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学习”教学实例探究基于“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

2019-02-21 10:20广州市长兴中学韦洋燕
师道(教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小组学习重塑探究

文 广州市长兴中学 韦洋燕

2016年部编版新教材正式启用,初中语文教学迎来了新的教学要求和理念,更强调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以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小组学习是指在教学中,以教师为引导、以学习小组为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育教学的一种互助式教学策略。语文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这种综合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为开展小组学习提供了深厚的基础和可行条件。而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下,初中语文学科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极具重要意义。

自2016年“新课改”实施以来,笔者在所就职的广州市长兴中学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了小组学习的教学探究。

1.教学探究核心思想

小组学习的教学探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重塑”的核心思想展开:

(1)课堂重塑

课堂是展开教学的重要载体。小组合作下的课堂重塑应是多元的。

首先,课堂概念的重塑。课堂应不囿于传统的教室教学,学生课下组成小组自主学习也是重要的学习课堂;其次,课堂形式的重塑。课堂不再是“学生听从于教师”的二元对立式课堂,而是强调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的一体式课堂;最后,课堂教学的重塑。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换成教师有机参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动式”教学。

(2)任务重塑

传统的学生学习任务枯燥而机械,学习环节是“预习-听课-作业-复习”的简单闭环,任务的具体形式是各类习题。而在小组学习中,笔者将学习任务重新定义为: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与学习潜力的,灵活且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具体形式体现为各种文本学习任务、专题活动、成果展示等,并尽量减少传统学习任务与测试的比重,形成了“教师引导-文本合作探究-课堂研讨展示-文本再探究-课后拓展”的课上与课下、教师与学生互动结合的有机闭环。

(3)角色重塑

以往的教学模式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而角色重塑要求将学生摆在学习环节的首位,而教师则成为引导者与服务者。学生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利用合作的认知、技能与行为,进行自主性探究,构成“个体学习-小组学习-课堂学习”的有机集合。

2.教学探究开展形式

(1)文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笔者教学探究班的语文课注重学生小组合作,在文本教学上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上,教师负责介绍课文概况,梳理出几个核心问题,进行前期引导;而学生则根据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和探究,回归课文,自主合作,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答题思路;之后,学生在后续课堂上展示探究成果,并由老师做出评价,为学生梳理出标准的答题思路和学习规律;最后,学生再在课下对小组学习的成果与课堂反馈进行总结与反思。

通常,每个小组均以四人组成,分工明确,设有小组长。以《苏州园林》为例,老师围绕课文梳理出几个问题:①说明结构是什么;②内容如何与说明结构对应;③具体解释苏州园林的特点;④采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且如何体现了苏州园林的特点。探究班的第六小组向全班做出讲解:组长A分配任务,概括各段内容并对应结构;组员B通读全文,梳理出说明结构;组员C快速记录思路,并回归原文找出几处对苏州园林的描写,提炼苏州园林的特点;组员D找出几处说明方法,并通过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分析苏州园林的特点;最终D整理记录本思路,全组轮流发言。

(2)语文专题活动

语文专题活动也是小组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月,教师会下达一个语文专题任务,学生在两周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和记录,最终由老师评出名次,给学生相应加分鼓励,活动作品也会在班中展览一个月。

本学期第一个月的专题任务,就是要求各小组制作一条独家新闻。以当时的第三小组为例:组长A分配任务,并在得到资料后以报纸形式绘制了新闻报告;组员B负责采访并记录采访资料;组员C在得到采访记录后,配合组长写了新闻稿;最后组员D梳理新闻稿与采访过程,制作PPT并剪辑了采访视频。学生在本次专题活动中,学习掌握了新闻稿、采访稿的风格特点、写作要点等知识。

3.支持性活动

在该教学探究下,教师从课堂主导者转换为引导者和服务者。因此,教师需要提供许多支持性活动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囿于篇幅,笔者总结出以下两个极为重要的关键点:

(1)备课的“三个精准”

在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下,教师备课需要掌握“三个精准”:

精准把握课文的大纲要求和重难点。教师设置小组合作任务一定要围绕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知识、技能与素养展开,找出探究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精准抓住文本切入点。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限且可拓展的,教师需要准确地捕捉文本切入点,解决核心问题,切忌追求面面俱到,同时根据学生特点把握任务难度,才能设计出合适的小组学习任务。

将教学要点精准转化为学习任务。在目标任务设置上,心理学有“SMART”理论。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为:紧密围绕文本和教学要点展开,让学生明确任务内容,层层递进地设置任务,并适当延伸至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中。

(2)教学的“三个控制”

小组学习并不等于放任学生,教师要科学地对学习过程、课堂和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控制。

过程控制。在小组学习开始前,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启示性的引导,科学设置任务。探究阶段,以学卷的方式记录小组各阶段情况,把握探究进程。成果展示阶段,利用PPT、学卷投影等形式展示学生讨论成果,并给予点评、总结和提升,保证学生学习效果。

课堂控制。首先是节奏控制,尤其在成果展示课堂上,科学把握每个任务的讨论时间并进行科学引导,防止学生过分发散或无话可说。其次在时间分配上,除了开头引导、结尾点评之外,教师还要灵活参与学生讨论展示的全过程,维持好课堂纪律,而非放任学生自行展示。

学生学习成果的控制。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思路脉络、评价学生上交的作业以外,更要关注学生在课堂的成果汇报、讨论互动,以及从教师点评中获取知识的能力、素养的提升。笔者针对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设计了阅读、写作、积累等课后作业,替代“习题式轰炸”。

经过教学探究,笔者所带的教学班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掌握了科学的学习策略,学科成绩在多次大考中领先。同时,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更为浓厚,并能通过成果展示获得成就感。笔者相信,在小组合作形式发展愈发成熟的前景下,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将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猜你喜欢
小组学习重塑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重塑未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李沧:再造与重塑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新高考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新探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探索
重塑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