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

2019-02-21 10:20文江门市实验中学
师道(教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学要求课堂练习辅导

文江门市实验中学 彭 宏

由于实行义务教育,小学毕业都升初中,学生知识、能力参差不齐,这给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在这种形势下,教师若在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这种一刀切来授课,必然不能充分照顾学生个性差异,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容易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义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自尊心,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适合现代初中生的学习水平,无疑分层次教学很重要。

一、分层次的方法和教学目标要求

(一)分层次的方法

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通过各方面的调查、测试、观察、分析把学生分成A、B、C三组。

A组学生的基本情况是:学习比较自觉,上课注意力集中,对数学有一定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接受新知识能力比较强,能独立完成作业。

B组学生的基本情况是:能在教师、家长督促下学习,课堂上有一半以上时间注意力集中,基础知识不很扎实,而且有缺漏,基本能完成作业,数学测试成绩不稳定,但都能及格以上。

C组学生的基本情况是: 学习不自觉,家长、教师的督促教育效果不显著,害怕困难,学习上怕吃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纪律松懈,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基础较差,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学习情绪和学习成绩极不稳定,数学测试多数不及格。

(二)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的要求

对A组学生,把教学要求的重点放在掌握方法和运用知识方面,对B组学生教学要求重点放在理解知识,一般运用知识和培养兴趣,形成自觉方面,对C组学生,则把教学要求的重点放在识记知识、理解知识及养成注意、培养兴趣方面,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能听懂,掌握基础知识。

二、分层次的课堂教学实施

(一)设置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

一堂课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对基础问题、容易问题,先让给C组或B组学生回答,对于逻辑思维较强,概念综合程度较高的问题,可让A组学生回答,也可分解成识记、理解、综合分析三个层次的问题,让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这样既能使课堂提问具有普遍性、针对性,又能提高C组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进取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二)编排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既是学生学习反馈的一部分,又是教师教学反馈的一部分,因此力求每次反馈的准确性,是学生改善学习、教师改善教学的重要依据,同时,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题是学生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为使练习和作业对学生的学习真正起到巩固,发展,深化和激励作用,通过练习和作业使学生有所获,有所悟,并体验到成功和欢乐。课堂练习和作业应精心编排,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练习作业有一定层次性。一般地给A组学生的练习作业的量与质的坡度大些,以综合性、提高性为主。给C组学生的练习作业量与质的坡度小些,份量较少,难度较低,以模仿性,基础为主,尽可能安排一个题目考查一个知识点的练习作业。B层次介于二者之间。

(三)恰当采用课堂讲授方法

在课堂讲授方法上,针对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采用搭台阶的方法,教师搭一层,学生登一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打开思路,在知识不断深化的同时,觉得自己听懂了,学会了,有所收获,而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最后达到课堂的教学目的要求。一般地,(1)在基础知识教学中,力争重点突出,难点分层次在例题或课堂练习中解决;(2)尽量选出具有多层次要求的典型例题,力求讲一题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3)课堂练习和例题讲解分层次交叉进行。

三、分层次的辅导

辅导是一项繁重的任务,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由于学生知识基础参差不齐,而且相当部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都不太好,智力差异大,因此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环节就显得更为重要,它不但有补缺,补漏的任务,还有培养习惯,传授方法,分项训练,个别“陪练”,端正学习态度等课堂群体教学所无法完成的效果。辅导的项目和层次要更多更细。具体做法是: 分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集体辅导按层次分组辅导,个别辅导则以好、差两头为主。基础好的学生主要辅导他们做好单元,归纳小结,提示他们去考虑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其技能、技巧。对基础差的学生采取教师做第一步、学生做第二步、一步一步引导、扶着他们走路,帮他们找出问题,订正错误,分析原因,写好学习小结。对于个别学生, 采取个别训练甚至“陪练”的方法,分层次辅导,针对性越强,效果越好。这是层次教学的关键,不能忽视。

四、分层次的评价

分层次教学是使所有学生通过教学都有所学、有所得,逐步向各自的 “最近发展区”递进,从而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为了更好地发挥分层互促的作用,在考核和评价中也应进行分层次。各层次做相应题目,难易度不同,但各小题所得分相同,这样使低层次的学生也能享受到 “高分”的喜悦,同时也可避免优生常因得高分而产生的骄傲自满思想。同时,在每次考核之后,小组成员作适当变动,如A、B组中成绩最差的两名学生分别降为B、C组,而B、C组中成绩最好两名学生分别升为A、B组,这样一来,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有希望,基础好的同学不敢放松,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五、分层次的体会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虽然过去一直提倡爱护差生,偏爱差生,但实际工作中往往很难做到,分层次教学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要求教师 “抓两头,带中间”,特别是后进生这一头。

2.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分层次教学要求教师无论在钻研教材还是在组织教学方面,都应考虑到学生的层次,因此能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教育观念的转变,也利于教师思想素质的提高。

3.充分发挥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4.体现了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提高质量与减轻负担的辩证关系。

层次教学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劳动,需要对老师要求更高,工作量更大,事业心和责任感更强。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普通初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分层次教学”,可使学生学习目的性更加明确,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自觉性更强,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猜你喜欢
教学要求课堂练习辅导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思路
优化课堂练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浅谈小学低年级课堂练习的设计原则
新高考对“曲线运动”的考查特点及命题趋向研究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