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科学课外实验有效性的探索

2019-02-21 10:20文深圳市坪山区龙田小学黄碧燕
师道(教研) 2019年1期
关键词:参与感月相课外

文深圳市坪山区龙田小学 黄碧燕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意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获取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部分实验周期长、不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验,教师常常会留于课外布置,希望通过家庭配合完成,并于后续课堂中分享和讨论,反馈学生的观察发现和实验成果。

课外实验与课堂实验同属于课程内容,只是将实验地点和时间转移到课外,两者地位同等重要。然而,“课外实验落实难”的现象普遍存在,能完成课外实验的学生只占少数,这导致后续的分享讨论课也收效甚微。如何提高课外实验的有效性,让更多学生能够完成或者了解课外实验,成为了科学课教师们的难题。

“共享”一词紧随共享单车的兴起而出现,随后,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这是将闲置资源再利用的创新尝试。与此同时,线上教育也在不断发展,许多教育平台正在逐步推广。反观小学科学教学,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学生的课外科学实验可否通过电子平台同步分享?答案显然是肯定的,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尝试。

本文提出的共享实验平台,是指同一个班级或年级通过线上组织形成的课外科学实验共享平台。学生可通过智能手机或学习机等移动设备,在平台上实时发布自己课外科学实验的照片、视频、声音、文字等信息,随时随地可与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线上讨论和交流。

根据新课标要求,大部分现象明显、实验周期短、不可脱离教师现场指导的科学实验,需要在课堂内完成,不可替代。因此,本文提出的共享实验适用范围,是指课堂内无法完成、需要家庭配合、安全性高、需持续较长时间才能看到明显现象或规律(如种子的发芽与生长)以及具有观察时间限制(如观察月相、星空)的课外实验。

相较于课堂实验,课外实验由于没有教师的现场指导,学生在自行实验时可能出现操作细节上的失误,或受外界不明影响,从而导致实验失败。此时,如果学生无法及时得到有效帮助,他们很可能就此放弃实验,后续课堂分享会的效果便会大打折扣。

利用共享实验平台,学生可以将实验现象上传并共享,教师即使不在现场,也能进行指导。例如,在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的《种子发芽和生长》实验中,为了方便观察种子长根、长叶的现象,我们采用在湿润的纸巾上培养种子。但南方地区蚊虫较多,容易在湿润的环境中产卵繁殖,并以植物根叶为食。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让种子发芽不久便被蚊虫食用而死亡。学生将实验失败的图片共享到平台上,向教师和其他同学求助,引起了很多学生的共鸣,因为他们的实验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此时,教师便可以及时指导学生通过每天换水的方式,防止水中虫卵为了生存而食用种子及叶芽,从而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在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宇宙》单元的学习中,共享实验的模式更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例如,《观察月相》一课,由于月相变化缓慢,实验周期漫长,学生常常无法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通过共享实验平台,小组成员间可分工合作,每人轮流观察,将各自的图片或视频记录上传至平台,共享实验结果,减少实验工作量,同时还能互相提醒督促。关于实验的记录方式,有学生分享出用奥利奥饼干记录的月相形状,受到教师称赞,其他组学生也开始争相设计更有趣的记录方式。小组之间有竞争,才更有动力。

课外实验没有教师准备好合适的材料,部分学生在家庭中依然无法完成,在实验分享课上常常只能听他人分享,参与感较低。利用共享实验平台,有条件做实验的学生通过视频、图片的形式,将实验报告分享给其他同学;而条件有限的学生可以通过共享平台,共享实验成果,增强自身参与感。学生之间以文字分享讨论,互相交流学习。教师则可以对比与整合不同班级之间的信息,挑选优秀案例进行共享,让更多学生得到良好的实验参与感。

在探索和尝试中我们可以发现,共享实验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搭建起一座沟通桥梁,实现信息共享。课外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师生之间可以及时讨论和解决,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尤其对于家庭条件有限的学生而言,共享实验模式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耐性和参与感,提高课外实验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参与感月相课外
月相历
制作月相盒
阅读理解专练(三)
小满课外班
新闻报道中的“第一人称笔法”
浅析信息图表设计的有效性
解读你所不了解的月相表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