入口打开,并扩大食管起始狭窄部,为迅速置入胃管提供了条件。

3.4 老年不配合的病人

操作前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充分解释,告知置管的重要性,关乎疾病治疗的进展,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在取得病人及家属充分理解下方能插管,插管前在病人两侧鼻腔分别滴2滴2%利多卡因,目的为经过鼻咽部表面麻醉后,当胃管插到咽喉部时不会产生呛咳现象,从而顺利插入胃管,减轻老年病人插管时的不适感[12]。

3.5 食管狭窄的病人

操作前让病人口服液体石蜡10 mL,慢慢下咽。将平时专用于食管扩张探条使用的导丝(前端柔软)插入F 12胃管内,将导丝前端伸出2~3 cm,在胃管末端做好标记并固定,然后缓慢插入胃管,当遇到阻力时,暂停推进胃管并将其固定好,在胃管末端将导丝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并缓慢送入导丝,当导丝顺利推进5~10 cm时,暂停单独送入导丝,将胃管缓慢推入至导丝标记处,此时再将胃管和导丝一起插入到一定的长度,然后固定好胃管,缓慢抽出导丝[13-14]。

总之,留置胃管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辅助治疗措施,通过留置胃管进行鼻饲、胃肠减压及相关的术前准备,达到给病人供给营养或治疗疾病的目的,置管前医护人员应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置管方法,提高病人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置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病人满意度。

猜你喜欢
咽部导丝胃管
常吃辣能防口咽部肿瘤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管腔内介入导丝制作技术与临床现状
咽部不适或是消化道疾病
颏下岛状瓣修复老年口咽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导丝定位在乳腺隐匿性病灶切除中的应用
咽部菌群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